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吸几人以上构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08 15:21:37 101 人看过

在考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下简称“非吸罪”)的构成要件时,不能仅仅将吸收存款的人数作为唯一衡量依据。

实际上,对于该罪名的认定,还需结合吸收存款的金额、行为手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恶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考量。

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相关规定,若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对象超过150人,则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是在非吸罪中涉及人数的一个明确标准,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不是仅有达到此人数才能被视为犯罪,其他诸如吸收存款的金额等因素同样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依据之一。

《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万元以上,同时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曾因非法集资受过刑事追究的;

(二)二年内曾因非法集资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9日 00: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非吸罪减刑一般几年
    法律综合知识
    关于非吸罪,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其减刑的程度须依据诸多因素进行全面考量与评估。通常而言,若犯罪者在服刑过程中能够真诚履行悔过义务,严格遵守法律规范,积极投入教育改造,并勤奋努力地参与劳动生产,那么他们便有机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刑优惠。然而,具体的减刑年限并无固化的规定或准则,而是倾向于根据罪犯的行为表现及案件的实际情况予以综合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适用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减刑以
    2024-07-28
    414人看过
  • 非吸罪构成要素总览
    刑事责任年龄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所谓存款是指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向存款人支付利息的一种经济活动。所谓公众存款是指存款人是不特定的群体,如果存款人只是少数个人或者是特定的,不能认为是公众存款。(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依本条第2款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这里的单位,既可以是可以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商业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不能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可以是其他非金融机构。(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是明知自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会造成扰乱金融秩序的危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
    2023-07-16
    59人看过
  • 非吸罪担保人满足条件有几个
    "涉非吸犯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于其中的担保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承担的相关责任主要与其知悉、主动提供担保以及现实中的经济责任履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担保人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和条件:首先,他们必须明确知晓借款人正在进行的是非法活动,但仍然选择为其提供担保;其次,担保行为必须是出于自愿,并且没有任何欺诈或者胁迫因素存在;最后,担保人还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以确保能够承担起担保所带来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8-01
    197人看过
  • 多少钱会构成非吸罪
    法律综合知识
    根据法定规定,自然人若存在未经许可而擅自吸纳或以各种隐蔽手段向公众吸收资金,金额达到二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违法行为;而对于单位而言,其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如果涉及的金额达到了一百万元人民币以上,那么就将被视为构成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种非法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也给广大存款者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然而,在实际案件处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吸收资金方式、吸收对象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2024-08-10
    335人看过
  • 金融机构是否构非吸罪主体
    金融机构能够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实施者。这一犯罪类型,是指违背了国家对于金融管理方面的规范,擅自向社会大众吸收存款或通过其他类似形式将其变为类似于公众存款的形态,进而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的行为。在实际案件中,倘若金融机构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非法手段进行公众存款的吸收,那么同样有可能被判定为犯下此罪。因此,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方式来开展业务活动,坚决避免超越法律所允许的界限和方式来吸收公众存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2024-08-01
    455人看过
  • 非法拘禁罪几个人构成
    法律综合知识
    大家记住非法拘禁罪不是看人数来定罪的!通常来讲就算只有一个人做了这个事情也有可能犯法。什么叫做非法拘禁罪?就是用关起来、不让出门之类的手段,强行把别人的自由给剥夺掉的犯罪行为。所以说只要有人做出了这种强行剥夺别人自由的行为,而且做得够狠的话,不管他是自己一个人干还是跟其他人一起干,都是有可能触犯这个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2024-07-30
    60人看过
  • 嫌疑人构成非吸罪最高判多少年
    一、嫌疑人构成非吸罪最高判多少年?量刑上限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有哪些?(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
    2024-01-29
    440人看过
  • 投资中介构成非吸罪吗
    法律综合知识
    1.在单独个体实施的非法吸纳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中,若其累计额度达到人民币二十万元以上,便已触犯相关法律;然而,若此类行为涉及特定机构,那么该机构的违法行为累积额度须达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方可构成犯罪。2.若以个人名义实施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则需满足累计金额达到向超过三十位客户吸收存款的条件;同样地,若涉及机构犯罪,则存款数额上限为向超过一百五十名客户吸收存款。3.针对以个人名义实施的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若已对存款客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且损失金额累积达到人民币十万元以上,亦将被视为犯罪行为;同样地,若涉及机构犯罪,各类直接经济损失的合计金额需达到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4.无论由个人还是机构实施的非法吸收或变相吸存行为,只要导致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或者给广大公众带来重大负面效应,皆可被视为罪行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
    2024-05-02
    402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构成非吸罪
    法律综合知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简称“非吸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该种犯罪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点特征:首先,未经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依法批准,亦或是凭借貌似合法的经营手段来吸收资金;其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多样媒介,大规模地向社会各界公开宣传其投资计划或业务特点;最后,承诺过在一定时期内向参与者返还本金,支付利息乃至回报的方式吸纳投资者。在此基础上,倘若向社会公众,亦即未确定身份群体进行吸收资金的活动,则极有可能触犯非吸罪。需要注意的是,只要符合以上行为任意一条,且对社会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扰动,即可被判定为非吸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
    2024-08-14
    291人看过
  • 非吸罪可以撤案么
    刑事诉讼法
    “非吸”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简称。构成该罪的为公诉案件。公诉案件一但立案后,则进入了刑事诉讼程序,由公权力部门进行侦查、起诉、审判。它与民事案件不同,民事案件可以由原告撤销起诉,而公诉案件则不可以由被害人撤销案件。《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于撤销案件的规定,但该规定针对的是由公安部门对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撤销案件。具体规定如下: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一、同一个案子判完后又有人报案符合条件的自诉刑事案件报案人可以撤案。有关法律规定,已经追究过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
    2023-06-29
    393人看过
  •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多少以上的犯法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多少以上的犯法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如下的犯法:(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犯集资诈骗罪;(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犯集资诈骗罪。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
    2023-08-18
    419人看过
  • 银行诱导老人买理财构成非吸罪吗
    在法律层面上,银行若通过引导老年人群体购买理财产品来获取他们的资金,并不必然被定义为非法吸纳公众存款罪行。然而,非法吸纳公众存款罪是指那些在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的前提下,未经许可擅自吸纳公众存款或者以其他方式变相吸纳公众存款,从而对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严重干扰的行为。因此,判断银行的诱导行为是否构成非法吸纳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满足该罪名的所有构成要素。如果银行的诱导行为仅属于常规的市场推广策略,并且所推荐的理财产品本身具有合法性和规范性,那么这种情况通常不会被视为非法吸纳公众存款罪。但是,如果银行有意向老年人群体隐瞒重要信息,导致他们错误地购买了存在明显问题、不符合规定的理财产品,而且这种行为涉及到的范围广泛,对金融市场秩序产生了严重干扰,那么就有可能被认定为违法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
    2024-08-03
    462人看过
  • 多次容留他人吸毒是指几次以上
    容留他人吸毒罪中的“多次容留他人吸毒”是指两次两次以上。这里的容留是指实施了容留的行为,而不管这种行为是处于主动还是被动,所以,即使是吸毒者前来要求而被动的容留行为也会构成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的规定,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定罪处罚:(一)一次容留多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二)二年内多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三)二年内曾因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受过行政处罚的;(四)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五)以牟利为目的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六)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造成严重后果的;(七)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向他人贩卖毒品后又容留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并向其贩卖毒品,符合前款规定的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定罪条件的,以贩卖毒品罪和容留他人吸毒罪数罪并罚。
    2023-04-15
    242人看过
  • 非法持有海洛因几克以上的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非法持有海洛因五十克以上的就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非法持有海洛因五十克以上的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推行难过或无期徒刑,还要处罚金。如果是非法持有海洛因十至五十克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加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至七年之间的有期徒刑,加处罚金。一、持有多少冰毒属于犯罪持有冰毒10克以上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藏毒罪’怎么量刑?刑法上没有规定藏毒罪,藏毒在刑法上是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的量刑是: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
    2023-06-21
    23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非法吸收3万元以上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罪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19
      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刑法上的非法集资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集资是指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 吸收吸取多少以上达到非法集资就构成吸收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24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吸毒不构成犯罪情况下处罚几日以上拘留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6-10
      吸毒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三)吸食、注射毒品的;(四)胁迫、欺
    • 吸毒罪可以容留几个人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23
      容留,是指允许他人在自己管理的场所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 容留行为既可以主动实施,也可以被动实施,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能是无偿的。
    • 以自愿转账为名非法吸收他人钱款,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20
      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该罪是目前我国发案最多的一种非法集资类犯罪。至于何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当前并无相应的司法解释,但一般会参照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来理解。该《取缔办法》第四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