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有效期超过多长时间法律不予处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5 16:51:52 313 人看过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违法行为的追诉时效

一般来说,违反行政法规追诉期是两年。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二、不予消防行政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不予消防行政处罚的情形有:

1、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2、不满14周岁的公民实施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

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

4、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5、其他依法不予处罚的情形。

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当场改正完毕,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可以口头责令改正,并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上注明。

三、免除处罚和不予处罚区别

(1)不予处罚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或者行为人虽实施了违法行为,但由于法定原因而免除处罚。不予处罚的情形有以下几种: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是处罚机关应当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和能辨认或者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应对实施的违法行为负责,接受行政处罚。不满14岁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因其未达行政处罚责任年龄,不予处罚,但要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法律另有规定除外。(2)免除处罚免除处罚是指因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法定事由存在,行政执法机关对某些形式上虽违法但实质上不应承担违法责任的人不适用行政处罚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4日 21: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消防安全相关文章
  • 法律效力,行政处罚公示期过后如何处罚?
    依据《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行政处罚信息自公示之日起届满5年的,记录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但不再公示。因此,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自公示之日起满五年后自动进行屏蔽,无需进行申请。一、怎么开工商年审1.首先登陆网站搜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然后进入所属地区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入口。3.点击进入,下一步为网址企业公示信息填报。4.接着为年度报告在线填录,阅读须知确认,出现年报年度:选在年份,根据自己的公司状况进行申报提交即可。二、怎么在手机上审个体户营业执照1、首先找到并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找到所在省市,点击进入。点击【企业公示信息填报】选项。3、选择【新用户注册】,下拉菜单选择【个体】。4、按要求填写信息,点击【验证】,验证通过后再旁边设置密码,然后选择登陆。建议密码为了防止遗忘最好的是用注册号的后6位。用户名直接用注册号即可。然后选择【登录】
    2023-03-21
    336人看过
  • 行政处罚超过多久不追究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行政处罚的时效期间是两年,即如果违法行为在两年没有被发现的,两年后即使发现,也不再追究。当然,如果违法行为已经被发现,只是没有找到违法行为人或者证据尚不确凿的,不论经过多长时间,都可以追究。一、行政处罚的适用原则有哪些行政处罚的原则有以下几项:(一)处罚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是: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2.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4.处罚程序是法定的。(二)处罚公正、公开原则处罚公正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行为人。既不能同等情况给予不同处罚,也不能不同情况给予相同处罚。另外,还不能违反公正的程序。处罚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三)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
    2023-04-11
    473人看过
  • 超过行政处罚执行时间能否分期支付
    一、超过行政处罚执行时间能否分期支付可以的。行政处罚分期履行强制执行期限有6个月的时间。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六个月内执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之日起180日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应在10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要求被执行人在执行通知指定的期限内履行裁决书上确定的义务。《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二条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二、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行政强制执行也是一项重要的行政行为,它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为了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不履行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科以行政义务的相对方依法采取各种强制手段,以迫使其执行行政处理决定或履行行政义务的行为。
    2023-06-16
    360人看过
  • 行政违法行为多长时间就不应被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超过二年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一、治安案件审理两个月后就不管了,已经被判处多少年治安案件已经发生2个月,在公安机关调查后仍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治安管理案件的追诉期是6个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二、行政处罚该如何减免行政处罚减免的情形: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二、被别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两年内未发现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
    2023-06-20
    467人看过
  • 行政处罚违法行为可以追溯到多长时间有效
    一、行政处罚违法行为可以追溯到多长时间有效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所谓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是指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对该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事实,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才发现的,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二、犯罪经过多长时间不被追诉中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髙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
    2023-04-22
    285人看过
  • 行政处罚在事故发生后多长时间有效?
    行政处罚在事故发生后的两年内有效,违法行为发生后的两年内,对该违法行为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事实,在两年后,无论在何时发现了这一违法事实,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
    2023-03-23
    493人看过
  • 行政处罚最长可处理多少时间?
    从立案到结案,行政处罚案件的期限一般为90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七条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9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件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天;案件特别复杂,延期后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应当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听证、公告、鉴定等时间不计入前款所指的案件处理期限。一般身份证多少时间可以拿到一、一般身份证多少时间可以拿到1、办身份证正常情况下60天内拿到,交通不便的地区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30日。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身份证,现在需要采集公民个人指纹信息,必须本人去,慢证大约两个月能够回来。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二条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公安机关应当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
    2023-08-08
    95人看过
  • 驾驶证过期多长时间处罚
    验车过期在法律法规上没有相应的时间规定,只要过期一天即可予以处罚,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一、驾驶未携带驾驶证怎么处罚未携带驾驶证驾车的处罚为:扣驾驶证1分、处以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同时会被扣留机动车,在提供驾驶证后,才会归还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第九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并可以依照本法第九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二、汽车年检逾期处罚汽车年检逾期会被处罚。根据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在机动车检验有效期满前三
    2023-03-23
    139人看过
  • 工伤不服行政处罚后的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对工伤认定不服行政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工伤诉讼时效多长时间实践中,许多在工作中受伤的职工,因不熟悉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而使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诉讼时效就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一些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且被认定为工伤的职工,往往因“已过了申诉时效”而只好放弃诉讼的权利。受伤职工在被认定为工伤后,要及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在拿到伤残等级鉴定结论通知书后,要及时向所在单位主张工伤保险待遇。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工伤职工可以按伤残等级的大小向用人单位及工伤保险基金要求享受相关待遇。未参加工伤
    2023-08-02
    251人看过
  •  行政处罚中违法行为不给予时间问题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行政处罚的时效为两年。如果在违法行为发生后的两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行政机关将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予行政处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对于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时效为两年。如果在违法行为发生后的两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行政机关将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予行政处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连 续 或 继 续 状 态 违 法 行 为 的 时 效 计 算连续或继续状态违法行为的时效计算是指在法律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一方的行为连续或继续,其对该法律关系的不作为持续一定时间,该持续时间为计算时效期间的起点。连续或继续状态违法行为的时效期间从行为开始时起计算,法律关系受侵害之日为
    2023-08-31
    482人看过
  • 法律规定什么不予行政处罚?
    一、法律规定什么不予行政处罚?不予处罚是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或者行为人虽实施了违法行为,但由于法定原因而免除处罚。不予处罚的情形有以下几种:第一,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是处罚机关应当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和能辨认或者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应对实施的违法行为负责,接受行政处罚。第二,不满14岁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的,因其未达行政处罚责任年龄,不予处罚,但要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第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第四,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法律另有规定除外。二、《行政处罚法》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未满14周岁的自然人,在生理、智力上尚未发育成熟,还不具备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能力,也不具备自觉
    2023-06-02
    277人看过
  • 违法行为在多长时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时效是二年,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是六个月,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处罚法的特别法。一、行政处罚一般得要多长时间行政处罚要二年内作出,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二、什么叫行政拘留,什么叫刑事拘留刑拘是刑事拘留,治安拘留也就是行政拘留,二者区别如下:1、法律性质不同:刑事拘留是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强制措施,本身不具有惩罚性;司法拘留是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采取的具有惩罚性质的措施;行政拘留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采取的,具有处罚性质。2、适用对象不同:刑事拘留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司法拘留实施了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既包括民事诉讼参与人,也包括案外人;行政拘留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尚不构成犯罪的人3、法律依据不同:刑事拘留
    2023-06-27
    210人看过
  • 行政处罚两年未处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吗?
    一、行政处罚两年未处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吗?行政处罚的一般时效为二年。《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二、行政追责所谓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是指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对该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事实,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才发现的,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要正确理解该条的规定,应把握三点:(1)该条的“发现时间”是指行政机关的立案时间,不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时间;(2)行政处罚追究时效的期限是违法行为发生之
    2023-06-02
    312人看过
  • 交警多长时间公布行政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现场发现的违法行为,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按一般程序处理的,应该在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理之时起24小时或者3日内作出处罚决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交通警察对于当场发现的违法行为,认为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的,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依据,向违法行为人提出口头警告,纠正违法行为后放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确定适用口头警告的具体范围和实施办法。第四十九条对违法行为事实清楚,需要按照一般程序处以罚款的,应当自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理之时起二十四小时内作出处罚决定;处以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自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理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处罚决定;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自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理或者听证程序结束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处罚决定,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应当在人民法院判决后及时作出处罚决定。一、交通违法行为包括哪些1、
    2023-03-30
    232人看过
换一批
#安全生产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一般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 更多>

    #消防安全
    相关咨询
    • 行政处罚超过多长时间不再罚,有没有法律依据
      浙江在线咨询 2023-10-07
      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
    • 行政处罚被传唤不能超过多长时间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1
      1、对于行政传唤来讲,法律规定一般时间不能超过8个小时,而如果情况复杂,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2、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行政时效是多长时间?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0-29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处罚的期限为两年,即违法行为两年未被发现的,两年后即使发现也不再追究。 当然,如果发现了违法行为,只是找不到违法行为人或者证据不确凿,无论多久都可以追究。
    • 违法行为经过多长时间可以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12
      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年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 执行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贵州在线咨询 2023-10-28
      法律分析 行政处罚的有效期为二年,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原则上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若是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