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存在的缺陷分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5:32:21 488 人看过

我国《刑事诉讼法》新修改以后,对强制措施进行了完善,明确了各种强制措施的具体时限和保障措施。取消了行政处罚中的收容审查制度,避免以收容审查这种行政处罚方式代替刑事强制措施的现象,这无疑是司法的进步,它能更好地维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缩短诉讼时限,节约了诉讼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一系列适应新刑诉法需要,较完备的强制措施体系。但笔者在多年从事刑事司法工作中发现,现行强制措施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司法工作的需要。

一、现行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的功能已逐渐丧失

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不得离开指定的住所或区域,依法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并实行监管的一种强制措施。他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中的一种特色,但是在我国现行的状况下和《刑事诉讼法》中对监视居住的规定及实施上看,其存在一定弊端。

首先、是对监视居住的适用规定没有单独的条款,实际工作中操作生差,难以有效执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适用监视居住情形是在第五十一条中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由此可见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完全相同。虽然检察机关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十七条、第六十三条,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三条、第九十四条分别规定了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但内容完全一致。这就给办案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出了一个难题。究竟何种情况适用取保候审,何种情况适用监视居住无法确定,既然条件相同在实际工作中何不用简便易行的取保候审代替监视居住呢?

其次、对监视居住的执行尺度难以掌握;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执行场所的范围不易确定;范围大了不易监管,范围太小容易产生变相关押。二是如何监管不好掌握;公安民警若在其住所或指定场所现场监视就会影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正常生活,不在现场不能保证其不违反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完全自律,则可以适用取保候审即可。三是公安机关在具体执行中对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同一住处生活的人员如何处理没有规定;这些人员一般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一定的利害关系,他们能否影响案件的正常诉讼没有必要的措施来保障;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规定》第九十七条第二项规定,“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共同居住人及其聘请的律师以外的其他人”,这在我国的现实社会状况中难以办到。

第三、公安机关警力不足也使监视居住有名无实;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犯罪也不断的增长,而公安机关警力的配备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嫩江县在1996年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各类刑事案件87件,到2005年增长至249件,增长近三培,而同期公安警力增加只有近30%。虽然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监视居住机关为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零一条中规定“公安机关决定监视居住的,由犯罪嫌疑人住处或指定的居所所在地的派出所执行”,但这对基层派出所无疑是个巨大的压力。因为每位民警都要管理各自辖区,分别承担着自己的工作任务。要在六个月这么长时间内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控管理,无异形同虚设,有名无实。

第四、实际办案中也很少使用监视居住这种强制措施;因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条件、作用和目的与取保候审相同,侦查机关在具体办案中也极少适用监视居住。如:笔者在公诉机关10多年共办理近400余起刑事案件,适用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达260多人,而适用监视居住的只有1人,且属于适用取保候审将超时限而变更为监视居住。

二、对监视居住功能的完善

鉴于以上种种因素,因此我国法学界有人提出取消《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由取保候审取代其功能的观点。但笔者认为监视居住的强制力度要大于取保候审的强制力度,监视居住是我国强制措施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取保候审的功能各异,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对于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急需从立法和司法解释上进一步完善,以充分发挥其应用的功效。

1、从立法角度解决监视居住适用范围的问题

从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措施规定的体系中看,监视居住应是较取保候审更有力度但尚不需要逮捕的一种强制措施,故对其适用的范围要较取保候审有别,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应在本着保护人权,便于诉讼的基础上侧重在两方面解决:第一种是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不能提供保证人且无法交纳保证金的;第二种是符合逮捕条件但正在怀孕或哺乳自己婴儿、患有严重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

2、通过司法解释来确定监视居住的场所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监视居住的场所只作出原则性的规定,这就需要通过司法解释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补充,让司法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笔者认为对监视居住的场所应限定在能为其提供生活保障所必备的一个生活单元范围内,在此能够解决其日常的生活问题。一般应设置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所区域,这样既有利于司法机关有效地利用监视居住这种强制措施同犯罪作斗争,维护社会稳定,又能防止实践中滥用监视居住,避免将监视居住变成变相监禁。同时在向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布遵守的规定时,也应为与其共同生活的人制定相应的承诺机制,以便能更好的执行监视居住,保障诉讼工作的顺利进行。

3、对监视居住的执行主体应予以扩大

从有利于工作和方便监管的原则来看,对被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执行应设置两个层次的监视主体。第一层次是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实行以辖区派出所为主办案件单位为附,在以辖区派出所为主要执行主体的基础上,办案单位可根据办案的需要自行派员执行监视居住任务,这样可以及时了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监视居住的适用效果。第二层次是受委托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协作的综合监督体系;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都规定“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是村(居)民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据此协助监视居住的执行,应当是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六款规定:“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机关应当对其严格管理监督,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管。”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可见基层组织早已在刑罚执行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利用基层群众组织的协助作为必要的补充,又可弥补公安机关警力的不足,让公安机关把有限的警力投入到打击犯罪中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3日 07: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监视居住相关文章
  • 监视居住制度中的几点缺漏
    监视居住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作为一种单独的强制措施理应有自己的适用条件,但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却将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作出同一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是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监视居住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显然要比取保候审强得多,对这两种强制措施没有附加条件地选择适用,应该说很不科学。1.监视居住的具体执行程序规定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对于监视居住的执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部门的实施细则均作了规定,总体来说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住所、居所等活动空间的限制;二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为自由的限制。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
    2023-02-27
    270人看过
  • 劳务分包存在哪些缺陷
    建筑工程劳务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的劳务分包并没有详尽的规定,仅有建设部的部门规章《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但截至到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劳务分包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方面。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建筑工程劳务分包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建议在《建筑法》的修订上,充分肯定劳务分包的法律形式,明确建筑工程劳务分包中的劳务用工制度,严格禁止包工头承包劳务工程。2、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规范建筑工程劳务分包重视不够。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劳务的管理,重视劳务企业的发展,多渠道建立和发展劳务企业。3、劳务分包制度尚不规范,从事建筑行业的劳务工人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建议加强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劳务工人的维权意识,从各个方面健全劳务分包制度。一、劳务分包后能二次分包吗劳务分包后不能二次分包,转包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对转包
    2023-04-01
    312人看过
  • 我国刑事指定辩护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刑事指定辩护的现状1.刑事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过窄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我国目前刑事法律援助适用于两类人群,一类以经济困难为前提条件,即犯罪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被告人、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另一类是不以经济困难为前提条件,但仅限于被告人是盲、聋、哑或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以下简称五种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从此规定来看,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覆盖面除了自诉案件的被诉人外都覆盖了,范围不可谓窄。然而,据笔者对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的王法官访谈了解,目前我国适用指定辩护的通常仅限于上述五种人,而因经济困难适用刑事法律援助的案件也极为罕见。王法官还指出,也正因如此,随着有关法律文件对未成年人犯罪认定的放宽,需要指定辩护案件的数量也逐渐减少。笔者进
    2023-08-11
    190人看过
  • 监视居住权益保障探析
    监视居住期间的规定,被监视居住的人在监视居住期间必须遵纪守法,遵循法律的一些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予以逮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监视居住的答疑网友提问: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办理监视居住?律师回答:监视居住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是否采用,由办案机关依据实际情况决定。《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
    2023-07-06
    133人看过
  • 技术分享权存在哪些缺陷
    实际上,技术投资中的权利瑕疵主要有三种:(1)技术投资者不是法定权利人或合格的技术投资者,造成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没有正确理解职务技术成果的定义,错误地进行了投资把单位的技术成果当成自己的。关于职务技术成果权利的界定,已有许多详细的论述和解释,笔者在此不再赘述(2)拟投资的技术没有明确的产权属性,因此不具备民法和公司法意义上的公司投资财产资格,只能投资具有财产权的技术。作为企业投资的技术资产,它必须具有明确、稳定的产权。对于拟投入的专利技术,专利授权书不能充分保证专利权的稳定性。投资者还必须保证专利不存在被宣布无效的风险,或者风险最小;对于专有技术(技术秘密),投资者必须确保专有技术处于秘密状态,并不断采取保密措施,以保持其秘密状态,同时,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和实用性(3)提出的技术不具备足够的法律价值,导致后期性能纠纷例如,已经取得专利权的专利技术由于自身专利文件书写缺陷,专利价值很低
    2023-05-07
    310人看过
  • 监视居住人员的监视居住条件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检察院为保证侦查、起诉工作的顺利进行,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其适用条件是:1.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2.犯罪嫌疑人怀孕或者正在哺乳期;3.犯罪嫌疑人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4.因办理案件的需要适宜采取监视居住措施;5.因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实施对犯罪嫌疑人的监视居住需要责令执行监视居住的派出所指定专人对被监视居住人进行监督考察,并及时将监视居住的执行情况报告所属县级公安机关通知决定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监视居住的条件有哪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
    2023-08-14
    427人看过
  • 行政拘留-存在的缺陷
    中国行政拘留制度存以下缺陷:忽略了行政拘留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性、缺乏听证程序、缺乏制约机制以及救济途径不完善。(一)忽视了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性行政拘留限制的是公民的人身自由,而人身自由权是《宪法》所规定的一种基本权利。但《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行政拘留并没有什么特殊性,该法将行政拘留与警告、罚款、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等并列,在适用程序等方面亦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样没有体现《宪法》和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忽视了人身自由权的特殊性。(二)缺乏听证程序行政拘留涉及的是公民基本权利自由权的处分,在适用行政拘留的过程中应该尤其谨慎,并且给予公民充分的程序性救济权利,如可以赋予行政相对人要求进行听证的权利。听证也称听取意见,指行政机关在做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决定时,应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听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法制国家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共同的、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制度。听证制度的发展顺应了现代社会立法、执法
    2023-06-06
    136人看过
  • 公务员职务分类存在缺陷
    国家行政学院宋世明博士在本周出版的《瞭望》撰文指出,由于缺乏适合各类公务员成长规律的多样化的职务系列,目前的中国公务员们面临着一个突出的矛盾:职业发展空间狭小。gongkao.net文章介绍,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职位分类一章,将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此种分类方法只根据是否担任领导为标准,而不是根据职位性质与工作特点进行,致使公务员职业发展渠道单一。gongkao.net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大家都往领导职务上挤,不利于各类公务员的成长,特别是不利于稳定与吸引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由于取消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资格评定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这批公务员绝大部分承担非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难以体现这类公务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难以得到公正的社会评价。gongkao.net同时,现行的职务设置为县乡机关基层公务员提供的职务晋升台阶太少,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太小。中国
    2023-06-06
    463人看过
  • 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的异同点与分析
    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区别如下:1、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程度不同;2、限制人身自由期限长短不同;3、适用条件不同;4、执行地点不同;5、违反规定的后果不同。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谁轻谁重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相比,一般情况下监视居住更为严重。监视居住需要当事人在居所内执行,监视居住要随时受到监视,不能离开住所。取保候审比较自由,只要不离开当地,就可以随意行动。取保候审可以申请,它申请主体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律师;但监视居住不可申请,需要由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2023-07-16
    199人看过
  • 什么是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的期限,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
    一、什么是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在一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并对其行动实行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二、监视居住的期限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已经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的,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应当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重新办理监视居住手续,监视居住的期限重新计算。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执行机关和取保候审相同。刑诉法第57条:“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予以逮捕。
    2023-02-06
    132人看过
  • 监视居住制度现状存在哪些问题
    1、适用对象不统一目前,有关监视居住适用对象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但三者对关于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却不尽相同,这势必影响法律的严肃性。2、监视居住的期限问题。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为六个月,《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本意,笔者认为这六个月是指公、检、法三机关监视居住的期限总和,并不是每一个执法机关的最长期限。但目前公安部、最高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规定,却有指每一个机关各自有权使用最长期限之嫌,这样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则为十八个月。3、适用范围与取保候审没有严格区分由于立法没有明确固定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各自的适用范围,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出现混乱,同样的情况有的适用了取保候审,有的则适用了监视居住。然而,监视居住在强制强度、监控措施等方面均与取保候审有较大的区别,
    2023-03-31
    497人看过
  • 我国现行宪法监督机制存在的缺陷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宪法监督机制也不能免俗。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机制在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效巩固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一)专任主体缺位。法国的宪法委员会监督和德国的宪法法院监督,甚至美国的最高法院监督实质上都是由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实施监督。事实证明,以上国家的专门机关监督,在进行合宪性审查和追究违宪事件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但事实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并不是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其主要的工作在于制定和修改法律、决定国家重大问题、选举、决定国家机关的领导人等,这种全权地位和多种职权使得宪法监督没有成为一种专门化和经常化的工作,妨碍了宪法监督制度作用的发挥。而在其辅助性机构中,包括法律委员会,也不是专司宪法监督的。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也只是在处理违宪问题的情况下才成立的。因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虽是我国宪法监督的专门机关,
    2023-04-24
    173人看过
  • 监视居住可以在家里吗?监视居住的还会再被收监吗
    一、监视居住可以在家里吗?《刑诉法》第七十三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适用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公安部规定》第一百零七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有碍侦查:(一)
    2023-03-30
    314人看过
  • 监视居住和指定监视居住的对比
    区别1:指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而指定的居所监视是由公安提供的。区别2: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有哪些指定监视居住的规定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包括以下特殊条件: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固定住处的;2、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
    2023-07-06
    223人看过
换一批
#取保候审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 更多>

    #监视居住
    相关咨询
    • 监视居住在户籍地执行监视居住的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2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监视居住在户籍地执行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 监视居住存在问题怎么解决啊?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07
      刑诉法明确规定了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 监视居住存在问题对象和条件,但一些侦查机关在适用中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一是将检察机关以不构成犯罪而不予批捕,应作撤案处理的案件转为监视居住;二是以监代侦,对不应当采取强制措施的人监视居住;三是把监视居住作
    • 监视居住是哪些意思,监视居住的住处又在哪里?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4
      当然是指房屋。一般为犯罪嫌疑人的住处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零八条固定住处,是指被监视居住人在办案机
    • 监视居住的条件监视居住要求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4-10
      首先,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4.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5.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
    • 监视居住是否存在刑诉法第几条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4-29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