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上班十多年,单位如何处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1 11:23:45 51 人看过

一、冒名顶替上班十多年,单位如何处理

1、冒名顶替上班十多年,单位对冒名顶替者开除,解除劳动合同。冒名顶替事业单位上班的,单位不负责任,冒名顶替的人会受到刑事处罚。冒名顶替他人身份获取公务员录用资格上班的,冒名顶替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不是事业单位而是普通工作,可以通过劳动合同进行解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二

【冒名顶替罪】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二、冒名顶替罪的常见情形是什么

1、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身份证件,情节严重的,才成立冒名顶替罪;

2、对于使用或者盗用的次数多、数量大,严重扰乱相关事项的管理秩序,以及严重损害身份证件持有人的利益的行为,应当以冒名顶替罪论处;

3、对于使用他人身份证件在宾馆开房用于吸毒的,宜认定为冒名顶替罪;

4、实施冒名顶替罪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属于想象竞合,从一重罪处罚;

5、窃取、夺取、拾取他人身份证件进而冒用的,就是违反持有人的意志而使用的情形。征得持有人同意或者与持有人串通而冒用持有人的身份证件的,也不能排除在盗用之外。

冒名顶替上班犯法吗

冒名顶替上班是违反劳动法的,属于欺诈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19: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量刑时如何处理冒名顶替罪?
    我国刑法没有冒名顶替罪,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根据刑法,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对于冒名顶替罪溯及既往吗冒名顶替罪不溯及以往,根据《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根据这一规定,应按以下情况分别进行处理:1.当时的《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只能适用修订前的《刑法》,现行《刑法》不具有溯及力。对此,不能以新《刑法》规定为犯罪为由而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2.当时的《刑法》认为是犯罪,但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2023-07-08
    335人看过
  • 冒名顶替上班不属于诈骗
    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用为目的,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做出一定行为,从而骗取财物。工作侵犯的对象不是公私财产,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一、诈骗3万元怎么判诈骗3万元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2、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
    2023-04-01
    175人看过
  • 冒名顶替上班社保怎么更改
    一、冒名顶替上班社保怎么更改在变更姓名之后,对于包括社会保险在内的诸多涉及到个人姓名核验的事宜,例如五险一金、银行账户以及学历证书等方面均可能产生相应的影响。然而针对五险一金而言,只要您能够提供相关的资料前往相关部门进行更正与申请,,仍然能够继续享受相应的权益与服务。在此过程中,请务必准备如下所需的文件并向所在机构的社保经办人员提交至当地的社保站进行处理:首先,您需要从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开具带有您个人身份信息的证明;其次,您还需要提供户口簿中户主页及您个人页的复印材料;此外,您还需要提供您原有的身份证以及现用身份证的复印件各一份;最后,如果您无法亲自办理相关手续,则需要提供由您本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户口登记条例》第十八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2.十八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
    2024-07-10
    500人看过
  • 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如何维权
    一、我国法律现状我国刑法,对于替考有“代替考试罪”(刑法九修正案规定),但是对越过考试,更直接、更严重的冒名顶替上大学,却无相应罪名。民法对此也无针对规定。一般认为,冒名顶替上大学是侵犯姓名权、受教育权。齐*苓案中,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1999鲁民终字第258号《关于齐*苓与陈*琪、陈*政、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姓名权纠纷一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我们认为,根据本案事实,陈*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该司法解释在2008年12月24日被废止,理由也未说明。周*鸾认为,考虑到我国现行体制,最高院无权对涉及宪法的问题做出解释,所以要停止适用。二、
    2023-05-03
    290人看过
  • “生孩子”时在上班冒名顶替骗保
    “为领取生育保险费,个别参保人竟通过办假证等方法骗保,而且他们多数违反了计划生育规定。”近日,广东惠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以下简称社保基金局)副局长邓永光告诉记者,目前该市查出20余例骗取生育保险费的案例。事件回放:改姐姐分娩证据骗保近日,该市某大型企业一位姓谢女士申请报销生育保险费,但社保基金局的工作人员在核实相关资料时发现,该女士根本就没有生产,而是用伪造的证件骗保。原来,在市某大型企业上班的谢女士申请报销生育保险费,但社保基金局的工作人员接到谢女士的材料后,发现她提供的孩子出生证和正规出生证的颜色不一样,于是到该企业了解情况。谁知到该企业了解发现,谢女士在证件上所写的分娩时间依旧在公司上班,并在公司找到了她上班的打卡记录。进一步了解后发现,谢女士提供的证件除了名字是她的,其他的信息如配偶的名字、家庭住址等全部不符。原来,谢女士并没有生产,生产的是她的姐姐,因为她姐姐在农村没有参加生
    2023-06-09
    118人看过
  • 冒名顶替罪处多少罚金?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三十二条明确: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结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判处罚金。决定罚金数额必须以犯罪情节为根据。犯罪情节是表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身危险性的各种事实,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的数额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必然要求。犯罪情节包括犯罪手段、犯罪对象、犯罪后果、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等方面的情况。一、拘役可以判缓刑交罚金吗可以判处缓刑,但是缓刑与罚金是无关的,被判处缓刑不一定要缴纳罚金,缓刑和处罚金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对于犯罪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情节不严重,认罪态度良好的可以申请判处缓
    2023-03-10
    482人看过
  • 冒名顶替教师处理结果
    法律综合知识
    律师解答:做出开除的处理。对冒名顶替者做出开除的处理。冒名顶替指使盗用或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的,属于公职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二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2024-04-20
    70人看过
  • 冒名顶替取得的证书资料如何处理
    一、冒名顶替取得的证书资料如何处理如果是中学,可以找当地的教育局;如果是高等学校,需要找省级教育部门。当然,你要证明确实是学校给你弄错的,而且你在学校一直使用的是正确的身份证才行,而没有使用或者提交的是错误的身份证号。否则,教育部门会认定你是使用假的身份证取得的毕业证书或者是学历冒名顶替,是要注销你的学历文凭的。而且这种事情应该早点处理,不然,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二、冒名顶替取得离婚证是否构成犯罪根据我国《民法典》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均明确规定,双方自愿离婚的,必须双方当事人本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接受婚姻登记机关的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冒名顶替的,应予严肃批评教育,指的是违法性,驳回离婚请求,不予办理。至于冒名顶替蒙混过关的,骗取离婚证的,婚姻登记机关一旦发现,应宣布此离婚登记无效,收回离婚证书,并对当事人和相关的第三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对其罚款200元以下的处
    2023-05-05
    207人看过
  •  冒名顶替问题如何解决
    冒名顶替行为可以引发多个法律问题,包括姓名权、诈骗罪、犯罪和宪法性权利等。针对不同问题,法律有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在处理冒名顶替案件时,精神损害赔偿较为常见,但金额往往较低。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诉。冒名顶替案件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从民法角度来看,冒名顶替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姓名权。在刑法层面,如果利用冒名顶替从事诈骗活动,则可能上升为犯罪行为。再提高一个层次,可以认为是一个宪法问题,被侵犯了受教育权或者某种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权利。这是一种宪法性权利。对冒名顶替行为的定性,可能具有不同层次的法律意义和法律后果。在冒名顶替案件中,损害赔偿往往属精神损害赔偿,核算金钱较为困难。按现阶段法院的做法,精神抚慰金数额较低。冒名顶替处理结果查询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之一的规定,盗用、假冒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公务员录用等资格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023-10-20
    478人看过
  • 如何举报高考冒名顶替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高考过程中发现有人冒名顶替考试的,可以向监考人员举报,如果是监考人员发现的,应该向教育部门举报。《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八条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考生实施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所列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如实记录;对考生用于作弊的材料、工具等,应予暂扣。考生违规记录作为认定考生违规事实的依据,应当由2名以上监考员或者考场巡视员、督考员签字确认。考试工作人员应当向违纪考生告知违规记录的内容,对暂扣的考生物品应填写收据。第十九条教育考试机构发现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行为的,应当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事实调查,收集、保存相应的证据材料,并在调查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对所涉及考生的违规行为进行认定。考试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发现考生有违纪、作弊行为的,应当立即通知在现场的考试工作人员,并应当将视频录像作为证据保存。教育考试机构可以通过视频录像回放,对所
    2023-04-22
    275人看过
  • 冒名顶替罪顶替农户签字如何订罪的?
    我国没有冒名顶替罪的罪名,与之相关的有伪证罪和包庇罪。依据《刑法》规定,犯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包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一、冒名顶替犯多大罪要判多久?要看冒名顶替做了什么事,如果所作的事不违法,那么只构成侵犯姓名权;如果所做的事违法,则按行为以真实身份承担法律后果;如果冒他人之名是为了侵占他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或其他合法权益,则以侵犯被冒名之人的权利承担侵权责任。区分两罪的关键,一是从主体去区分,是否具有证人身
    2023-06-22
    325人看过
  • 如何处理发现酒驾冒名顶替的情况?
    1、首先看酒驾的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如果是,那么谁顶替的,顶包这个人就涉嫌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2、如果仅仅是酒后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则不构成犯罪。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没有对包庇行为的规定,但是可以依照妨碍执行职务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实际操作中,一般给予警告。除非顶包的人主观恶性大、态度恶劣,有严重影响正常执行公务行为,或者造成较严重的后果。酒驾冒名顶替罪造成交通事故怎么处罚?酒驾冒名顶替造成交通事故怎么处罚?一般事故前提下,被顶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处理;顶替者按妨碍公务行为看待。重特大事故情况下,被顶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处理;顶替这按包庇罪、妨害公务罪定性。如果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冒名顶替者构成包庇罪。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予以包庇,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
    2023-07-06
    296人看过
  • 如何惩治冒名顶替驾驶人
    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也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一般事故前提下,被顶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处理顶替者按妨碍公务行为看待。重特大事故情况下,被顶替者按肇事逃逸定性处理顶替这按包庇罪、妨碍公务罪定性。如果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冒名顶替者构成包庇罪。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予以包庇,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冒名顶替罪构成要件有哪些?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正常管理秩序,侵犯对象是他人接受的教育,工作、待遇的权利。冒名顶替是一种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不论是在被冒名者不知情的状态下冒名者侵害被冒名者的入学、入职、参军权利,还是被冒名者与冒名者串通进行冒名顶替行为。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是行为人通过假冒他人的姓名,冒领录取通知书、伪造档案、户籍等代他人或窃取他人的利益,享受他人应当接受的教
    2023-07-05
    338人看过
  • 如何鉴别冒名顶替罪行为
    往往涉及到冒名顶替的罪名有交通肇事罪、伪证罪、包庇罪、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或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这几个法定罪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的客观方面往往涉及到冒名顶替。交通肇事罪中可能是同车证人冒名顶替开车之人;伪证罪、包庇罪可能是亲朋好友冒名替罪;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或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可能是伪造他人或冒用他人身份去上大学或考试。冒名顶替会认定为什么罪冒名顶罪案件在刑事的交通肇事案件中时有发生,冒名顶替的有的是同车的证人,冒名顶替经常涉及到伪证罪以及包庇罪两种罪名。《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的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湮灭罪迹、隐匿、毁灭罪证,以
    2023-06-30
    12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如何办理冒名顶替户口
      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30
      冒名顶替他人户口是违法的,应当受到治安处罚。到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说明情况,重新办理申请手续,提交居民自己的户口簿,收集照片,再写《居民身份证申请登记表》。公安机关核对公民申请材料和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后,将许可证信息传递给上级公安机关,然后传递给市公安局认证中心。然后,公安局认证中心根据传输信息制作证件,负责认证的公安派出所核对检查后,将证件发给申请人。
    • 冒名顶替教师如何办理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5-04
      1、对冒名顶替者做出开除的处理。冒名顶替指使盗用或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的,属于公职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 2、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冒名顶替上班罪有什么责任?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30
      冒名顶替上班可能构成诈骗罪。 对诈骗罪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 在很多偏远地区,这种顶替参加工作的思想仍然存在,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从事的一些行为,应该以历史的眼光进行考量,不宜片面理解认定为犯罪。
    • 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如何维权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4-25
      冒名顶替上大学行为,所窃取的表面上是姓名,实际上是盗用他人身份名义,其危害性不局限姓名,而是整个身份信息。故在《刑法》上,现在虽然没有“顶替身份罪”,但其冒用手段如涉及伪造户籍、身份证的,则涉嫌伪造国家公文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在民法上,应当认定为侵犯个人身份权(包括并不限于姓名权、受教育权,还包括其他各种身份权,譬如银行贷款名义、个人信用等),被侵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注销冒名身份、恢复真
    • 冒名顶替上班会判刑吗,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贵州在线咨询 2023-10-16
      冒名顶替上班不会判刑。冒名顶替上班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属于欺诈行为,但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劳动者存在欺诈,劳动合同应当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