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伪造欠条属于诈骗罪。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涂改借条,增加借款金额,是属于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涉嫌诈骗,应负刑事责任。
对于此类,一般采取以下途径予以处理:
一是验证实际的资金流动。在经济交往中,任何资金的流动,必然要流下财务痕迹。特别是大额的现金流动,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般都要涉及银行等财务机构。当事人如果在银行存取款,那么银行都会有收付款凭证。因此,法官可以依据根据申请到相关金融进行调查核实,或者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结算凭证。在诉讼中,如果当事人提出是现金交易,法官可以详细调查或询问,交易的时间、地点、在场证人等情况,并可要求当事人提供证人证言、现金来源、交付凭证等证据。
二是综合判断,形成内心确信。对于双方当事人提出证据的“对等”或不确定,仅凭一些重要证据难以判断借款是否真实存在的情况下,法官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还原事实的真相,并根据当事人的支付能力、交易习惯、以往的合作关系、借款金额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形成内心确信。
三是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是判断一个借条真实与否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案件审理中,有的被告辩称欠条是伪造的,手印不是自己捺印,印章是假的等理由,此种情况,法官应告知被告限期申请司法鉴定的权利和义务,逾期视为其主张不成立。申请鉴定的,视鉴定结论再做案件事实的认定。技术鉴定虽然可以有效判断借条的真实性,但是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借条因缺少比对样本等原因,无法进行鉴定。
办案机关和人民法院在接到案件的证据时,应对案件的证据进行验证,可以通过涉案人员的辨别、技术辨别、综合判定、验证实际资金流动的方法,对递交案件的借条进行确认,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受理案件进行审理。
-
刑事案件伪造借条要怎么处罚?
131人看过
-
伪造借条怎么办?伪造借条怎样鉴定
474人看过
-
怎么伪造借条?伪造借条如何辨别
197人看过
-
裁剪他人签名伪造借条怎么处罚
387人看过
-
怎么识别伪造的借条
382人看过
-
伪造借条诈骗如何进行处罚
459人看过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借条应写明借款人和出借人的法定全名,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还款的具体年月日,... 更多>
-
如何处罚伪造的借条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16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
伪造借条的处罚如何处理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18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
发现伪造借条还能报案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26借条是证明债务关系存在的有效凭证。借条需要真实合法。如果是伪造的借条,通过虚假诉讼侵犯当事人利益,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原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造证据进行虚假诉讼,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被告发现原告向人民法院提交的借款是伪造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过程中,发现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进行罚款、
-
拿着欠条可以报案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031.欠账不还又不是涉嫌犯罪,不能报警,公安也不会受理。 2.欠账不还,有欠条,属于经济纠纷,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予以解决。建议持欠条向欠款人户口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为确保判决胜诉后债权得以及时收回,可以同时申请财产保全。在胜诉后,欠款人仍拒不履行法定偿还义务时,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期及早收回欠款。
-
开着伪造车牌的车辆要怎样处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11.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使用其他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