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约定违约金的,一方有违约情形的,应当按照违约金条款支付违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一、借款合同不履行义务是否构成违约
借款合同不履行义务构成违约。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因此,借款合同中不积极履行义务的构成违约。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二、二手房买房违约的赔偿是否有效
二手房买方违约赔偿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三、租房合同签了没有写违约金怎么处理
租房合同签了没有写违约金的,可以就违约金制定补充协议,如果协商不成的,不妨碍当事人在对方违约时请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第五百一十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
没有违约金条款如何处理合同违约
446人看过
-
民间借款合同如何规定借款违约金
264人看过
-
私借违约合同如何写,如何约定违约
432人看过
-
违约金未在合同中约定如何处理合同违约责任
451人看过
-
没有违约金约定的合同,如何处理违约情况?
375人看过
-
违约下的借款合同违约金过高如何办?
126人看过
违约金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金钱替代物。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金通常是一种违约的惩罚,用于弥补对方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需要注意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 更多>
-
如何根据借款合同规定处理违约金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07借款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处理。但约定的违约金总额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的,视为无效协议,债务人可以拒绝履行。
-
合同违约金如何约定,合同如何约定违约金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25合同违约金可以约定具体金额;应当支付违约金的;违约金上限;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等。约定的违约金超过实际损失30%一般认定为过高。
-
民间借贷民间借款合同如何约定违约金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2-12-021、根据民法典规定,民间借贷合同违约金条款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3、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
-
怎么约定借款合同违约金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11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的具体数额,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方式。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
劳动合同违约金约定条款不明确如何处理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03(一)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未进行立法干预的情况下,应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由用人单位承担违约金的条款有效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条款,但并未对劳动合同中约定用人单位承担违约金条款是否有效进行立法干预,而从立法目的出发,劳动合同法之所以只对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进行干预,主要系考虑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缔约地位的不对等,用人单位缔约地位显著优越于劳动者一方。因此,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