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要求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制作受案回执单交报案人,写明案件查询方式和联系方式,以方便报案人查询案件进展情况。《规定》还补充完善了治安调解程序,将多发的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法侵入住宅等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纳入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当事人和解制度,对属于治安调解范围的治安案件,当事人自行和解并履行和解协议,双方当事人书面申请并经公安机关认可的,公安机关不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公安部:限制公民自由应当场告知家属
公安部日前在其网站发布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将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规定》明确,公安机关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当场告知当事人家属实施强制措施的公安机关、理由、地点和期限。而修订前的《规定》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新《规定》要求,对行政案件进行调查时,应当合法、及时、客观、全面地收集、调取证据材料,并予以审查、核实。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对物品、设施、场所采取扣押、扣留、临时查封、查封、先行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等强制措施;
(二)对违法嫌疑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继续盘问、强制传唤、强制检测、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等强制措施。
新《规定》明确,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实施前须依法向公安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二)通知当事人到场,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并在现场笔录中注明;
(三)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四)制作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民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注明。当事人不在场的,由见证人和办案人民警察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五)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当场告知当事人家属实施强制措施的公安机关、理由、地点和期限;无法当场告知的,应当在实施强制措施后立即通过电话、短信、传真等方式通知;身份不明、拒不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者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通知的,可以不予通知。告知、通知家属情况或者无法通知家属的原因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检查时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制作检查笔录,不再制作现场笔录。
新《规定》指出,情况紧急,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办案人民警察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依法向其所属的公安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当场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办案人民警察应当在返回单位后立即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公安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新《规定》明确,为维护社会秩序,人民警察对有违法嫌疑的人员,经表明执法身份后,可以当场盘问、检查。对当场盘问、检查后,不能排除其违法嫌疑,依法可以适用继续盘问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批准,对其继续盘问。对违反出境入境管理的嫌疑人依法适用继续盘问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
新《规定》指出,继续盘问的时限一般为十二小时;对在十二小时以内确实难以证实或者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的,可以延长至二十四小时;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且在二十四小时以内仍不能证实或者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的,可以延长至四十八小时。
新《规定》指出,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家属、亲友或者所属单位将其领回看管,必要时,应当送医院醒酒。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此外,约束过程中,应当指定专人严加看护。确认醉酒人酒醒后,应当立即解除约束,并进行询问。约束时间不计算在询问查证时间内。
二、用刑讯逼供所得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孙*利表示,《规定》参照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对行政案件证据的收集、调取以及非法证据排除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侵害人陈述、其他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执法公正的,应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拒执案件是否应由受害人报案到公安机关
131人看过
-
回执无效,公安机关不接受
485人看过
-
公安机关给立案回执吗
296人看过
-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有受理期限吗?
448人看过
-
确认接收报案和受案的回执
190人看过
-
哪些案件可退回公安机关,案件退回公安机关后怎样处理
56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受害人报案后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向公安机关出具受案受案回执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03受害人报案后,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1、《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7号)第一百六十八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第一百七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
-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交哪些相关的法律文件并举报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19按照相关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要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对于确定不予立案的规定在法定期限内送达控告人。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八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 第一百七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
-
接报案回执和受案回执甘肃在线咨询 2021-12-16受理回执单是指公安局对涉嫌公民、法人,原告或者其他组织的进行审查后一种回执单。立案回执单立案通知书一般是指受理案件通知书,是给原告的.被告收到的是应诉通知书和举证通知书。受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疑难复杂案件受案审查期限不超过3日。在法院立案之后,会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给你,让你找证据,交答辩状,这时你就知道你被告了,法院不会专门给你发立案通知书。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日;涉嫌犯罪线
-
公安机关回执单能证明案件已立案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3公安机关的回执只是受案登记的一种法律文书,或叫法律程序文书,证明案件已经受理,还不能证明已经立案或一定要立安,但公安机关对于受理的案件也须按法定程序作出相应的处理。《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第125号令)第四十七条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群众扭送或者违法嫌疑人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分别作出以下处理:(一)对属于本单位管辖范
-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受理, 对于接受的案件, 应当如何处理?青海在线咨询 2022-01-26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受理,对于接受的案件,或者发现的犯罪线索,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进行审查.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受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接受单位应当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