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钱减刑的规范正当性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1:51:09 194 人看过

在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完全分离的理论下,被告人不以其犯罪行为的存在而自然承担侵权责任,其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也并非侵权责任的法律后果,而毋宁说是减轻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在被告人主动自愿的场合,其人身危险性同时得以减轻,从而可以获得一定程度上有所从轻的刑事责任。而从损害赔偿机能论的视点出发,赔偿的履行意味着加害者财产的损失,也是一种害恶。在报应和预防的统一社会目的下,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不应当相互累积,而应当差额结算:损害赔偿是对违法行为的第一次制裁,而刑罚则是对违法行为所科处的第二次制裁。但必须说明的是,依据罪刑相一致原则,并不是民事赔偿的履行一定可以减轻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毕竟,社会危害性的程度和大小往往无法通过金钱来衡量,也并非都可以通过金钱来弥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22: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减刑相关文章
  • 减刑程序的正当化是怎样的
    首先,减刑改变了罪犯所受刑罚的具体执行。其中利益受到影响最大的是罪犯本人以及被害人,但在现行制度中,这一矛盾的双方都是缺位的,他们对减刑程序的启动及其运行不具有任何实质影响。虽然依据监狱法的规定,获得减刑是罪犯的重要权利之一,但是,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罪犯只有接受调查的义务,而不能主张任何权利。并且,在减刑的全过程中,没有相关机制和程序保障罪犯发表个人意见,无论减刑公允与否,任何人提出质疑都有“对抗改造”之嫌。所以,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减刑程序不具备诉讼的典型特征,在具体运作上表现出明显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审批色彩,程序的参与性无从谈起。其次,罪犯的减刑申请尚可由监狱代劳,其利益直接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则被现行程序粗暴地排除在外,成为不折不扣的“局外人”,对减刑程序的运作一无所知,这显然也违背了正当程序对参与主体的对等性要求。可以说,目前的减刑制度是专门为犯罪人设立的,而完全没有考虑被害人的利益和
    2023-06-02
    364人看过
  • 减刑案件程序规范确保公开公正
    上铁中院审监庭自接手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后,根据最高法院的要求,积极探索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工作机制创新,力求公开公正,具体做法是:一是认真审核执行机关提交的减刑材料,正确把握减刑、假释的条件。尤其是对原审罪犯被判处财产刑的,一律要求执行机关提交财产刑执行情况的书面材料,对没有执行能力的要有相应证据证明。二是认真落实听取意见制度和公示制度。对于书面审理的案件,深入看守所听取拟减刑人员同监室在押人员的意见,并制作笔录归档;将减刑的裁定书交由看守所进行宣讲,鼓励在押罪犯遵守监规,积极改造。三是积极探索跟踪监督制度。采取听取检察机关驻监所部门和执行机关的意见,有选择地深入看守所听取在押人员意见等方式,跟踪了解裁定减刑的效果。四是加强与执行机关、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使每项举措、每个步骤都得到刑罚执行机关、检察机关的支持与配合,确保减刑程序的规范和减刑效果的实现。
    2023-06-12
    320人看过
  • 论正当防卫的正当性及其限度
    论正当防卫的正当性及其限度刘亮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和紧急避险一样,是现行刑法规定的典型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防卫权是由人类的防卫本能逐步发展而来的一项法律上的权力。在现代国家里,当合法权益遭受到犯罪行为侵害时,受害者通常需要借助国家的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通过刑罚权的行使才得以维护,消除已经受到的侵害,这是一种被称为公力救济”的强制手段。禁止公民擅用强力,强制手段由国家行使,这已成为法治社会的普通需求。但为了弥补公力救济”的不足,达到全面维护合法权益的目标,各国又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特殊条件下的私力救济”行为的合法地位。因此,以公力救济”为基础,以严格控制下的私力救济”为补充,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种普遍观念,并进一步转
    2023-06-12
    221人看过
  • 未婚女性是否会违反道德规范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已婚女性发生不正当性关系一般不违法。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如果已婚男女只是同居,不构成重婚罪,不是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不会受到处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修正后的相关法为保障一夫一妻制原则而新增加的禁止性规定,违背了夫妻间忠诚义务,属于有过错方,如果导致夫妻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要求损害赔偿,并且在分割财产时过错方应当少分或者部分。已婚女性户口怎样转回原籍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向迁入地派出所提出申请;第二步:迁入地派出所同意迁入;第三步:向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迁出申请;第四步: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户籍证明;第五步:持户籍证明和相关证明材料(你的理由)前往迁入地的市级公安局户政科申请迁入;第六步:户政科签发《准迁证》;第七步:持《准迁证》回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迁出并开迁移证;第八步:持迁移证、身份证去迁入地派出所入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
    2023-07-05
    354人看过
  • 正当竞争原则下的商业规范
    1、弄虚做假,进行商业欺诈。如假冒名牌商品、以次充好、虚假宣传、掺杂使假、从事虚假的有奖销售等非法营销。2、搭售商品,将紧销商品与滞销商品搭配销售等。3、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如强迫交换对方接受不合理的交易条件,限制购买者的购买选择,用行政等手段限制商品流通等。4、编造和散布有损于竞争者的商业信誉和产品信誉的不实信息,损害竞争者形象和利益。5、侵犯其它经营者的商业秘密。6、为排挤竞争对手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7、串通投标,有组织地抬高标价或压低标价,或者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及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等等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现状(一)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手段与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竞争的行为。(二)现实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如下:1、欺诈性交易方法。2、商业贿赂行为3、虚假广告。4、侵犯商业秘密。5、掠夺定价。6、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奖销售。《反
    2023-07-12
    385人看过
  • 论著作权的正当性
    摘要著作权的正当性来源于人们对权利尤其是对私权的认识和孜孜不倦地追求。因为:首先从法学史的视角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权利而斗争的历史。在人类社会所追求的法律体系的构成中,权利是其基本要素,一切法的领域均受到它的穿透和吸引。[1]其次,著作权的产生及其权利体系的形成折射出法学理论上的权利观念及其理论的演进与理念思考。因此,对著作权正当性的基础理论分析是我们判断著作权制度价值判断以及制度设计的重要理论平台。关键词著作权知识产权正当性一、从罗马法中的Js到中文的权利(一)js内涵的人文观著作权一词,系构筑在权利一词的基础上,是权利之树上的一个枝干。近现代中国法律语言中的权利是西方法律语言西学东渐的结果。这一结论的产生并非是针对中文权利一词的词形而言,而是基于从法律术语的角度对权利一词的实质含义的理解。在理解权利一词的法律涵义时,我们必须注意一个重要的背景,即在欧陆国家的法与权利的理论
    2023-06-08
    133人看过
  •  强制措施的正当性
    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为确保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授权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其适用要根据犯罪情节来具体判断,是否使用刑事强制措施以及具体适用哪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非强制执行的必要手段,而是国家为确保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授权刑事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一定程度人身自由的方法。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要根据犯罪情节来具体判断,是否使用刑事强制措施以及具体适用哪一种。 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侦查、起诉、审判等环节中,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手段。其适用范围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并在法定期限内进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这些措施的适用范围也有明确规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2. 犯罪
    2023-08-31
    162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制度设计与正当性界定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i]也是当代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于1979年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和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典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要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等做出了规定。虽然,1997年新的刑法典在涉及正当防卫的限度等问题上比之原刑法典有了一些补充和修改,但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围绕着防卫权的范围、正当防卫的要件和防卫限度的把握等,却依然存在着争论。有些争论是直接针对着现行立法的,而更多的则是在司法个案的实际判定中逐步展开的。因此,围绕立法和司法中的主要问题,从学理角度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探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紧迫的。一、关于防卫权问题——来源及其范围防卫权是由人类的防卫本能逐步发展而来的一项法律上的权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分散型的个人防卫本能向具有社会整体认同意识的法律权力进行转化的过程,实现了作为一种原始复仇状态的无节制行为朝
    2023-06-11
    287人看过
  • 正当防卫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件: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这种不法侵害可能是针对国家、集体的,也可能是针对自然人的;可能是对本人的,也可能是针对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权利,也可能是侵害财产或其他权利,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即符合本要件。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所谓“不法侵害”,指对某种权利或利益的侵害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违法的侵害行为。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即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对没有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造成损害。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必须注意的是,并非超过必要限度的,都构成防卫过当,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防卫过
    2023-02-28
    488人看过
  • 违规减刑假释的危害性
    1.减刑的法律后果为把原判较长的刑期减轻为较短的刑期。缓刑的法律后果为,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刑法》规定的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期满,宣告原判刑期不再执行。反之撤销缓刑,收监执行。2.假释的法律后果为,考验期内没有犯新罪,没有发现漏罪,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的,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反之撤销假释,收监执行。一、拘役加缓刑六个月是什么意思?”拘役六个月缓刑八个月“的意思是:被判处拘役六个月,但暂缓执行,对其实行社区矫正,并有八个月的缓刑考验期,并要根据在八个月的缓刑考验期内的情况来确定最后是否需要实际执行六个月的拘役:1、如果在八个月的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拘役六个月的刑罚就不再执行。2、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
    2023-04-02
    358人看过
  • 最高人民检察院严查纠正不正当减刑
    121名原厅局级以上罪犯被重新收监曹*明表示,刑罚变更执行包括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是实践中容易滋生腐败、产生执法司法不公问题的重点环节。报告显示,从2010年至今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监督纠正不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88833人。2014年,检察机关在以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时,监督对2244名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或不符合条件的罪犯依法收监执行,其中原厅局级以上职务犯罪罪犯121人。安*君原是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局长,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其家属通过行贿等手段,将安*君调往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又通过虚假疾病鉴定,违法办理保外就医。2013年8月,检察机关发现其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督促河北省监狱管理局将其收监执行,并对河北省监狱管理局原副局长孙-海等人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五年来纠正原判决裁定错误案574件在刑罚执行领域,检察机关突出查办索贿受
    2023-06-02
    485人看过
  • 社区矫正刑罚的缓刑和减刑规定
    对现有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可按照社区矫正人员考核奖惩办法呈报减刑、假释,将其在监狱服刑时的剩余分数折抵为表扬次数,确定减刑的幅度;同时加上其社区矫正期间的表扬次数、奖励分值,综合考量减刑幅度,一般考虑每三次表扬折抵减刑一个月。判处缓刑的社区矫正对象能减刑吗判处缓刑的社区矫正对象是可以减刑的。《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
    2023-07-15
    133人看过
  • 最高法明确刑事案"赔钱减刑"适用范围
    中国青年报2月10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公布了《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基本刑事司法政策,贯穿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的全过程,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是司法机关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保护人民、保障人权、正确实施国家法律的指南。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说,《意见》不是提供具体的定罪量刑标准,而是重在解决政策导向问题,从宽和从严都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做到宽严有据,罚当其罪。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不被判处死刑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如果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法院在判决时可以酌情从轻处理。这一做法被通俗地理解是“赔钱减刑”,曾一再引发争议。今天公布的《意见》明确,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对被告人
    2023-06-11
    211人看过
  • 赔钱减刑的平衡机制
    不同利害相关方的参与和合意即使不是对是否正义真理性的证明——根本不存在这种证明——也是对正义的指示器。而矫正正义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多方间寻求平衡的机制,因此我们需要在犯罪人、被害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全面分析各自的所得与所失。犯罪人犯罪人从其犯罪行为中得到其不应得的所得,这时他就违背了分配正义,成为了一个不公正的人,要做的就是对他进行矫正。既然刑罚和赔偿不能同时施行,那么,仅仅刑罚能否对这个不公正予以矫正?回答是肯定的,如前所论,只要让他不应得的东西失去就使其得到了矫正,而刑罚恰恰能够起到这种作用,就连提倡刑罚宽和的贝卡利亚也不会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只要刑罚所带来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会收到它的效果。这种大于好处的恶果中应该包含的,一是刑罚的坚定性,二是犯罪即得利益的丧失。被害人给予每一个人任何所需要的补救,只要他的权利为他人所违反,是矫正原则的核心。因此,必须恰当补偿被害人从
    2023-04-22
    24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减刑
    词条

    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更多>

    #减刑
    相关咨询
    • 什么是刑事裁判书的正当性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17
      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书,主要指刑事判决书和刑事裁定书。刑事判决书,按照内容可分为有罪判决书和无罪判决书;而有罪判决书又可分为科刑判决书和免刑判决书。审判程序,刑事判决书还可分为第一审刑事判决书(包括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判决书)、第二审刑事判决书、再审刑事判决书和刑事附事民事判决书。
    • 哪些正当减刑条件有哪些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28
      1、减刑一定要经过法定程序,需要由罪犯的服刑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法院要组成合议庭审查,确实符合减刑条件的,才会裁定予以减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第三条“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认罪悔罪; (二)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三)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 (四)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中华人
    • 企业制定规范性文件,采用哪些规范性文件,应当如何规范、规范??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3
      企业的规范性文件大致可以分为简易内部规章、单行标准,管理体系和内部制度编纂几大类。如何规范上述规范性文件,建议如下:1、简易内部规章,通常以某一或多部门联合起草,对公司的单方面或者几个方面进行规范的制度性文件,多以不得,应当为文内表述语,假定模式较少,以下行文为主。2、单行标准,最常见的是设定部门内部的工作标准和岗位标准,要求标准语言说理简单,能够按图索骥完成相关的工作,起到规范性指引,对于单行标
    • 减刑的限制性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2-24
      减刑间隔是指同一受刑人前后两次减刑的时间距离。同一受刑人前后两次减刑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以检查受刑人在前次减刑后是否有悔改或立功表现。根据《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可以减刑一年以上,两次减刑间隔一年以上为宜。被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两次减刑间隔不得少于一年;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两次减刑间隔不得少于一年六个月。
    • 正式减刑假释的相关规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10
      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于罪犯符合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可以减刑”条件的案件,在办理时应当综合考察罪犯犯罪的性质和具体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原判刑罚及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交付执行后的一贯表现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