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出狱是什么意思?
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有哪些?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
适用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特殊情况",是指国家政治、国防、外交、民族、宗教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罪犯实行假释,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严格掌握执行标准,对符合假释条件的罪犯严格执行刑法规定的标准外,对下列罪犯也可适用假释:
一、对犯罪时未成年的罪犯的减刑、假释,在掌握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度放宽。符合刑法规定的可以假释;
二、对老年和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自残)罪犯的减刑、假释,应当主要注重悔罪的实际表现。除刑法规定不适用假释的犯罪外,有悔罪表现,丧失作案能力或者生活不能自理,且假释后确有着落的老残犯,可依法予以假释;
三、对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刑法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的,可以假释;
四、获假释的罪犯,除有特殊情形外,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
五、罪犯减刑后又获假释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年,对一次减二年或者三年有期徒刑后又适用假释的,其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二年;
六、对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假释,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起始时间,应当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之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
假释是什么意思以及什么条件下适用假释
113人看过
-
假释出狱是什么意思,被宣布假释以后多久出狱
330人看过
-
监狱假释需要什么条件适用假释的条件有哪些
249人看过
-
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怎么才能假释提前出狱
255人看过
-
《监狱法》关于假释的刑期是什么意思?
105人看过
-
适用假释有哪些注意事项?假释是什么意思
372人看过
-
监狱假释需要什么条件适用假释的条件有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3-02-25适用假释的条件包括: 1、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对其提前释放。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以上执行刑期的限制。 2、法定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
出狱假释手续是什么?假释适用什么对象呢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25假释的法定程序是: 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复以下材料: 1、罪犯评审鉴定表; 2、罪犯奖惩表; 3、终审法院判决书和裁定书; 4、历年减刑裁定书复印件; 5、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具体材料; 6、未成年或者老残(自伤自残除外)的材料。 对无期徒刑假释建议书应当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局同意后再提出假释建议。 二、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假
-
缓刑考验期,假释是什么意思,缓刑,假释与减刑的条件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08缓刑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缓刑的条件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
-
《监狱法》关于假释的刑期是什么意思?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21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后; 如果认真遵守监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再危害社会,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刑罚执行制度。 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是: (1)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未完成的刑期; (2)无期徒刑假释考试期限为十年。 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假释考验期限。
-
假释出狱哪些意思?假释出狱在法律上允许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7关于假释出狱什么意思的回答是服刑人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提前适当出狱,在监外执行剩余刑期。第八十四条: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