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犯与连续犯的界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6:25:33 378 人看过

吸收犯是指存在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它的犯罪行为,仅成立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一般选较重罪行量刑。

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有些时候符合上述条件但不按连续犯来处理而是采用数罪并罚,如故意伤害

在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时,吸收犯易与连续犯发生混淆。从缩小吸收犯成立范围,区别于其他犯罪形态的角度,吴振兴教授主张对完成行为吸收未完成行为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归入连续犯中。的确,二者有共同之处,如连续犯是出于一个连续实施同种犯罪的故意,数行为触犯同一性质的罪名;而吸收犯也完全可以表现为出于一个犯意,数行为触犯数个同一性质罪名,并且所触犯罪名之犯罪形态如何均不影响对两者的认定。那么,是否可因此将完成行为吸收未完成行为归入连续犯中而无须考虑吸收犯的问题呢?我认为这样认识并不是十分恰当的。理由很简单,对于以连续实施同种犯罪的犯意,数行为触犯同一性质罪名的情况,之所以认定为连续犯,在于其犯意产生的一次性,夕和数行为实施的连续性;而对多次性产生的相同犯意以及对于长时间间隔的两个性质相同的行为,没有理由认定为犯意和行为具有连续性。例如,我们不能将一年前构成的犯罪未遂,在一年后决定再次实施并既遂的两个行为认定为连续犯。因为,其犯意并非一次性产生,而且两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之久也很难说明其行为具有连续性。当然,从理论上看,行为人下定决心,计划无论实施多少次都要完成犯罪的情况还是存在的。这种基于一次性产生的连续犯罪的犯意而实施多次同一犯罪行为的情形,在完成犯罪之前而实施的行为中很可能有同质的未遂行为,这无疑是典型的连续犯,而根本没有必要解释为吸收犯。但是,理论上的推论并不必然反映生活现实。通常情况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行为人在实施犯罪之前就准备第一次只达到未遂,而预计第二次、第三次再达到既遂的情形。换言之,在非一次性产生犯意的情况下,未完成犯罪而决心再次实施并完成犯罪的情形,并不符合连续犯的特征。而且,这种认识如果推而广之,其他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并具有吸收关系的,如实行行为吸收非实行行为,夕等,也可以作为连续犯看待。如此,实际上就等于取消了吸收犯。因此,吴振兴教授的主张是值得商榷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1日 07: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吸收犯相关文章
  • 辨析继续犯与连续犯
    继续犯和连续犯属于犯罪形态论中的罪数形态问题。罪数形态与犯罪构成紧密联系,涉及到不同犯罪的认定,在司法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罪数形态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再加上继续与连续两个词语在含义上的相近,使得很多考生容易将继续犯和连续犯混同。故在此结合刑法分则的有关规定,对继续犯和连续犯之间的异同点加以辨析。一、继续犯继续犯,也称持续犯,是指行为从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终止以前,一直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继续犯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同时继续,行为的持续也导致不法状态的持续,但不仅仅是不法状态的持续。如非法拘禁罪,被认为是典型的继续犯,即行为人从着手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到恢复他人人身自由为止,其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一直处于持续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继续犯不同于状态犯。状态犯是指犯罪行为结束后,其造成的不法状态仍然在持续的情形。如行为人窃取他人财物后,盗窃行为已经结束,但非法占有他
    2023-06-11
    294人看过
  •  犯罪假释与累犯的界限
    这段内容讲述了假释期间犯罪不会被视为累犯的原因。根据法律规定,累犯的成立需要满足后罪发生的时间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5年之内。而犯罪分子被假释后,假释考验期期满才视为刑罚执行完毕,因此假释期犯罪不构成累犯。但是,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实行数罪并罚。假释期间犯罪不会被视为累犯,因为累犯的成立需要满足后罪发生的时间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的5年之内。犯罪分子被假释的,假释考验期期满才视为刑罚执行完毕,所以假释期犯罪不构成累犯。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实行数罪并罚。 假 释 期 间 能 构 成 累 犯 吗 ?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2023-09-01
    500人看过
  • 吸收犯和牵连犯如何认定
    一、吸收犯的含义吸收犯是事实上有数个不同行为,其中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而只成立一个罪名的犯罪。二、牵连犯的含义牵连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状态。且对于牵连犯,除我国刑法已有规定的外,从一重罪论处。三、吸收犯与牵连犯的区别牵连犯与吸收犯都具有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而且它们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都是发生在一个犯罪过程中,都是出于犯一罪的目的。但是二者之间仍具有质的区别。1、数行为触犯的罪名的性质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不同的罪名,是罪质不同的犯罪。吸收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相同的罪名,是罪质相同的犯罪。2、数行为间关系的含义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是牵连关系,具体说来,牵连关系是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关系。从实质上来说,牵连关系也是一种吸收关系。但这是一种刑的吸收关系,而不是罪的吸收,所吸收之罪仍独立
    2023-04-01
    289人看过
  • 冒犯与伤害的界限
    刑事责任年龄
    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的区别是:1、寻衅滋事罪应负刑事责任年龄是已满十六周岁,而故意伤害如果构成重伤,则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为年满十四岁;2、寻衅滋事侵害的对象不特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故意伤害侵害的对象特定;3、寻衅滋事罪是属于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故意伤害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哪个严重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哪个严重是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的:1.从法定最高刑来看,故意伤害罪显然比寻衅滋事罪更严重。故意伤害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寻衅滋事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十年有期徒刑;2.从入罪门槛来看,寻衅滋事罪显然比故意伤害罪入罪门槛更低。故意伤害罪要求至少达到轻伤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
    2023-07-10
    101人看过
  • 主犯与从犯的界限:教唆犯的身份?
    教唆犯是主犯还是从犯,要根据在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确定。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他的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对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按照刑法关于主犯的处罚规定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应按照刑法关于从犯的处罚规定处罚。主犯与从犯的区别(一)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二)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三)从参加共同犯罪的频率来看,多次参加共同犯罪者或者参加全部共同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刑法》第29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2023-07-20
    155人看过
  • 转化犯与吸收犯的异同点
    吸收犯是指存在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它的犯罪行为,仅成立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一般选较重罪行量刑。转化犯与吸收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其一,均属实质的数罪;其二,吸收犯中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重与轻、吸收与被吸收的关系,转化犯的两个犯罪行为之间亦在外观上表现为一罪重、一罪轻的关系;其三,两种形态均具有数行为指向同一具体犯罪对象或行为对象的特点。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转化犯的本罪与转化罪之间,犯罪构成彼此独立且共有某些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正是基于某些构成要件要素的兼容性,在本罪实施的同时或造成不法状态的延续过程中,行为人的特定不法行为才可能与本罪的构成要件要素一起充实转化罪的犯罪构成,使得罪质发生转化。吸收犯的数犯罪行为的构成之间,没有构成要件要素的重合性和延展性问题。第二,转化犯中重罪形成不可能先于轻罪,总是轻罪转化为重罪,而吸收犯中重罪与轻罪之间孰前孰后不可一概而论,即使是重罪
    2023-06-11
    382人看过
  • 对牵连犯和吸收犯怎样处罚
    牵连犯这一概念,其含义是行为人在实施其首要犯罪的过程中,其所使用的方法或产生的后果有可能触犯了其他罪行。在法律层面上,此类案件被视作一个犯罪行为,因此执法机关会遵循“从一重罪”的原则进行定罪量刑。具体来说,对于牵连犯的处理方式,应当采取刑法理论中的“吸收原则”,即选取数个犯罪行为所触犯之罪名当中最为严重的那一项,作为确定最终的量刑标准。《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三
    2024-05-15
    239人看过
  • 连续犯与牵连犯有什么异同
    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数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连续犯和牵连犯的区别主要是犯罪行为触犯的罪名不同,犯罪行为的数量不同,牵连犯适用数罪并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
    2023-06-12
    493人看过
  • 集合犯与连续犯的异同点
    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的行为的犯罪,包括常习犯、职业犯与营业犯。犯罪构成预定具有常习性的行为人反复多次实施行为的,称为常习犯;犯罪构成预定将一定的犯罪作为职业或业务反复实施的,称为职业犯;犯罪构成预定以营利为目的反复实施一定犯罪的,称为营业犯。连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有些时候符合上述条件但不按连续犯来处理而是采用数罪并罚,如故意伤害。从数个同种行为构成一罪来看,集合犯与连续犯相近似,两者相似之处在于:其一,都具有连续实施同种犯罪行为的意思倾向。其二,数个同种行为触犯的是同一罪名。两者存在根本区别:其一,集合犯是刑法规定同种的数行为为一罪,所以是法定的一罪;而连续犯,连续实施的同种数行为均独立构成犯罪,是数罪而只是作为一罪处理,所以是处断的一罪。其二,集合犯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在时间上可以有间隔,即在行为与行
    2023-06-11
    318人看过
  • 刑法中吸收犯有哪些情形,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是什么
    一、刑法中吸收犯有哪些情形关于吸收犯的吸收关系,法学界通常认为有三种情况:即重行为吸收轻行为、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主行为吸收从行为。吸收关系只有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一种形式。所谓重行为吸收轻行为,是指罪质重、危害大、法定刑高的犯罪行为,吸收罪质轻、危害小、法定刑低的犯罪行为。在通常情况下,以法定刑为标准即可明确犯罪行为的轻重。所谓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并不具有意义。因为某种行为的预备行为发展为实行行为后,会出现两种结局:要么预备行为对定罪没有独立意义,要么预备行为仍然是独立的犯罪。例如,行为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后实施杀人的实行行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虽然触犯了另一罪名,但即使行为人没有实施杀人的实行行为,对该行为也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的预备行为,而不宜认定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是杀人行为的一部分;由于该行为确实触犯了另一罪名,具有一行为触犯了数罪名的特点,成立想象竞合犯,而不
    2023-04-12
    394人看过
  •  连续与累犯条文
    这段文字阐述了累犯的定义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该制度旨在防止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解释方法的角度来看,累犯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正确适用法律和确保司法公正。以下是几种改写方法:1.从累犯制度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立法目的来看;2.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角度来看;3.从刑法解释方法的角度来看。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刑 法 解 释 方 法 视 角 下 的 累 犯 认 定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再犯应当判处刑罚之罪的人。在刑法解释方法中,累犯的认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需要明确累犯的定义,即再犯应当判处刑罚之
    2023-09-08
    281人看过
  •  连续犯与集合犯的异同分析
    该段内容讲述了数罪和连续犯的概念及其区别。通常情况下,同一种数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条件会被视为一罪,而一般连续犯则是指在同一次犯罪行为中,如果数个独立的数行为连续实施,就可以构成独立的犯罪,也就是数罪。但是,这些数罪只会被作为一罪来处理,也就是处断的一罪。集合犯的多个犯罪行为之间,在时间上可以有间隔,而连续犯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连续性,行为与行为在时间上不能间隔的过久。通常情况下,同一种数行为如果符合刑法规定的条件,就会被视为一罪,也就是法定的一罪。而一般连续犯则是指在同一次犯罪行为中,如果数个独立的数行为连续实施,就可以构成独立的犯罪,也就是数罪。但是,这些数罪只会被作为一罪来处理,也就是处断的一罪。集合犯的多个犯罪行为之间,在时间上可以有间隔,而连续犯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连续性,行为与行为在时间上不能间隔的过久。 【 判 例 解 析 】 连 续 犯 与 集 合 犯 的 判
    2023-09-06
    174人看过
  • 牵连犯与继续犯的区别有吗?
    一、牵连犯与继续犯的区别有吗?牵连犯与继续犯的区别是有的;1、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例如,为了诈骗钱财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构成诈骗罪与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的牵连犯2、继续犯,又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例如,《刑法》第238条规定的非法拘禁罪,从行为人非法地把他人拘禁起来的时候开始,一直到恢复他人的人身自由的时候为止,这一非法拘禁的行为处于持续不断的状态。二、牵连犯的条件有哪些?第一数罪必须出于一个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不同于犯罪构成中的主观方面的故意,在一个犯罪目的支配下实施的牵连犯罪行为,其故意内容可以不同,但都必须是故意。过失犯罪不成立牵连犯。第二必须实施了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且触犯不同的罪名。如果只有
    2023-06-19
    262人看过
  • 入室盗窃是牵连犯还是吸收犯
    吸收犯是:数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即前行为是后行为发展的所经阶段.吸收犯的两罪之间存在着必然或者必经阶段的关系;牵连犯中的两罪之间不存在当然的关系。在入室盗窃中,入室行为当然是盗窃行为发展的所经阶段.故入室行为是盗窃行为的吸收行为。一、牵连犯与吸收犯有何区别1、数行为触犯的罪名的性质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不同的罪名,是罪质不同的犯罪。吸收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相同的罪名,是罪质相同的犯罪。2、数行为间关系的含义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是牵连关系,具体说来,牵连关系是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关系。从实质上来说,牵连关系也是一种吸收关系。但这是一种刑的吸收关系,而不是罪的吸收,所吸收之罪仍独立存在。吸收犯数行为间的关系是吸收关系,这种吸收关系是罪的吸收,所吸收之罪不再存在。3、行为的具体表现不同。牵连犯的数行为表现为手段行为、目的行为和结果行为。吸收犯的数行为表现为预备行为、未遂行为、实行行为
    2023-02-21
    41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状态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吸收犯
    词条

    吸收犯是指事实上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的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另一些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如盗窃犯将偷到的财物存在家中或者卖掉,其窝赃、销赃的犯罪行为,被盗窃犯罪行为吸收,只成立盗窃罪。... 更多>

    #吸收犯
    相关咨询
    • 吸收犯与牵连犯的区别:吸收犯和牵连犯一样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27
      数行为触犯的罪名性质各不相同。牵连犯的数量行为违反了不同的罪名和不同的罪质。吸收犯的数量行为违反了相同的罪名和相同的罪质。2、数字行为之间关系的含义不同。牵连犯的数量和行为是牵连关系。具体来说,牵连关系是手段、目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从实质上来说,牵连关系也是一种吸收关系。但是,这是刑的吸收关系,不是罪的吸收,吸收的罪还是独立存在的。吸收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吸收关系,是罪的吸收,吸收罪不再存在。3
    • 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的界限在哪里?
      广东在线咨询 2025-01-02
      首先,想象竞合犯是实质的一罪,而牵连犯是处断的一罪。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从两种犯罪形态的定义中可看出,想象竞合犯实际上只有一个危害行为,而牵连犯则有数个行为。 最后,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采用“从一重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牵连犯的
    • 吸收犯与牵连犯之间相互关系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12
      吸收犯与牵连犯区别如下: (1)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被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仅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情况。 (2)牵连犯应是指犯罪人以实施一个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或结果行为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 (3)吸收犯两罪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牵连犯两罪之间则不是必然的关系。
    • 实害犯与危险犯的界限
      西藏在线咨询 2025-02-06
      一、实害犯和危险犯的定义及区别 实害犯和危险犯是刑法中两种不同的犯罪类型。实害犯是指行为人已经造成了法定的实害结果,才构成犯罪。而危险犯则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即使结果没有发生,也可能构成犯罪。这两种犯罪的区别在于是否造成了实际的损害。 具体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体地使法益遭受了损害,这种危险属于构成要件的内容。具体危险是司法认定的危险,不是一般人的危险感觉,
    • 容留他人吸毒罪与他犯罪的界限是什么?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7
      容留他人吸毒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般应以牟利为目的,如地下烟馆、营业性场所、交通工具等,提供场所者本身不一定吸毒,他们利用为吸毒者提供吸毒场所来牟利。 1、区别容留他人吸毒罪与贩卖毒品罪贩卖毒品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毒品交易的牟利性,这是与容留他人吸毒罪的根本区别。行为人无论是提供场所、吸毒器具,还是提供毒品,只要是与其他吸毒人员之间没有毒品交易行为,就不构成贩卖毒品罪,否则就应当以容留他人吸毒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