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判断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4 19:03:53
228 人看过
要判断某项行为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之情形,首要之事便是仔细审视该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之后逃逸"的范畴。
若该行为并非"交通肇事之后逃逸",那么便无需担心是否存在所谓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相反地,若是"交通肇事之后逃逸"的行为,则必须深入剖析逃逸行为与导致人身伤害结果之间所存在的因果联系,这正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性质的核心所在。
若事故受害者的死亡结果与其逃逸行为毫无关联——不论行为人选择逃逸与否或者是否采取救助措施,都无法改变受害者死亡的现实,那么该行为将仅限于按照一般的"交通肇事之后逃逸"情节进行处理,而非如"因逃逸致人死亡"般承担更为严重的法律责任;
反之,倘若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与受害者最终的身亡结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受害者由于行为人的逃离,无法获得及时且高效的救援,从而造成了不幸的结局,那么基于此种情境,行为人应当被确认为具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嫌疑。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因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定什么罪?
88人看过
-
判断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108人看过
-
构成迷信致人死亡罪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173人看过
-
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怎么判,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100人看过
-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如何定罪的,有哪些相关规定
347人看过
-
应该怎么判断行为能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
470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何判断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因素,具体规定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19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 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
-
行为是如何判断因逃逸致死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29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处理;如果行为人的逃逸行
-
判断逃逸造成人死亡的因素包括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17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 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
-
知乎怎么判断是不是因为逃逸致人死亡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28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要看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该行为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谈不上因逃逸致人死;如果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所在。如果死亡结果与逃逸行为无关,即无论行为人逃逸与否、救助与否,均不影响被害人死亡。则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按一般交通肇事后逃逸处理;如果行为人的逃逸行
-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与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犯罪构成辽宁在线咨询 2022-01-24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是刑法修订后关于交通肇事罪增加的加重处罚情节,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有不同认识。有的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包括故意杀人在内,但应该将因逃逸致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情形排除在刑法第133条之外;有的认为,这一规定包括过失和间接故意致人死亡(即行为人肇事后逃逸,对被害人死亡持放任态度),但不包括直接故意杀人;有的认为,该规定仅限于间接故意致人死亡,即行为人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