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捏造事实或者故意掩盖真实情况的行为构成了诈骗罪类型之一。
行为人所施行的欺诈行为,其目的就是非法占有他人的财产。
具体的犯罪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点:
1、行为人刻意作出与实际不符的声明和承诺,以致于受害人背离事实意愿而产生产生错误的认知,进一步导致他们自身的损失;
2、在诈骗公私财物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的金额达到一定程度,那么行为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处罚,同时还可能被判处罚金;
3、欺骗行为必须使得对方产生或者持续保持对错误信息的理解,即便受害者在做出决策时存在一定的失误,这并不影响诈骗行为的成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必须是涉及到财产处置方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诈骗罪不成立的原因
396人看过
-
欠钱不还,竟然会构成诈骗罪,原因为何?
154人看过
-
诈骗罪会有金额原因吗
148人看过
-
诈骗罪构成的起因,诈骗罪是什么意思
332人看过
-
构不成诈骗罪要还钱吗?
279人看过
-
诈骗不知情一定就能构成诈骗罪吗?
359人看过
-
合同诈骗属于什么,能构成诈骗罪的原因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05合同诈骗罪是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一种。行为人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诈骗罪犯罪预备是否构成犯罪原因香港在线咨询 2022-12-14构成诈骗罪,按预备犯罪处理。 《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因个人原因借款70万元,写也不要,这构成诈骗罪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1因个人原因借款70万元,写借条也不要,不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
诈骗犯罪的形成原因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71、合同诈骗犯罪个体的功利因素 一切合同诈骗犯罪都是从践踏法律开始。从犯罪动机的形成,到犯罪过程的实施,都是起始于对道德的背离。对合同诈骗犯罪个体来说,是否犯罪以什么方式犯罪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论证过程,如果论证的结果是犯罪的“投入”大于“产出”,那他就会放弃犯罪,反之如果“投入”小于“产出”,其就可能铤而走险,用犯罪手段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各种需求来满足自己。 2、合同诈骗犯罪个体的意志因素和认识因素
-
诈骗罪构成诈骗罪,仅能在犯罪不构成犯罪湖南在线咨询 2022-04-05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