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试用期国家有什么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9:32:04 446 人看过

问:我是一名2000年技校毕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非常冷我烦恼的情况,每次用人单位都只跟我签订一年的合同,而且包含半年的试用期,试用期内活非常苦,经常加班加点,但工资非常低,只有300元,每次单位都是在试用期快到时说我不合格而予以辞退,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两次,我想问问关于试用期国家有什么规定吗?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单方说我不符合录用条件就能和我解除合同吗?试用期内的工资国家有什么规定吗?

答复:

这位热心读者反映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类似问题被反映的特别多。关于试用期,劳动法规定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3条明确规定了试用期限的具体适用问题: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适用期不得超过六十天。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读者宋先生反映的这种情况说明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的约定上是严重违法的,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这种解除不是随随便便的,毫无根据的,应该特别强调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法律绝不允许以合法外衣实现非法目的,因此单位要在试用期满后以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名予以解除合同的话,必须提供能够证明该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详细具体的根据,包括平时的成绩考核等等,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要承担举证责任。

在试用期内,只要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工资待遇就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可见有些用人单位以劳动者在试用期或学徒期为由擅自降低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是违法的,另外加班工资是不包括在最低工资内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6日 13: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试用期相关文章
  • 《国家信访条例》关于越级上访有关规定是什么
    一、《国家信访条例》关于越级信访有关规定是什么越级上访的可能行政机关不会予以受理,越级上访人没有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信访,越级上访行为属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但不属于违法行为。(一)不予受理情况1.属于人大、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来访事项;2.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3.来访事项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的;4.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而到上级机关走访;5.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期限未请求复查(复核)的;6.已经审核认定办结或已经复查复核终结备案的。(二)给予受理情况反映中央和国家机关或省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部门跨行业且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一个部门无法独立解决的,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未按《信访条例》规定受理办理的来访事项,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仍要受理。二、信访条例规定1、《信访
    2023-04-27
    65人看过
  • 劳动合同试用期约定规则(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在录用劳动者时都会约定一定期限的试用期,劳动者经过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才能转正,试用期有哪些劳动合同中约定多长试用期合法?然而在实践中也会存在试用期到期后,用人单位仍以借口延长试用期的情况;关于试用期期限的长短情况我国《劳动合同法》中作了相应规定,如下表所示:劳动合同期限(X)试用期期限(Y)3个月≤X<1年Y≤1个月1年≤X<3年Y≤2个月3年≤X/无固定期限Y≤6个月注: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023-06-04
    261人看过
  • 关于国家规定产假怎么休?
    1、产假:现在法律规定女性职工的产假一共为98天,其中产前可以假期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若系多胞胎生育,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流产产假以4个月划界,其中不满4个月流产的,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15天的产假;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42天。很多地区还采取了对晚婚、晚育的职工给予奖励政策,假期延长到180天。2、生育津贴: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8天。3、医疗服务:生育医疗服务是生育保险待遇之一。各国的生育保险提供给怀孕妇女的医疗服务的项目不同,一般是根据本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服务范围。大多数国家为女职工提供从怀
    2023-06-24
    466人看过
  • 国家关于家电退换货的规定
    国家关于家电退换货的规定如下:1、如果在七天之内,物品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者修理;2、如果商品自销售之日起十五日内,发生性能故障,因为退货时机已过,所以换货时,销售者应当免费为消费者调换同型号同规格的产品;3、在三包有效期内修理时,因为修理者自身的原因使修理期超过了一个月的,由修理者免费为消费者调换同型号同规格的产品,费用由修理者承担;4、在三包有效期内修理时,因生产者未提供零配件,自送修之日起超过三个月未修好的,修理者应当免费为消费者调换同型号同规格的产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
    2023-08-10
    302人看过
  • 年假国家规定试用算吗
    一、年假国家规定试用算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试用期职工与劳动者建立的是劳动关系,所以在计算带薪年假的时候,应该将试用期计算在内。《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
    2023-05-29
    348人看过
  • 关于试用期期限及工资标准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9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合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两条明确的规定了试用期的期限,试用期的最低工资标准,只要是企业延长试用期或非正常降低工资标准,都是违法的,职工可以依此条款,提起仲裁,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2023-05-03
    500人看过
  • 有关国家赔偿的期限规定
    (一)申请国家赔偿的时效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赔偿;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二)人民法院审查申请的时间限制赔偿委员会收到赔偿申请后,应当在七日
    2023-04-24
    102人看过
  • 国家关于刑事案上诉期限的相关规定?
    刑事案上诉期限的相关规定由下可知,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必须在收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10日内,向原审人民法院或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上诉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裁定,提出上诉的期限为5日。原审法院做出判决、裁定后,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请求。有权提出上诉的人,包括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指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上诉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2日起计算。在上诉期限内,提出的上诉具有法
    2023-02-26
    271人看过
  • 国家关于员工年假规定
    一、国家关于员工年假规定国家关于员工年假规定:1.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2.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3.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法律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二、年假未休补偿标准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在本年
    2023-06-15
    79人看过
  • 国家对于住房补贴有什么规定
    一、国家对于住房补贴有什么规定国家现行住房补贴政策是,停止住房福利性的实物分配,实行新房新制度。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一方面,可起到推行新制度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住房资金转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因此,财政资金转换问题必须在新的改革推行前得以落实,各级财政原用于住房建设的资金,可按一定的基数核定,转换成行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职工的住房补贴。增发住房补贴后,居民购买经济实用住房,要与现行规定的职工购买房改成本价住房相衔接,即在两种情况下,购买同样条件的住房,个人支付的房款大体相同,前者比后者要销多些。对于企业的住房补贴,首先是停止无偿分房,其次是联系房价增发补贴。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工资水平高(即工资中住房消费含量到位)的企业,可不增发补贴;工资水平一般,资金转化到有困难的企业,应在调整工资结构和增加工资时,逐步体现补贴因素;对困难企业,在效益好转时,再予考虑。二、
    2023-06-15
    385人看过
  • 法律关于试用期的规范
    法律关于试用期的规定如下:1、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2、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再次招用该劳动者时,不得约定试用期。这是为了规避用人单位对同一劳动者重复约定试用期;3、已过试用期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岗位发生变化的,不得重新约定试用期。新劳动法关于试用期法律规定最新劳动法对于试用期的规定主要包括了试用期的定义、时间限制、工资以及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在试用期的时间限制方面,在总工作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情况下,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在合同总劳动期限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在三年以上或是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是不得超过六个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
    2023-07-08
    262人看过
  • 我们国家关于继承的法律有什么新规定吗
    1、我们国家关于继承的法律现在主要以《民法典》为主,具体内容如下: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条【继承权受国家保护】国家保护自然人的继承权。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继承开始的时间及死亡先后的推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的定义】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继承的接受和放弃】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
    2023-02-22
    161人看过
  • 入职包含试用期吗,试用期有什么规定
    包括。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对试用期的规定是这样的: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如何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试用不合格,包括完全不具备录用条件和标准,部分不具备录用条件和标准两种。无论属于那种情况,用人单位都必须提出合法有效的证明,否则就会因举证不能而无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至于如何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笔者认为,用人单
    2023-04-27
    455人看过
  • 国家有关补缴社保的规定有什么
    每个城市的社保补缴流程是不一样的,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可以向社保参保地的社保局咨询,详细了解个人社保补缴需要满足哪些条件,个人社保补缴的手续是什么等等。外地户籍人员在京补缴社保,在提供工资单、劳动合同的同时,首次还要增加一份完税证明。对于跨年补缴,在提供个税完税证明的同时,一律要审批手续。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资凭证、劳动合同等证明资料容易造假,难辨真伪。而新规定要求,必须提供个税完税证明,该证明需要到地税局打印,加盖税务部门公章,一般很难造假。一、个人社保停缴怎么补缴个人社保补缴的手续:1、个人档案在存档机构的,需要本人亲自到存档机构填写补缴申请单和补缴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承诺书,并提交本人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2、有工作的职工档案在单位的,需要到户口所在地存档机构填写补缴申请书,提交劳动合同书、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二、公司未签合同造成工伤怎么办?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2023-03-27
    425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试用期
    词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更多>

    #试用期
    相关咨询
    • 在我国,关于试用期的期限是否有规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2-24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 2022年国家关于军婚有什么规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20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一条【军婚的保护】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是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九条【破坏军婚罪】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社保国家规定试用期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6
      [7]必须为劳动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根据上述法律可以看出,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必须给予劳动者相应的劳动报酬,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
    • 试用期离职关于工资有何规定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03
      在试用期内离职的,单位要么是在办理完结离职手续的时候支付工资,要么根据公司约定的时间支付工资,总之就是不能不支付劳动者试用期内的工资。如果单位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 国家规定试用期不得少于7天工资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02
      是违法的。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如果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讨要工资: 1、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2、劳动仲裁。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