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谣造谣的法律后果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01 19:41:15 457 人看过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假冒伪劣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1日 21: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网络传播造谣的后果与惩罚
    信息网络传播权
    在网上发布谣言对他人进行诽谤的,受害人可以向发布信息的网络平台进行举报,要求网络平台删除不实的报告,情节严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就是说向谣言发布网络平台的的运营商进行投诉,比如qq、微信,新浪博客,论坛等有在线投诉的网页,直接根据他们的规则进行投诉就可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四要件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是指未经权利人许可,故意删除或者改变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无法避免删除或者改变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明知或者应知未经权利人许可被删除或者改变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成严重后果的,处三
    2023-07-07
    265人看过
  • 法律规定传谣的后果会怎样?
    网络造谣的后果是根据涉案事实的严重程度来处罚的,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是什么?(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
    2023-06-23
    413人看过
  • 造谣传谣要负哪些法律责任和责任
    一、造谣传谣要负哪些法律责任和责任造谣诽谤的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二、造谣诽谤他人判几年诽谤罪可能判三年以下,具体如下:1.行为人构成该罪,情节严重的,判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2023-09-28
    82人看过
  • 造谣传谣处罚多少钱
    法律综合知识
    一、造谣传谣处罚多少钱造谣传谣处罚多少钱,具体情况如下: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捏造事实造谣他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造谣报警需要什么证据造谣报警需的证据如下:需要有大字报、录音、录像、证人证言等证据,表明行为人有针对特定的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假事实损害该公民人格名誉的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具有严重情节。所谓有严重情节,主要是指存在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或者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三、网上造谣诽谤他人受害者可以要求精神赔偿吗网上造谣诽谤他人受害者可以要求精神赔偿,精神赔偿数额的确定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补充适用原则。对于精神损害,首先应适用非金钱赔偿的方式,其次补充的使用金钱赔偿方式,对于受害人予以一定的抚慰和补偿。2.适当限制原则。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金
    2023-09-11
    222人看过
  • 2024造谣传谣判刑标准
    法律综合知识
    造谣传谣判刑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均对网络谣言有相关规定,条文如下: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在实践中,散布谣言,包括网络谣言。2、传播网络谣言被纳入刑法:四种情形最高判七年;从2015年11月1日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增加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
    2024-04-18
    440人看过
  • 网络造谣传谣违法吗判刑吗?
    一、网络造谣传谣违法吗判刑吗?网络造谣传谣违法,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对此进行判刑的,网络造谣应当承担诽谤罪的刑事责任,法律上并没有造谣罪的说法,只规定了诽谤罪,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造谣诽谤的认定条件是什么(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
    2024-01-21
    105人看过
  • 造谣和传谣有区别吗
    造谣和传谣是有区别的,造谣是指制造谣言的行为,而传谣是指对谣言进行传播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都会构成刑事犯罪。《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2023-04-21
    71人看过
  • 造谣传谣行为的判定与界定方法
    1、带有诽谤、造谣意味,对当事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同一条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过多数量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信息属于网络造谣行为的范畴;2、由于信息内容和传播途径的广泛,造成了当事人或者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属于网络造谣行为认定的范畴;3、还有一种因为,在两年内受到过诽谤罪行政处罚的,接着又诽谤他人的行为也被列为网络造谣行为认定的范畴。4、除了以上标准,其他一些严重的情节、情形也被定为诽谤罪成立。造谣传谣犯法吗造谣和传谣都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造谣和传谣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
    2023-07-05
    175人看过
  • 造谣传谣严重怎么判刑?
    一、造谣传谣严重怎么判刑?1、造谣传谣判刑标准:捏造事实造谣他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造谣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1、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2024-01-28
    180人看过
  • 网络造谣传谣判刑多少年
    一、网络造谣传谣判刑多少年?1、造谣的行为若是构成犯罪,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2、诽谤罪不一定可以追加被告,受理法院可以结合实际情形判断是否追加。对于诽谤罪等刑事自诉案件,不管是否追加被告。法院审理时需要遵守以下规定:(1)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应当在被告人被羁押后一个月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2)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未被羁押的自诉案件,应当在立案后六个月内宣判。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二、名誉侵权的形式有哪些?
    2024-02-06
    336人看过
  • 造谣诽谤法人有什么法律后果
    一、造谣诽谤法人有什么法律后果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商业信誉,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一经营者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即该经营者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名誉的地位。商品声誉,是指社会公众对一经营者的商品性能、品质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即该商品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根据刑法第221条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二、造谣诽谤法人犯罪的主体是谁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司法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两类主体;1、商誉主体的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的同行,其他生产者和经营者;2、新闻、报刊、电视台等媒介。一般而言,多为“他人”的竞争对手,即与“他人”生产相同或近似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或近似服务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指出的是,行为人
    2023-05-08
    359人看过
  • 造谣传谣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一、造谣传谣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网上造谣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刑法的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造谣诽谤罪立案标准目前,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诽谤罪其立案标准为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诽谤罪是情节犯,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诽谤罪,予以立案追究。诽谤罪怎样立案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部司法解释将于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解释》明确了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诽谤多人造成恶劣影响的;损害国家形
    2024-03-25
    373人看过
  • 互联网造谣、传播谣言被刑拘
    从公安部门获悉,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依法对2名在网上编造、传播反腐谣言的网民予以刑事拘留,并对37名编造、传播相关谣言的网民予以治安处罚和教育训诫。公安部门表示,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近期有个别网民蓄意编造一些混淆视听、扰乱人心的恶性谣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经查,今年7月15日,北京网民马某、海南网民裴某先后在微博编造发布所谓明天上午对×××实施抓捕?刚看到消息北京到上海上空已经军事管制;上海进出港航班全面延误,是因为在抓某人,为了防止某人跑掉或者顽抗,就以军事演习为名,把机场给封锁了。该谣言信息在网上传播,引起不少网民关注和不安,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迅速开展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马某、裴某予以刑事拘留。另据通报,公安机关对37名借反腐话题在网上捏造事实,编造、传播诽谤他人谣言信息的网民分别予以治安处罚和教育训诫。公安部门表示,利用互联网造谣、传播谣言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
    2023-06-06
    495人看过
  • 造谣传谣行为能拘留多少天
    造谣传谣可以拘留多少天,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可以进行治安管理的处罚,可以对谣言者拘留15天。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2023-06-13
    45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造谣传谣有哪些法律规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3-12-10
      律师解答 造谣传谣相关法律规定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如果进行造谣传谣,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3
      1、造谣传谣可能会面临行政、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需要根据散步的谣言内容以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3、《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解释》第10条规定,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
    • 造谣传谣行为是否违法
      甘肃在线咨询 2023-10-04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
    • 造谣的解释是哪些,造谣会有哪些法律后果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6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造谣传谣构成什么罪?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2-03
      看具体情况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可能分别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以暴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