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承诺书法律保护吗?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总而言之,承诺书有无法律效力主要依据承诺书是否具备以上三个条件。当然,在实践中,只有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且没有违法法律相关规定和没有侵犯他人利益的承诺书才算有效,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签了竞业限制承诺书有效吗?
签订的竞业限制承诺书符合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要遵守承诺书的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三、面试承诺书签了一定要去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签订面试承诺书答应去招聘企业工作的,并不一定要去的,如果面试承诺书强制要求应聘者到岗的,该承诺书违反法律规定是无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六条 【订立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夫妻承诺书怎么写才受法律保护
155人看过
-
债务担保承诺书范文,债务担保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252人看过
-
员工不交社保承诺书模板
170人看过
-
让员工承诺弃缴社保合法吗?
486人看过
-
口头承诺是否有法律保护
395人看过
-
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承诺书的格式是什么
158人看过
-
-
婚姻承诺书财产写赠予受法律保护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0展开全部“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赠与行为一般要通过法律程序来完成,即签订赠与合同(也有口头合同和其它形式)。法律术语称这种合同为诺成性合同,顾名思义就是只要“承诺”就可以“成立”。基于该合同的诺成性,赠与人做出意思表示时虽未实际取得但将来可以取得的财产,也可成为赠与合同的“标的”。赠与,是指既不需要付息也不需要还本,是
-
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101、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承诺书一般是指一方对另一方承诺为或者不为某一行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自承诺书到达对方时生效。 2、《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 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生效。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采用数据电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
-
员工保密协议承诺的法律依据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1-07合法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约定
-
签承诺书关于房产复更这个受法律保护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8赠与人做出意思表示时虽未实际取得但将来可以取得的财产,不能认为赠与合同已成立。根据中国的司法实践,即为实践行为“赠与”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顾名思义就是只要“承诺”就可以“成立”,赠与合同必须交付赠与物后方能成立。法律术语称这种合同为诺成性合同,是“标的”单方面转移,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仅有将要赠送某项财物的预约。这种行为的实质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基于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