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22:41:38 180 人看过

2004年12月19日,被告人刁某驾驶豫N一41033号货车在海南经浙江台州货运部驻海口办事处徐道恩介绍,与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板桥镇供销社的王松林签订了西瓜货运协议,约定卸货地点为上海。运输途中,被告人刁某为了偿还个人欠帐,改道将西瓜运至郑州。次日,又租车将西瓜拉到浙江嘉兴水果市场销售,售价69000元,后携款逃匿。

(审判)

夏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刁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将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销售后逃匿,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该院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四)项之规定,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刁某有期徒刑三年

(评析)

关于本案的定性问题,合议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刁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另一种意见认为刁的行为构成同诈骗罪。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分析如下:

一、从不罪的客观方面分析

所谓合同诈骗罪,是指(一方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以1万元为起点)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具体列举了本罪的5种行为模式,即: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它,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的财产后逃逸的;

(5)以其它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的。本案的被告人刁某系个体司机,通过他人介绍与对方签订西瓜货运协议,其在西瓜运输中不按约定把西瓜送到上海而是改道郑州,继而又租车把西瓜运往他处销售得款后逃匿。给托运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刁的行为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特征。

二、从本罪的主观方面分析

本罪在主观方面一般表现为行为人意图利用经济合同达到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往往是行为人先以真实身份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在合同订立后,行为人却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行为,坐等对方履约上当,从而使诈骗的目的得逞。本案中,刁某骗取对方的货物后,为偿还个人债务,将其非法处置,占为已有,刁对自己诈骗对方的行为,持的是一种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

三、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的界限

所谓侵占罪,是指行为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留物或埋藏物占为已有,拒不退还的行为;而合同诈骗则不同。二名在主观上都要求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间接故意或者过失则不构成此二罪。二者的区别在于;合同诈骗罪,直观上表现为他方当事人财产的损失或减少,但具侵犯的客体是双重的,不仅是对他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的侵犯,而且更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妨害?而侵占罪则要有通过正当、善意、合法的手段持有他人财物后将其非法占为已有,拒不交还,甚至在他人提出主张后仍擅自处分。

四、合同诈骗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有相同点,亦有不同点,分析如下:

㈠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故意以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使对方当事人陷于认识错误,从而达到发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它与合同诈骗罪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发生在经济交往活动中,且都有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存在。两者在客观,上都采取欺骗方法,意图使对方陷入错误,从而使自己得到不义之财,另外,两者均是在故意的心理准状态下进行。

(2)二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是主观目的(故意内容)不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一方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为,谋取非法利益,其实质是牟利,而合同诈骗虽然在客观上能引起他人为一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但行为人并没有承担约定民事义务自勺减意,而是想使对方履行单方义务,直接非法占有对方财物。其次是客观方面不同。合同诈骗都是作为:而民事欺诈行为则不仅表现为作为,还有的表现为不作为。从其欺诈的内容看,合同诈骗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而民事欺诈行为中仍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再就是受侵犯权利的属性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财物所有权,而民事欺诈行为侵犯的则是债权。

本案中,被告人刁某利用经济合同骗取对方信任后使行骗得逞,非法占有对方价值6万多元的货款,其行为应认定为诈骗,而不属民事欺诈行为。

综上所述,认定被告人刁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有理、有据,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在审判实践中,只有正确划清合同诈骗罪此罪与彼罪、罪与非罪的界限,才能做到准确打击合同诈骗活动。一审宣判后,被告人认罪服法,没有上诉。

蒋建民李献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1日 17: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合同诈骗相关文章
  • 合同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数罪并罚怎么判
    一、合同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数罪并罚怎么判诈骗罪和侵占罪可以数罪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二
    2024-02-05
    478人看过
  • 诈骗罪如何转成侵占罪
    法律综合知识
    一、诈骗罪如何转成侵占罪诈骗罪与侵占罪乃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违法犯罪行为,两者之间在犯罪构成方面有着深层次的显著区分之处。其中,诈骗罪是指犯罪分子通过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诱使受害者误入歧途进而转移财产,从而实现骗取他人财物之目的的犯罪行为;而侵占罪则是指行为人将本应属于他人暂时代管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抑或是将他人遗失物、隐藏物非法纳入个人财产范围之内,其行为中并不包含诈骗罪所必备的欺骗成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之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二百六十六条及第二百七十条之明确阐述,可以清晰地看出诈骗罪与侵占罪在犯罪构成方面的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得受害者产生误解并转移财产,而侵占罪则不具备此项要素。因此,我们无法直接将诈骗罪转化为侵占罪。若某起案件原先被判定为诈骗罪,然而后续调查过程中发现其实施者并未实施任何欺骗行为,仅仅是合法持
    2024-08-02
    326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什么
    合同诈骗罪的财产是指实际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合同诈骗的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无效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为担保的。(3)无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4)收受对方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逸的。(五)以其他方式骗取对方财产的。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
    2023-08-05
    242人看过
  • 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共同犯罪是否会构成?
    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是不会构成共同犯罪的,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是两罪有各自的特点,所以认为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不存在共同犯罪。两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1、主体要件不同,职务侵占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2、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本公司企业的财物,这种财物实际上已被行为人所掌握,而诈骗罪的对象是不为自己实际控制的他人财物。3、犯罪的行为不同。职务侵占罪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而诈骗罪则是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的财物。一、诈骗罪的从犯该如何认定第一,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第二,在实
    2023-06-19
    406人看过
  • 是诈骗还是职务侵占
    [案情]油脂公司职员韦某在工作中负责保管公章,并有权使用公章与他人签订合同。2010年9月韦某私自以公司名义,使用公章向木材公司借款三十万元后,携款潜逃。[分歧]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韦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及受害的木材公司向谁索赔损失,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韦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木材公司款物,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受害的木材公司应向韦某索赔损失;第二种意见认为,韦某利用职务的便利,以公司的名义向木材公司借款,而后携款潜逃,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受害的木材公司有权向油脂公司索赔损失。[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1.本案的关键问题是韦某与木材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本案中韦某实为油脂公司职员,并有权使用公章代表油脂公司与他人签订合同,而韦某则利用这一工作职务的便利,为满足个人私欲,隐瞒真相私自向木材公司借巨款后潜逃,虽然韦某采取了欺诈的行为,但是
    2023-06-11
    79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和诈骗罪竞合是合理的说法吗
    是不合理的说法。两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是两罪有各自的特点,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不存在共同犯罪。诈骗罪是属于常见的一种刑事犯罪,而诈骗罪的犯罪表现是非常多的,诈骗是指通过欺骗的方式对公私财物进行非法占有,诈骗数额达到较大的,就会构成诈骗罪。一般来说职务侵占罪和诈骗罪是不会出现竞合的情况的。一、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内容是什么?1、欺骗行为欺骗行为的内容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现实生活中,诈骗罪的欺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欺骗也有文字欺骗等。2、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认识错误必须是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3、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处分财产的具体表现通常有直接交付财产、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等。行为
    2023-03-15
    186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是否构成诈骗
    一、职务侵占罪是否构成诈骗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二者乃性质截然不同之刑事犯罪。职务侵占罪,系指活动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之工作人员,凭借其职务上所享有的便利条件,秘密地窃取本单位之财务并据为己有,数额颇大。与此相对照,诈骗罪系指行为人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之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法,使他人陷入错误认知从而交付财物,且该行为涉及金额亦需达到一定标准。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行为人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的必须是本单位的财物,并且行为人必须怀揣着非法占有的意图。而诈骗罪的构成要素则包括:行为人须运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的必须是非特定对象的财物,并且行为人也必须怀揣着非法占有的意图。在某些特殊情形中,若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非法占有单位财物,则可能同时触犯职务侵占罪及诈骗罪。然而,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尚需进一步深入剖析行为人的行为
    2024-07-14
    215人看过
  • 张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还是诈骗罪
    甲公司职员张某在工作中负责保管公章,并有权使用公章与他人签订合同。2003年1月张某私自以公司名义,使用公章向乙公司借款二十万元后,携款逃走。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及受害的乙公司向谁索赔损失,存在很大的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乙公司款物,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受害的乙公司应向张某索赔损失;另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利用职务的便利,以公司的名义向乙公司借款,而后携款潜逃,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受害的乙公司有权向甲公司索赔损失。笔者认为,本案的关键问题是张某与乙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本案中张某实为甲公司职员,并有权使用公章代表甲公司与他人签订合同,而张某则利用这一工作职务的便利,为满足个人私欲,隐瞒真相私自向乙公司借巨款后逃走,虽然张某采取了欺诈的行为,但是作为受害的乙公司在签订借款合同中没有过错,其认为张某是在履行职务,自己是向甲
    2023-06-08
    75人看过
  • 侵占罪和诈骗罪同时发生如何处理
    一、侵占罪和诈骗罪同时发生如何处理当侵占罪与诈骗罪这两种犯罪行为相重叠之时,就必须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与细节来进行综合判断与妥当处置。假设一个人首先采用欺诈手段持恶意占有他人的财产,随后将此项财物非法据为己有并且始终拒绝归还,此时这个人很可能已经涉嫌两项犯罪——即既有诈骗罪又有侵占罪。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于诈骗罪的具体规定来看,若其所实施的诈骗行为涉及到的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则可对其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并处或单处罚金;倘若诈骗金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可对其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诈骗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可对其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对于侵占罪的相关规定,若其所侵占的金额达到一定程度且始终拒绝归还,则可对其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若侵占
    2024-07-27
    355人看过
  • 套路贷是合同诈骗还是诈骗罪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套路贷可不可以认为是合同诈骗罪,要依据具体的案情才能确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一、什么是套路贷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
    2023-06-24
    361人看过
  •  合同诈骗与侵占罪在法律上如何界定?
    合同诈骗罪和侵占罪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所侵犯的客体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的,不仅涉及到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而且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妨害。而侵占罪则主要侵犯的是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侵占罪对的客体是单一的,侵犯的仅是他人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合同诈骗罪和侵占罪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所侵犯的客体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的,不仅涉及到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而且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妨害。而侵占罪则主要侵犯的是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侵占罪对的客体是单一的,侵犯的仅是他人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合同诈骗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客体、主观方面合同诈骗罪和侵占罪是两种不同的罪名,它们的客体和主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是特定的合同关系,而侵占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
    2023-08-25
    408人看过
  • 侵占罪与诈骗罪并罚判多久
    关于侵占罪与诈骗罪并罚的审判期限问题,它取决于特定案件所涉及的犯罪情节以及法院对该案行使司法权力的判断。我国的基本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及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详细内容规定了,在符合相关条件下,对于实施诈骗行为的被告,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还可附加或单独罚款;然而,对于实施侵占行为的被告,其可能面临的刑期则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样也可附加或单独罚款。当这两种罪行被合并审理时,法院将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性、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的情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作出最终的量刑判决。因此,具体的判决期限需依据每一个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
    2024-05-11
    421人看过
  • 还有人说是合同诈骗罪,我不知道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别,请问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犯罪手段不同。合同诈骗罪是通过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为手段,而诈骗罪则是利用合同之外的手段,达到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因此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其认定是否合同诈骗罪,必须以是否存在合同为先决条件。存在合同关系的,则可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否则只能认定为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如下: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2.客观方面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为。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
    2023-08-09
    262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是否还要承担侵权民事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合同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后,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是相互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六条【赔偿经济损失与民事优先原则】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
    2023-03-22
    81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违约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合同诈骗也属于诈骗罪的一种,我国法律规定了定罪数额,只有数额达到较大(3000元以上)才成立诈骗罪,法院才会定罪处罚,诈骗数额有三个标准,数额较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指个人诈... 更多>

    #合同诈骗
    相关咨询
    • 诈骗罪是否有侵占罪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5
      其中诈骗罪与侵占罪的区别是,在他人的财物向行为人控制之下转移的过程不同。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他人受蒙蔽,从而“自愿地”将财物交给行为人或者行为人指定的第三人,而侵占罪则是所有人将财物交给行为人完全出于其对行为人的信任,而不是行为人以种种手段积极地迷惑、蒙蔽所有人,使其对行为人的真实意图产生误解,而将财物交给行为人。因此,在所有人不是因受行为人欺骗而自愿将财物委托给行为人之
    • 算诈骗罪吗,还是职务侵占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8
      职务侵占罪中的诈骗与诈骗罪的区别: 1、就主体而言,职务侵占罪中的诈骗,须是特殊主体,即非国有的公司、企业、单位的非国家用工作人员,须在上述单位中担任一定的职务,或是具有一定的职权,即在上述单位中从事具有一定管理性质的活动。而诈骗罪则属一般主体,即只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即可构成; 2、从客观方面看,职务侵占中的诈骗,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诈骗罪则不存在利用职务之便这一要求。 3
    • 侵占罪与诈骗罪的区别,诈骗罪和侵占罪的区别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10
      诈骗罪与侵占罪都是侵犯财产罪,两罪有很多相同之处。诈骗罪与侵占罪主要区别在于行为方式、行为对象的不同。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代为保管等的基于合法占有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在实施侵占行为的时候,财物已经处于行为人的占有和控制之下。 诈骗罪中被骗的财物虽然可能是在诈骗行为实施以前就被行为人所占有,但非法获取财物的方式却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这与侵占罪有显著的不同。区分侵占罪与诈
    • 公司会计骗公司钱是侵占罪还是诈骗罪?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1
      与的区别:诈骗是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侵占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区别: 1、财物交付的原因不同,这是二者的关键区别。诈骗类罪是被害人在行为人的欺骗下形式上自愿地将财物交与行为人,即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支配及欺诈之果;而侵占罪则是被害人基于委托、信任等原因完全
    • 诈骗罪属于侵占罪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5-09
      有诈骗行为不是侵占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