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讲述的是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为六个月。如果在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后十五天内再次提起行政诉讼,那么诉讼时效将启动。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如果想要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和案件类型。
诉讼时效为六个月。如果在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后十五天内再次提起行政诉讼,那么诉讼时效将启动。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行政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因此,对于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规定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诉讼时效为六个月,如果在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后十五天内再次提起行政诉讼,那么诉讼时效将启动。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而赔偿请求人请求行政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房屋诉讼赔偿期限规定
121人看过
-
行政诉讼法对涉外行政诉讼期限有特殊规定吗?
306人看过
-
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一并提起的规定
336人看过
-
强拆决定行政诉讼期限
485人看过
-
如何计算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期限
165人看过
-
2023行政赔偿受理期限有何规定
472人看过
行政赔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根据赔偿请求人的诉讼请求,适用《行政诉讼法》的一般规定以及《国家赔偿法》的特别规定及有关司法解释,裁判赔偿争议... 更多>
-
行政诉讼中为什么要规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13在于督促相对人尽快行使权利,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效率,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稳定。 如果允许相对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对行政行为申请救济,势必使行政行为一直处于被质疑和否定的状态,既影响了行政效率,又将给行政管理秩序带来混乱。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诉讼期限的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04行政诉讼期限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有效期。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其他规定。
-
诉讼时效规定,行政诉讼的期限是多少甘肃在线咨询 2021-11-18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为六个月,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经行政复议,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行政合同行政诉讼期限长的规定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2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十四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第十五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
-
行政诉讼附带行政赔偿的相关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021、所谓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同时,对于引起该案件的行政争议相关的民事纠纷一并审理的诉讼活动与诉讼关系的总称,简称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2、该类诉讼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既可以是行政行为直接指涉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被其侵害的人,又可以是经过行政机关依法裁决的权属纠纷或者民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中的任何一方。 (2)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不能是行使行政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