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虚假宣传处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20:15:37 60 人看过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虚假宣传处罚是什么

这种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虚假宣传的处罚:

1、经营者(广告主)的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广告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还规定,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

二、虚假表示与恶意串通有哪些区别

1、主观因素不同。虚假意思主要考察当事人是否具有效果意思,其并不意味着存在恶意,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恶意串通是以当事人主观“恶意”及目的违法为前提。

2、意思表示外观含义不同。虚假意思表示系指违背真意之表示,表面行为虚假,真实意愿被隐藏起来。恶意串通的意思表示并不以虚假为要件。

3、法律评价基础不同。如前所述,作出虚假意思表示的原因可能是多种的,而其中的动机和意图并没德上的否定评价,即法律与道德评价可能会有不一致的情形。而恶意串通却明确有贬义的意思,显然在道德上是持否定态度的,在此意义上,法律与道德评价一致。

三、面对商家虚假宣传怎么投诉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解决的途径有五种:

(一)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22: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虚假宣传相关文章
  • 什么是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如: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现场虚假的演示和说明,张贴、散发、邮寄虚假的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在经营场所对商品作虚假的文字标注、说明或解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作宣传报道,对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用途、制作成份、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市场信息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2023-06-08
    287人看过
  • 一公司虚假宣传并销售“泰迪熊”构成不正当竞争
    原告与**Steiff公司签订“中国区域经销协议”,约定原告为Steiff公司当年产品目录以及全球发行的限量版本中的长毛绒玩具、软体玩具以及附属品等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进口商和经销商。被告未经授权,即在其经营的泰*熊网上商城网站和泰迪天地网站销售40余种Steiff公司的长毛绒玩具和软体玩具产品,并宣传称与Steiff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成为Steiff公司在中国的重要代理商,与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代理商或者连锁店可以很大的折扣从其处批发泰*熊、其拟在2007年底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北窑国贸中心开设“**国贸商城”连锁店等。被告实际上与Steiff公司并无任何合作关系,且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北窑国贸中心的“**国贸商城”Steiff品牌专卖店实为原告经营。原告认为被告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诉请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不能提供其所销售的40余种Steiff公司
    2023-05-03
    224人看过
  • 虚假宣传(广告)构成不正当竞争的概率是否是100%
    相关法律知识:第二十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一条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
    2023-11-25
    499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的界定
    德国于1896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单行法,并于1909年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了修改,其中最重要的修改内容便是加入第1条“一般条款”(所谓一般条款,是指规定执法机关在法律具体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外认定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件的抽象或者概括的规定,该条款对什么是不正当竞争进行了界定:“在商业交易中以竞争为目的而违背善良风俗者,可向其请求停止侵害和损害赔偿。”从德国《反不正当竟争法》第1条的内容来看,构成不正当竞争须具备以下4项构成要件:(1)行为主体从事的行为必须发生在:“商业交易”中。“商业交易”的概念应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任何一项以任何方式旨在促进任何一种商业目的的活动,都属于发生在商业交易领域的活动。这种商业目的,既可以是行为人自己的商业目的,也可以是行为人以外的其他人的商业目的。在商业交易领域的活动,不仅包括一切商业营业,而且包括律师、医生、艺术家、建筑师,科学家等自
    2023-06-08
    205人看过
  • 法院认定经营者利用虚假宣传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情形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将于2007年2月1日实施的《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人民法院认定经营者利用虚假宣传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情形作了说明。具体而言,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上述规定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一)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二)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三)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此外,人民法院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发生误解的事实和被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
    2023-06-05
    464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论文】反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法
    反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法工商业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既存在于关于专利、商标、版权的许可贸易中,也存在于一般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两个方面影响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1)当事人行使知识产权权利时,必须服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确立的总原则,即专利权、商标权的申请、注册,不得是为了达到限制竞争、消灭竞争或垄断的目的。因为滥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也可以成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因此,商标法、专利法都是强制许可的规定以防止当事人只注册不使用以达到垄断的目的。(2)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各国都颁布了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防止在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侵权行为。但是市场上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仅靠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此外,还有一些不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的。如交易秘密、商业信誉、声誉等等。这些权利所有人的正当权益如何得到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正是为
    2023-06-08
    88人看过
  • 【反不当竞争法】法律交叉与不正当竞争
    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法律意识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也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用不正当手段取得某些权利,公开进行不正当竞争,甚至使主管机关仍至司法机关一时束手无策。近来,海南椰风食品有限公司“椰风天然芒果汁”饮料的包装、装璜被假冒一案,就是明显的例证。案情大体如后:海南椰风食品有限公司1992年推出外观设计精美、包装考究、质量上乘的饮料“椰风天然芒果汁”,受到消费者喜爱,迅速占有广大市场,年销量高达数亿人民币。正当企业发展之际,市场上出现了与该产品包装装璜极为近似和相同的名曰“椰风”的天然芒果汁,是由福建晋江市缺塘村的一家名叫“爱思味”的企业生产的,这给海南椰风公司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国家工商局竞争行为的通知。出人意料的是,在查处过毛中,爱思味公司竟然向主管机关出示了“椰万天然芒果汁”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有关专利申请的申请日是海南椰风公司早已销售大量产品并做过大量的广告之后因此该外观设计早已丧失了新颖性
    2023-06-08
    490人看过
  • 农肥虚假宣传成潜规则曲阜工商对不正当竞争叫停
    在一次检查中,工商执法人员发现本地一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在自己的产品包装袋上标注有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推荐产品、全国产品质量公正十佳品牌、中国唯一含活性炭的生物有机肥企业等字样,执法人员要求该公司提供相关获奖证书,结果发现上述荣誉要么是该公司从某个子虚乌有的机构花钱买来的,要么是自吹自擂编造的。公司负责人声称,这种荣誉自己也不知道是哪里的机构给发的,只要交上钱就能领到证书,企业用这种荣誉,就是为了增加卖点,扩大销售。殊不知,这种行为误导公众,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执法人员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有需求,希望借招牌扩大市场,不惜冒险买荣誉;二是骗子善于伪装,使用国字头机构做噱头,让很多企业信以为真;三是消费者甄别能力不足,见到有获奖获优标识的产品就盲目消费,反过来助长了这种趋势。另外,执法人员还发现农资领域还有以下几种惯用的虚假宣传手法:一是
    2023-06-09
    310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
    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问题到2002年,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已度过了十个春秋。该法在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的实践和滞后的立法之间的矛盾使其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大为削弱,修订已是势在必行。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方案,但有一点是共识,即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立法的经验。1其中,即有学者提到了《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ModelProvisionsonProtectionAgainstUnfairCompetition,以下简称《示范法》)。该法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为落实《保护知识产权的巴黎公约》第10条之2及TRIPs协议第2条关于在知识产权领域反不正当竞争的规定,在参考了《反不正当竞争的保护——当今世界状况分析》[WIPO第725(E)号出版物]的基础上,于199
    2023-02-19
    325人看过
  • 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的调研报告(“虚假宣传”部分摘要)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正当竞争纠纷也日益增多,其中虚假宣传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出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海淀法院民五庭(原知识产权庭)自1995年至2005年共受理不正当竞争案件168件,其中38%为虚假宣传案件。在这64件案件中,以判决方式审结的有51件,占80%,调解5件,撤诉7件,移送1件。判决认定虚假宣传行为成立的案件占全部判决案件的88%,判决案件上诉率为12%。虚假宣传的形式形形色色,主要表现为:对没有定论的性能、功效等作定论性宣传;对产品性能作夸大宣传;将专利申请号作为专利号宣传;没有事实依据的忠告宣传;假冒他人名义、商誉等的宣传;对对手的经营、资金状况等的恶意宣传;采用未经认可的首创、独家经营等用语宣传;在未经比较的情况下采用换代产品、第二代等说法宣传。此类案件中常常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一、对竞争关系的理解当经营者之间在商品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有直接竞争的情况下,较易
    2023-06-07
    365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倾销法
    为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产品,违反商业的诚实信用,其后果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这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依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任何个人、组织可以提起诉讼,对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实施可依法给予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刑事制裁。然而按照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各国及倾销法的规定,惩罚措施针对的是外国的进口商品的低价销售,而且仅仅低价销售还不足以提起反倾销诉讼,还需要对有关的国内企业或行业造成严重损害或存在严重损害的威胁。倾销行为损害的是本国企业、行业或国家利益,而消费者却可能从这种低价销售中成为受益者。因此提起的倾销诉讼的是受到损害或损害威胁的企业或行业。在执行及倾销法的过程中,各国都规定了严格的调查和审查、处理程序,其后果通常是征收与倾销幅度相适应的补偿性关税,对产品的销售不受影响,对进出口商来说,在交纳了补偿性关税后,不承担任何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
    2023-06-09
    245人看过
  • 虚假对比广告属不正当竞争
    未点明比较对象的虚假对比广告,属不正当竞争;片面宣传广告如损害同行利益,也将被视为不正当竞争记者获悉,省高级法院不久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对一些新类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明确界定。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但是,不指名道姓的虚假对比广告,是否也属于不正当竞争?对此,法律未有明确规定。然而记者了解到,不少商家为宣传自身产品,常常选择同类产品作比较。如农夫山泉天然水曾在广告中贬低纯净水产品,而遭生产纯净水的厂家口诛笔伐;我市一知名洗衣粉品牌,也曾因外地某洗衣粉生产商不点名对比,认为其损害自身声誉而诉之公堂。省高院出台的这份《意见》,则认定这一行为属不正当竞争。该《意见》规定,经营者采用广告宣传等方式,虚假宣传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优于其他同业经营者提供的相
    2023-04-24
    122人看过
  • 高露洁广告宣传涉嫌不正当竞争
    成都晚报讯中国和世界专业权威机构一致认证:高露洁安全、有效,中国及全球口腔护理专家一致推荐:高露洁安全、有效,这是高露洁厂家两个多月前在四川所发布的广告中夸下的海口。省工商局监测到了这则可疑广告,随后该局经检总队对其进行立案调查。昨日,经检总队总队长王宗力通报了该广告案件的一些情况。工商认为,高露洁的这则广告涉嫌违反《广告法》、误导消费者、对其他厂家形成不正当竞争。据悉,这是继北京工商后,工商部门对高露洁广告的又一次调查。广告出现在致癌风波后不久28日,省工商局经济检查总队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该广告发布于今年5月份。而此时,有关高露洁牙膏致癌的风波刚刚过去。据有关人士分析,高露洁厂家极力宣传安全有效就是为了挽回自己在风波中受损的消费者信任度。但宣传似乎过了头,省工商很快检测到了这则广告,经检总队于5月中旬对此立案调查。据了解,厂家只将该广告在省内报刊发布过两次。厂家自己说,这广告在全国
    2023-04-24
    83人看过
  • 反不正当竞争法增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
    与1993年实施的现行法相比,修订草案进一步界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新增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明确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在互联网领域从事影响用户选择、干扰其他经营者正常经营的行为。同时,在治理商业贿赂、保护商业秘密等方面也进行了补充完善。焦点:如何遏制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草案根据互联网领域反不正当竞争的客观需要,增加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在互联网领域从事下列影响用户选择、干扰其他经营者正常经营的行为:第一,未经同意,在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第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第三,干扰或者破坏他人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正常运行;第四,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利用技术手段干扰用户选择,实际是侵犯用户
    2023-06-09
    83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欺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虚假宣传指的是商家在商业经营的活动当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形式或者是方法对商品或者是对服务做出了与宣传的有关信息不相符合的虚假信息,从而误导了消费者或者是客户做出的行为。这种就是虚假宣传。... 更多>

    #虚假宣传
    相关咨询
    • 虚假宣传新反不正当竞争的规定中指哪些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30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 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法里面有规定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9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二十条规定了虚假宣传行为的界定和法律责任,与旧法相比变化较大,有着丰富的内容。 (一)明确提出了“商业宣传”的概念 旧法使用的是“虚假表示”“虚假宣传”的表述,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使用“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表述,明确提出“商业宣传”的概念。 (二)将“虚假表示”“虚假宣传”条款合并 旧法第五条第(四)项有关于“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
    • 虚假宣传定性为不正当竞争怎么办?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10
      虚假宣传定性为不正当竞争如下,《关于工商部门可否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和第二十四条对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不真实的企业简介信息行为定性处罚的请示》(豫工商文〔2013〕54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不真实的企业简介信息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和第二十四条的有关规定定性处罚。
    • 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是如何规定的喃?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05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生产者在商品包装上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等内容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应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但销售者销售这种商品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执法人员意见不统一。
    • 虚假宣传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01
      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如: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虚假宣传认定不正当竞争现场虚假的演示和说明,张贴、散发、邮寄虚假的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在经营场所对商品作虚假的文字标注、说明或解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作宣传报道,对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用途、制作成份、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市场信息等作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