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联合体投标的条件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5 17:58:58
51 人看过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联合体投标需满足以下事项:
首先,允许两家或多家已经注册的公司或其他实现了合法权能的组织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实体进行投标活动,
然而,负责招标的机构无权强迫潜在投标人必须组建联合体;
其次,在形成联合体时,各参与方都需要签订一份明确的联合体投标协议以确保参与各方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及权益分配;
再次,联合体中的每一成员都必须具有承担此次招标项目所应具备的相应资质与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应该具备满足联合体协议中约定成员分工所必需达到的资质水平;
最后,鼓励优势互补型联合体的出现,也就是说联合体协议应规定同一专项任务可由两家或更多家单位共同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应对项目挑战。
《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一条
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
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
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
联合体各方应当签订共同投标协议,明确约定各方拟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并将共同投标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招标人。
联合体中标的,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就中标项目向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
招标人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不得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投标联合体的组织与管理
474人看过
-
投标联合体需具备的三个条件
74人看过
-
共同投标的联合体应具备什么条件
262人看过
-
投标联合体的资格
61人看过
-
联合体投标的优势
201人看过
-
联合体投标责任
116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投标文件要组成联合体投标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16必须要的。首先,投标文件必须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否则,将视为废标。因此,如果招标文件要求必须组成联合体(需要不同相关资质)投标的话,那么,贵司则必须满足其要求;如果招标文件未强制要求投标人须组成联合体投标的话,则证明题述《联合体协议书》系投标文件格式文本内容之一,即无需放入投标文件当中。联合体投标指的是某承包单位为了承揽不适于自己单独承包的工程项目而与其他单位联合,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去投标的行为。
-
什么是联合体投标,联合体投标的相关知识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2-02-15联合体投标,是指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的行为。对于联合投标可作以下理解: (1)联合体承包建筑工程的联合各方为法人。形式可以是两个以上法人组成的联合体,组成各方应具备一定的条件。根据规定,联合体各方均应具备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由同一专业的各方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这一规定的目的是防止资质较低的一方借用资质等级较高的一方的名义取
-
我国组成投标联合体共同投标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我国有哪些法律规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2-02-15现实的需要促使了法律的相关规定的产生。我国组成投标联合体共同投标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31条: 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 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 联合体各
-
联合体投标需要什么条件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11、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投标,但招标人不得强制潜在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 2、联合体成员应当签订联合体投标协议; 3、联合体成员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所需的相应资格条件和能力,即应具备满足联合体协议约定的成员分工所应具备的资格能力。 4、鼓励"虽强联合"即联合体协议约定同—专业分工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位。
-
什么是联合体投标,联合体投标的含义是什么,对象和形式有哪些要求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5联合体投标,是指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的行为。对于联合投标可作以下理解:(1)联合体承包建筑工程的联合各方为法人。形式可以是两个以上法人组成的联合体,组成各方应具备一定的条件。根据规定,联合体各方均应具备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由同一专业的各方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这一规定的目的是防止资质较低的一方借用资质等级较高的一方的名义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