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且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还有观点认为,“专项资金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中的大型修缮、购置等专项支出;二是建设性专项支出;三是事业性专项支出”;第三种观点认为,“挪用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拨给经费的团体,破坏专款专用的原则,违反国家财经管理制度,擅自改变公款用途,将科研、教育、卫生、军工等专项资金挪作他用,或者挪用生产性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的行为。”
解析挪用专项资金罪(一)
一、概念的界定
尽管“专项资金”这个名词在我国较为普遍地使用,但迄今为止,对其内涵和外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标准。在当前的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也有各种名称,例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且在不同领域或不同行业又各有其不同的具体内涵。
有观点认为,“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且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
还有观点认为,“专项资金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中的大型修缮、购置等专项支出;二是建设性专项支出;三是事业性专项支出”;
第三种观点认为,“挪用专项资金是指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拨给经费的团体,破坏专款专用的原则,违反国家财经管理制度,擅自改变公款用途,将科研、教育、卫生、军工等专项资金挪作他用,或者挪用生产性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的行为。”
但无论何种观点,专户专账、专款专用、专人管理是专项资金的特点。
为方便本文讨论起见,笔者将本文所称专项资金,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属于公款,其既包括符合上述“专户专账、专款专用、专人管理”特征、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中的预算内资金,也包括虽未列入财政预算、但属于财政收入中由相关政府部门决定、符合“专户专账、专款专用、专人管理”特征的预算外资金。
二、犯罪的特点
通过对我院所办理的挪用专项资金案件进行分析发现,挪用专项资金犯罪有如下特点:
(一)犯罪情节严重。专项资金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群众关注度比较高。专项资金挪用人的挪用手段直接,其隐蔽性较小,挪用次数较多且数额较大。
因为专项资金属于公款,对其进行刑事处罚的标准都是依据刑法第384条的挪用公款罪的处罚规定来进行的;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也是根据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标准来进行的。
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的做法,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达到以下情形之一的,就属于“情节严重”:一是挪用公款20万元以上归个人使用的,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归还;二是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三是挪用公款虽然不满20万元,但有多次挪用、手段恶劣、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节的都属于情节严重。
在我院所办理的几起挪用专项资金案件中,大部分的案件都达到了情节严重,并且超过百万的案件达4起,其中一镇劳动服务所所长挪用金额共计700多万元,为历年之最。若挪用的资金无法追回,将可能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犯罪主体集中。挪用专项资金的犯罪主体均为单位领导或财务人员。在我院所办理的挪用专项资金案件中查处的5名人员中,单位领导有3人,财务人员2人。
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发生此类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单位领导在基层组织中有绝对的权威,其领导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其次,财务人员由于直接管理、经手专项资金,具有“方便”的犯罪条件。
同时,由于长期习惯观念的影响以及法律意识的淡薄,不认为挪用是犯罪行为;或对于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心存侥幸心理;最后,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人间因徇私利或者私情。
双方结成一个利益联盟,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竭力掩盖真象、规避法律,实施被国家法律、法规所明文禁止的行为,联合共同实施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财权”和“用人权”联合,使得无人敢监督,故而这两类人成为犯罪的高发人群。我院所办理的几起挪用专项资金的案件都属于这种情况。
(三)刑罚处罚较轻。我国刑法目前对挪用专项资金进行处罚并没有专门的规定,司法实践中都是按照刑法第384条挪用公款罪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来进行定罪处罚的。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及相关的刑事法律解释,挪用公款20万元以上,一审宣判前未能退还,属于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起点标准。
但是在实践中,挪用专项资金均在20万元以上,却又由于案发后大部分都能全额退赃;即使不能全额退还,也都退到了20万以下;加之具有自首等从轻、减轻等情节;故大多犯罪分子都是被从轻或减轻判处刑罚。本院2006年的5起挪用专项资金案件,判处实刑的仅有1件,大部分案件都被判处了缓刑。
这样,就无可避免的出现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专项资金挪用犯罪呈现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时增加的趋势,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和危害性后果日益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严厉的打击挪用专项资金犯罪的有关法律,犯罪分子可预期的违法成本不高,使得无法通过刑事制裁来控制这种趋势。结果使得犯罪分子处于一个有利的处境:如果犯罪行为被发现,只要交出赃款就可以逃避处罚;如果犯罪行为没有被发现,就可以高枕无忧,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利于打击犯罪。
-
如何认定专项资金挪用
300人看过
-
浅析乡镇挪用专项资金的手法和审计方法
354人看过
-
挪用专项资金能构成滥用职权罪吗
272人看过
-
挪用专项资金罪处罚有什么标准
301人看过
-
挪用国家专项资金九十万怎么定罪
218人看过
-
挪用专项资金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292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挪用专项资金属于犯罪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01、挪用专项资金构成犯罪。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怎么惩罚挪用专项资金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06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挪用资金罪的数额分析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30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 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给他人,数额较大、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或者数额较大、营利性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
-
挪用国家专项资金是否算挪用公款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06行为人挪用国企资金的,算挪用公款。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挪用专项资金的范围及处罚香港在线咨询 2023-09-14《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