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嫌疑人能否因一个案件被两次监视居住
1、同一犯罪嫌疑人一般是可以因同一案件被进行两次监视居住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均有对其进行监视居住的决定权。《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为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监视居住什么情形下转为逮捕
监视居住是一种不予羁押的刑事强制措施。被监视居住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逮捕:
(1)具有相关法律规定情形之一的;
(2)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的;
(3)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的;
(4)对因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因怀孕、正在哺乳自己婴儿而未予逮捕的被告人,疾病痊愈或者哺乳期已满的;
(5)依法应当决定逮捕的其他情形。
-
嫌疑人被监视居住可能在监视居住被到哪儿
309人看过
-
嫌疑人可以多次监视居住么
389人看过
-
嫌疑人在监视居住期间能否批捕
336人看过
-
监视居住只能一个人在家吗
444人看过
-
嫌疑人被监视居住怎么处理
379人看过
-
嫌疑人被监视监视居住的地点是哪里
92人看过
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 更多>
-
两个罪名能否两次监视居住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0一个嫌疑人能因一个案件被两次监视居住。 1、在刑事诉讼中,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都是有监视居住的决定权,曾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仍可以由检察院或法院来决定监视居住。 2、对于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检察院不批捕,但仍需要进行侦查的,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可以仍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
-
同一嫌疑人监视居住可以办几次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23对于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检察院不批捕,但仍需要进行侦查的,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可以仍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
公安能否可以接着两次连续监视居住涉嫌犯事的嫌疑人了?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26一个嫌疑人能因一个案件被两次监视居住。 1、在刑事诉讼中,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都是有监视居住的决定权,曾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仍可以由检察院或法院来决定监视居住。 2、对于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检察院不批捕,但仍需要进行侦查的,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可以仍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
-
嫌疑人被监视居住后是否还会被判刑, 监视居住最后一定要坐牢坐牢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15监视居住是说案件在侦查过程中,有些特殊原因现在不再对其进行逮捕而实行监视居住,但是这个案件并没有结案。如果有新的证据证明或者是监视居住的条件不符合时,公安机关还是会执行拘捕的。监视居住最后会不会坐牢还是要看当事人所犯案件的具体审查结果,然后根据具体的审查结果来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一)
-
是一起强奸案的嫌疑人,现已被公安人员监视居住,那么犯罪嫌疑人被居所监视居住是指什么意思呢?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5新《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的情形有两种: 第一种情形是重大贿赂犯罪,衡量“重大”与否的标准有3个,贿赂数额50万元以上、或者有重大的社会影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