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逃逸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6 04:20:17 440 人看过

认定逃逸的法律依据如下:

1、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2、肇事者逃离现场是指在事故现场因害怕遭到被害人家属的殴打而逃离现场,主观上并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事后主动归案,这样的行为不能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论处。

一、交通肇事罪与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区别是什么

交通肇事罪是法定罪名,交通肇事逃逸罪不是法定罪名,只是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一个情节。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物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抢救或处理,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7日 06: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酒驾肇事逃逸和肇事逃逸的量刑依据是什么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一、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有哪些?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有哪些?实践中,交管部门除了规定
    2023-03-25
    317人看过
  • 挪用公款潜逃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挪用公款潜逃会受到什么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将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因此,挪用公款后潜逃的可以推断出其具有非法占有共有财产的目的,会受到贪污罪的定罪处罚。挪用公款后潜逃的,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挪用公款后潜逃的可以推断出其具有非法占有共有财产的目的,自然就会按照贪污罪来定罪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的。依据主客观相统一,依据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可以得出挪用公款后潜逃的,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挪用公款潜逃可以逃离法院判刑吗行为人携带挪用公款潜逃应以贪污罪判刑。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行为人构成贪污罪的,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
    2023-06-30
    307人看过
  • 认定逃税罪的依据
    可以认定为逃税罪的情形有: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2.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逃税罪是如何认定的法律上对于逃税罪的认定,首先必须从客体上是指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其次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而且主体的逃税行为必须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而不申报则是指不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因此对于此罪的认定必须按照上述的行为规定进行界定,从而准确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2023-07-04
    317人看过
  • 轻微事故肇事逃逸定责的依据是什么
    一、轻微事故肇事逃逸定责的依据是什么?1、轻微事故肇事逃逸定责的依据是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场合,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也要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3、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4、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二、轻微肇事逃逸的处罚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后,如果一方肇事逃逸,逃逸方将负事故全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
    2023-06-02
    146人看过
  • 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标准有:1、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2、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3、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4、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一、债权人怎么证明股东抽逃出资在股东抽逃出资纠纷中,法律规定了特殊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即作为原告而言,由于其面临举证困难的境遇,故更应该充分利用该等举证责任分配规则;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搜集和调取能够使法官对被告股东抽逃出资产生合理怀疑的初步证据,以将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股东。二、如何认定股东抽逃出资?抽逃出资是公司验资注册后,股东将所缴的资金暗中撤回,却仍然保留股东身份和原有出资数额的欺诈违法行为。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三)利用关
    2023-02-25
    241人看过
  • 肇事逃逸责任认定书是否是刑罚依据
    是,根据规定,对于逃逸当事人的责任有以下几种认定结果:1、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场合,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也要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3、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4、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第五十九条交通警察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七日内,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七日内,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二日内,向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机构负责人提交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一)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2023-04-15
    346人看过
  • 认定肇事逃逸的八种情形是什么法律
    一、认定肇事逃逸的八种情形是什么法律认定肇事逃逸八种情形的法律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肇事逃逸认定8种情形如下:1.故意逃离的;2.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离开的;3.有酒驾和无证驾驶嫌疑,弃车逃离又返回的;4.将受害者送到医院后离开的;5.将受害者送到医院后留下假信息再离开的;6.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7.即使有证据证明也不承认有过错的;8.未能协商一致或赔偿明显不足,有证据证明留下不实信息后离开的。二、交通肇事逃逸必须扣车吗?交通肇事逃逸不是必须扣车,应当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的。交通肇事逃逸的是驾驶人而不是车辆,对车辆的处置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警只能扣车进行安全技术检测,不能作为经济赔偿的抵押物进行扣留。而且交通肇事逃逸要负全责,扣留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查已经没有意义,交警没必要扣车。但是作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调查处理过程中,交警(交警也是警察)有权把该车辆作为案件的物证进行扣留,案件处理
    2023-04-25
    319人看过
  • 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所依据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交通事故责任主要是看违章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具体而言:1、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即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有违犯道路交通法规的行为,也就是俗称的违章行为。如不存在违章行为,就不属于交通事故。2、违章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交通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要负相应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3、当事人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的大小,认定当事人应负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负事故的全部责任。非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1、不触犯刑法的非道路交通事故。对不构成犯罪的,交通警察部门负责接处警,勘察事故现场,固定有关证据,分析事故原因,综合作出非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2、触犯刑法的非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警察部门和公安派出所共同负责接处警,负责事故现场前期处置工作,勘察事故现场
    2023-07-19
    120人看过
  • 肇事逃逸商业险不赔偿的法律依据
    我国法律对交通肇事逃逸商业保险是否赔偿没有明确的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之规定。既然法律无明确规定,那么主要看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双方是否有明确的约定。若有,应从其约定。若没有,保险公司商业险不需要赔偿,由于当事人逃逸,本来具有的商业险消失,从而只能使用交强险进行赔偿。驾驶者一旦逃逸或者醉驾、汽车没有年检等,商业险都不具备赔偿标准。所以如果当事人想要利用商业险进行赔偿就不能触犯以上各个事件。一、发生交通肇事逃逸保险公司理赔吗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保险公司只赔付交强险,商业险不进行赔偿。1、对于交强险部分,法律并未将肇事逃逸归入保险公司的免责事由之内,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2、对于商业险部分,在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中,交通肇事逃逸的影响只及于事故发生之后,投保人只应对逃逸行为扩大损害的部分负责。保险人以肇事逃逸由为免除自
    2023-03-21
    158人看过
  • 问一下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依据是哪些
    对于你提出的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依据,相关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希望对你有帮助。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023-03-16
    368人看过
  • 有关肇事逃逸罪行的认定依据有哪些?
    肇事逃逸的认定条件如下:1、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2、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3、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条件有哪些?1、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有恶性。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
    2023-07-11
    492人看过
  •  承揽合同法律标准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承揽合同的相关规定包括承揽人需要独立完成工作、定作物具有特定性、承揽人在工作期间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以及承揽合同属于诺成合同、有偿合同和双务合同。这些规定确保了承揽人能够按照特定要求完成工作,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根据承揽合同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承揽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工作;其次,承揽人需要独立完成工作,以确保工作的质量;此外,定作物具有特定性,这意味着承揽人需要按照特定要求完成工作;同时,承揽人在工作期间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最后,承揽合同属于诺成合同、有偿合同和双务合同。根据承揽合同的法律规定,如何判断?根据承揽合同的法律规定,如何判断?承揽合同是指出承揽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完成一定的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在判断承揽合同是否成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合同标的:承揽合同的标的应当是完成一定的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这是承揽合同的核心内容。
    2023-10-23
    138人看过
  • 发生轻微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
    发生轻微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理?轻微交通肇事逃逸,一般指不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天以下行政拘留。根据第九十九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第三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同时,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承担全部责任;保险公司对于肇事逃逸者,也可以免除理赔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肇事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可能会被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2023-06-18
    300人看过
  • 确定事故逃逸的判断依据
    对于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1、对于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其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情形;2、对于行为人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情形;3、对于行为人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是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情形;4、对于行为人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留下假姓名的情形;5、对于行为人接受警方调查期间逃匿的情形;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2022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是什么2022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如下: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标准如下:1、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刑事犯罪的,由公安机
    2023-07-15
    22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什么是酒后逃逸法律依据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08
      酒后逃逸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逃逸人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处拘役。造成重大事故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法律依据中涉嫌逃逸的定义是什么?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10
      逃逸未遂是指行为人在犯罪后想要逃避法律的追究,但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的。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为犯罪未遂。
    • 酒驾逃逸和肇事逃逸后自首法律依据是什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1-07
      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两者的刑罚幅度是完全不同的。为了进一步规范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从宽处罚幅度,《意见》规定。
    • 肇事逃逸扣十二分的法律依据是哪些法律依据?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4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扣12分,处以200元以上二2000元以下罚款。 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丶危险驾驶罪】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 逃逸的6种不认定情况依据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4-11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