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如何行使民事权利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享有以下权利,嫌疑人可以在具体权利的行使期限内行使权利:
1、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
2、委托辩护人的权利;
3、申请回避的权利;
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5、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
6、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的讯问,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7、要求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
8、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
9、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申诉的权利;
10、核对笔录的权利;
11、对侵权提出控告的权利;
12、获得赔偿的权利;
13、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二、法人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
(一)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成立时产生,至终止时消灭;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年龄和精神状态才能取得,除精神病患者外。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总是一致的;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不是同其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其范围也可能不相一致。
(三)由于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组织本身不可能实施民事行为,所以,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通过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代理人的行为来实现的;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通过自身的行为即可实现。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三、民事权利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
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一)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法理论一般称为法律行为。
(二)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没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意思,而依照法律的规定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三)法律规定的事件。法律规定的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而根据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情况。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除了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民事权利还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如何委托律师,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期限
84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在哪里,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如何委托律师
406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期限,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在哪里
475人看过
-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如何进行立功
289人看过
-
如何保障刑事犯罪嫌疑人的民事权利
418人看过
-
嫌疑人被羁押行政拘留如何执行
424人看过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包括:权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种利益(如人身权)和通过一定行为获得的利益(如财产权);权利人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更多>
-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如何进行立功福建在线咨询 2021-03-16我国《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所以说立功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1)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犯罪人之间往往互相了解各自的犯罪行为,犯罪人在归案以后,不仅交代自己的罪行,而且揭发检举他人的犯罪行为,因此是
-
如何法院公告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13人民法院对原告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应立案受理。在立案受理后,应该查明以下事实,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如果刑事案件对民事案件有影响的,等刑事案件裁判后再审理民事案件; 2、如果是由刑事案件引起的民事案件,符合条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告确因涉嫌犯罪正在羁押的,参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6条第(6)款之规定,裁定中止本案诉令,这样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保护原
-
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如何进行羁押?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13有关公安机关接到通缉令后,应当及时布置查缉。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应当迅速通知通缉令发布机关,并报经抓获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凭通缉令羁押。原通缉令发布机关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并及时依法处理。
-
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如何立功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30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想要立功可以通过揭发他人犯罪,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立功。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嫌疑人的。
-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是定罪了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03-30不是。羁押是指为防止嫌疑犯逃走或消灭罪证,依法将未判决的人犯关押在规定的监禁场所,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所以,羁押不是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罪量刑。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四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三日。对不需要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对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