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无危害性的人是否应该被视为无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6 14:35:03 446 人看过

对社会无危害性不批捕后不一定属于无罪。构成犯罪不一定都要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社会无危害性不批捕后有什么法律规定

对社会无害不批捕的法律规定有:

1、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侦查机关查获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能达到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程度,或者根本没有证据,或者虽然有证据,但证据不能相互证明或核实,不能得出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唯一结论,不符合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条件,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2、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

3、虽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但不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的,也应当作出不逮捕的决定;

4、虽然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以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但采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方式,足以防止社会危险。如果没有必要逮捕,也应该做出不逮捕的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23: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监视居住相关文章
  • 邪教组织是否应该被视为社会公害?
    1.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罪构成要件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侵害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由利用邪教组织蒙骗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或者阻止病人进行正常治疗,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以致人死亡为客观要素;而后罪以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为要素。如果行为人利用迷信,或者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同时造成致人死亡后果的,应以后罪论处,对所造成的死亡结果作为该罪量刑的情节,不必实行数罪并罚。这里所指造成致人死亡后果,即本罪所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组织、利用会道门
    2023-07-05
    152人看过
  • 邪教组织罪既遂是否应该被视为社会公害?
    组织邪教组织令人死亡罪既遂会判得重,一般要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组织邪教组织令人死亡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是什么组织邪教组织令人死亡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1、主观要件:行为人对造成的死亡后果是过失的;2、客观要件: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蒙骗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或者阻止病人进行正常治疗,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
    2023-07-04
    448人看过
  • 精神病患者是否应该被视为无罪?
    精神病二级残疾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取决于情况:1、犯罪时能够控制和识别自己的行为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2、犯罪时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格照顾和治疗;必要时,政府强制治疗;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法律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精神分裂症犯罪后是否承担刑事责任1、精神分裂症,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犯罪后不承担刑事责任。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
    2023-07-02
    88人看过
  • 诈骗金额是否应该被视为无期徒刑的重罪?
    诈骗罪判无期徒刑的,减刑不能少于十三年。《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微信诈骗金额会累积吗网上诈骗尽管诈骗的手段和形式与通常的诈骗不一样,但是仍然依照刑法中关于诈骗罪立案的标准来。累计,要求有有效证据。2000以上就可以立案了。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
    2023-07-05
    198人看过
  • 怎样判断有无社会危害性
    1、犯罪的性质。缓刑一般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的犯罪,如交通肇事、重大责任事故、重婚、轻伤害、销赃等。这类犯罪一般来说危害性较小,特别是交通肇事、重大责任事故等过失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犯罪的故意,再犯的可能性较小,比较适于宣告缓刑;对于一般的经济犯罪,如果给国家、集体造成的损失较小,又尽力挽回了损失,在法定情形内也可酌情适用缓刑;至于强奸、抢劫、爆炸等严重刑事犯罪,因其主观恶性较深、社会危害性较大,一般不宜适用缓刑。但特殊案件,具备法定的从轻或减轻情节,宣告刑又在3年以下,悔罪表现明显,在做好工作的情况下,也可适用缓刑,但须严格掌握。2、犯罪情节。我国《刑法》中一般将犯罪情节分为“情节显著轻微、情节较轻、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几个层次。新《刑法》第13条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37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以其他非刑罚方式处罚。显然,这两种情形不存
    2023-05-31
    81人看过
  • 违停是否应该被视为危险驾驶行为?
    违停遮挡视线造成事故需承担责任。因违停导致其他车辆发生事故的,违停车辆车主要承担连带责任。随意占道停车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发生事故后仍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路面、交叉路口等地方是不允许停车的。因违停车后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违停车驾驶员也会被追责。违停警告短信需要处理吗短信收到违章不需要马上去处理,在十五天内处理即可。交通违章罚款以交警开具的违法行为通知单日期为准的,接到交警开具的违法行为通知单后必须15日之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超过15日之后就收滞纳金。电子眼拍摄的非现场违章,只要在车辆年检前去交警机关接受处理,然后持交警开具的违法行为通知单15日之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就可以了,超过15日之后也收滞纳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三条机动车在道路上临时停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在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施的路段以及
    2023-07-05
    274人看过
换一批
#取保候审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监视居住期间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 更多>

    #监视居住
    相关咨询
    • 对社会无危害性不批捕后是否属于无罪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26
      对社会无危害性不批捕后不一定属于无罪。构成犯罪不一定都要逮捕。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 什么应该是社会危害性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28
      1、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其程度的大小轻重,是划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错误行为的基本依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因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故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加以判断。 2、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 3、刑法第十三条列
    • 犯罪预备行为是否有社会危害性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1
      有危害性,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 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
    • 什么应该社会危害性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5-13
      1、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其程度的大小轻重,是划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错误行为的基本依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因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故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加以判断。 2、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 3、刑法第十三条列
    • 社会危害性应该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10
      1、社会危害性是指行为对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其程度的大小轻重,是划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错误行为的基本依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因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故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加以判断。 2、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 3、刑法第十三条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