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购销合同不是预售合同,二者之间的所涉及到的内容范围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是预售方与预购方的约定事宜,前者则是出卖人对已竣工的房屋进行销售而与买受人签订的合同。
一、商品房购销合同是预售合同吗
商品房购销合同不是是预售合同。商品房预售合同是以建造中的房屋为标的物的,是指商品房预售方和预购方双方约定,预售方在约定时间内将建成的商品房所有权转移于预购方,预购方向预售方交付定金或部分房款并按期接受商品房的书面协议。商品房买卖合同一般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即出卖人将已竣工的房屋向社会销售并转移房屋所有权于买售人,买售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它是商品房交易中最为重要的凭证,是确定开发商和消费者权利义务的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商品房销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买受人应当订立书面商品房买卖合同。
二、商品房销售合同可以修改吗
不可以修改。国家住房保障部颁布有统一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且在销售房屋与购房人签订时与当地房管局联网,房产公司不可能对合同条文做大的调整,否则购房人不同意,房管局也不会通过。
三、商品房销售合同解除法定条件
1.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购房合同目的的,买房人有权解除合同。
2.卖方明示违约。在履行期限届满前,房屋卖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即卖方明确表示将不交付房屋的,买房人有权解除合同。
3.先卖后抵押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卖方未告知买方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导致买方购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买房人有权解除合同。
4.一房二卖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卖方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导致买方购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买房人有权解除合同。
5.隐瞒无证售房事实的。卖房人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的预售许可证明的,买房人有权解除合同。
6.隐瞒房屋抵押的事实。
7.隐瞒房屋已出卖或为拆迁安置房屋的事实。
8.房屋主体结构不合格。
9.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10.面积误差比超过3%。
-
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是不是购房合同
476人看过
-
买卖商品房预售合同:这真的是购房合同吗?
126人看过
-
购房合同和商品房预售合同怎么写?
70人看过
-
什么是商品房预售合同,购房者能单方面解除预售合同吗
117人看过
-
什么是商品房预售合同,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374人看过
-
外销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格式
375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商品房预售合同是什么?商品房预售合同中的预售价款是否为合同原则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11商品房预售合同是指商品房预售方和预购方双方约定,预售方在约定时间内将建成的商品房所有权转移于预购方,预购方向预售方交付定金或部分房款并按期接受商品房的书面协议。根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先出售给承购人,由承购人支付定金或房价款的行为。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预购方于多数情况下是分期支付房屋的价款,这种作法类似于分期付款买卖,
-
商品房预购合同预售方需的条件辽宁在线咨询 2023-12-14商品房预购合同预售方需满足的条件有:预售方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预售方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预售方签订的预售合同应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关于商品房预购合同预售方需的条件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什么是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转让,商品房预售合同转让的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25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转让是指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他人的行为。这种转让只变更预售合同的主体,预售合同的内容不发生变化,由商品房预购人将原预售合同的债权或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使第三人与预售人之间设立新的民事法律关系。预售合同转让属于房地产的二手交易,即通常所称的三级市场。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5条规定:“商品房预售的,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
-
购房合同本必须和商品房预售合同一起签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16戴雪诉华公司商品房订购协议定金纠纷案 购房者对开发商的样板房表示满意,与开发商签订订购协议并向其交付了定金,约定双方于某日订立商品房预售合同。后由于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预售格式合同中有样板房仅供参考等不利于购房者的条款,购房者对该格式条款提出异议要求删除,开发商不能立即给予答复。以致商品房预售合同没有在订购协议约定的日期订立的,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