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退休时间是否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0 09:15:57 461 人看过

职工退休时间是否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职工退休时间是否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案情]

原告张某于1977年到被告某国营农场工作,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1988年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张某家按规定承包了农场的部分土地。1994年1月,张某的丈夫沈某代表家庭与农场签订了18亩鱼池的承包合同,承包期至2003年年底。2003年10月,张某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农场为其办理正式职工退休手续。2004年6月2日,农场在张某的书面申请上作出批示,以其已于1993年12月15日作出《关于辞退农工张某的决定》将张辞退为由,不同意为其办理正式职工退休手续,只同意按计划外临时工的退休待遇,每月给张某领取300元退休金。张某认为其未收到辞退决定书,双方为此发生争议。张某于2004年6月15日向南通市开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该仲裁委员会于2004年6月29日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通知,张遂于7月14日起诉。

另查,农场与一般企业不同,职工平时在各家干承包活。职工到了退休年龄,有的是事后自己找农场申办退休手续,有的是农场事后通知他们去办退休手续。

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关于其作出辞退张某决定后即向张某送达,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的主张,未提供证据证明。但被告辩称:张某在1999年8月17日就达到50岁的退休年龄,未到单位办理退休手续,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本案中“退休之日”是原告应当知道争议发生之日。故张某申请仲裁超过时效。

[争议焦点及分歧]

原告申请仲裁有无超过法定期限成为本案争议的主要焦点。该焦点所集中的问题是能否认定“退休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用人单位在职工退休前将其辞退,又未依法向该职工送达辞退决定书,而职工到达退休年龄未及时到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导致被辞退后多年才知道被辞退的事实,能否以其退休时间作为应当知道争议发生的时间,实践中对此存在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职工在到达退休年龄就应及时到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如果按时办退休手续,其就能够知道已被单位辞退的事实,并就争议事实及时寻找救济途径。由于其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使应当知道的争议事实因其自身原因而未得知,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应由其自行承担。第二种观点认为,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只是职工得以知道争议事实的途径之一。职工推迟办理退休手续,只能视为其自愿放弃享受退休待遇,如退休金等,不能推及退休之日就是其应当知道争议发生之日,从而认定其超过救济的法定期限。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评析]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确定当事人申请仲裁有无超过法定期限的关键。多数情况下,争议发生之日是比较明确的。但单位辞退职工或作出除名决定等是用人单位的单方行为,如果用人单位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和途径送达决定书,劳动者就无从知晓自己已被单位处理。争议发生的确切时间也就较难判断。当前,因单位未及时送达处理决定,而劳动者又未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导致多年之后才知道被辞退或除名的劳动争议案件增多,本案即为一起典型案件。

笔者认为“退休之日”不能作为原告应当知道争议发生之日,理由如下:

一、以“退休之日”作为应当知道争议发生之日不符合“应当知道”的立法精神。

我国立法在很多情况下采用“知道或应当知道”的用语形式。其立法意图在于敦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保障社会关系的稳定。即使无法确定争议的确切时间,如果当事人应当知道争议发生而怠于行使权利,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此处的权利包括追索、仲裁、起诉等。当事人在时效内主张权利应属于法律规定的义务范畴,一旦违反,将承担败诉的后果。迟延办理退休手续显然不属于上述“怠于行使权利”的情形。办理退休手续是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按照国家规定所办理的享受退休待遇的手续。通常情况下,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就应当办理退休手续,由于我国法律对退休手续的办理时间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因此迟延办理不违反法律规定,也不会导致退休待遇落空,当事人可预见的法律后果只是损失部分退休金。享受退休待遇是劳动者的一项权利,当事人有权放弃,且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迟延办理退休手续而导致丧失将劳动争议纳入法律救济途径的后果无疑是对“权利自由处分”原则的违反,也是对“怠于行使权利者”范围的曲解和扩大。

二、以“退休之日”作为应当知道争议发生之日不符合法律推定的构成条件。

认定“应当知道”属于法律推定的一种。法律推定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从某一事实而推定另一事实存在的一种证据规则。办理退休手续的前提是直至退休,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继续存在。劳动关系非因正常途径不得随意变更。因此由不及时办理退休手续的事实不能推断出劳动者应该知道其已经被辞退。本案中当农场没有直接送达辞退决定书时,张某无法预料其已被辞退,而法律也未作按时办理退休手续的强行性规定。关于辞退的争议一直悬而未决的原因不在于职工未及时办理退休手续。故如果以此作出不利于劳动者的判决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法的。因此,虽然张某提起仲裁距农场作出辞退决定已有11年,距其退休也有5年,仍无法推定出张某已知道自己被辞退的事实。

三、以“退休之日”作为应当知道争议发生之日不符合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政策倾向。

劳动争议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势力不均衡,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劳动争议发生时间的认定也应从有利于劳动者的角度考虑。在劳动力市场放开、企业改制过程中,大量劳动者被推向社会,有一部分采取买断工龄、下岗分流的做法,不再与单位发生任何关系,也还有一部分采取离职或提前“退休”、工资打折的方式分流,这部分人达到退休年龄,仍可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在此情况下有不少人靠打工另谋生路。因此出现为数不少的到期不及时办理退休手续的劳动者也属情理之中。如果以“退休之日”作为应当知道争议发生之日,实际上无形的剥夺了劳动者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宝贵途径。又如本案中,用人单位是农场,职工的劳动方式是各自在家种田而非集中劳作,企业对职工的管理是松散的,双方除订立劳动合同外,还订立家庭承包合同。农场在1993年辞退张某后的次年仍然与其丈夫签订了家庭承包合同,承包期至2003年底。该承包合同的存在也淡化了张某对退休的关注,况且对退休手续的办理,用人单位也有敦促、协助的责任。

综上所述,职工退休时间不能作为职工应当知道争议发生之日。本案经审理,认定原告申请仲裁未超过时效,最终依法撤销了用人单位的辞退决定,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职工退休时间是否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职工退休时间是否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6日 04: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退休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根据什么日期确定的?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应该知道或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无法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二)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3)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发生的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论,劳动者可以证明使用者约定支付的时间是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使用者约定支付的日期是劳动争议发生的日期。劳动者无法证明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2023-08-06
    126人看过
  • 退休人员与聘用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是否受理?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受理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96号)第二条规定,退休人员被其他用人单位聘用而从事工作的,应签订聘用合用。因此,退休人员与聘用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如属于《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时效和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受理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96号)第二条规定,退休人员被其他用人单位聘用而从事工作的,应签订聘用合用。因此,退休人员与聘用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如属于《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时效和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
    2023-04-22
    207人看过
  • 劳动争议之日指哪天
    劳动争议管辖
    劳动争议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是有多长时间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二、劳动争议管辖时效是多久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劳动者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023-06-25
    217人看过
  • 档案转移发生争议是否是劳动争议
    一、档案转移发生争议是否是劳动争议1、档案转移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2、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档案的移转手续。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二、用人单位扣留辞职劳动者档案如何处罚1、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扣留辞职劳动者档案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
    2023-06-17
    152人看过
  • 职工因从事第二职业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是否属劳动争议案件?
    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因企业职工流动等问题发生劳动争议是否受理的复函》(劳办发〔1994〕248号)规定:因职工从事第二职业发生的劳动争议,根据国务院科技干部局颁发的《聘请科学技术人员兼职的暂行办法》(〔82〕国科干一字00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科委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88〕4号)等文件的精神,企业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在其他单位业余兼职(即从事第二职业),并签订聘用合同。因此,职工因从事第二职业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件》第二条规定予以受理,并依据上述文件规定和聘用合同予以处理。
    2023-04-22
    345人看过
  •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如何确定的法律问题"
    1.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2.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3.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什么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指的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一般就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为一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合同法》第18条,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
    2023-07-20
    496人看过
  • 商业银行与其职工发生劳动争议是否受理?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86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为企业法人。商业银行与其职工适用《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商业银行与其职工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一、如何确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对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给予了明确的规定,第一条规定了“‘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一般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第二条规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企业化管理的
    2023-02-04
    222人看过
  •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仲裁是否受理
    一般不受理,可在取得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不予受理通知函后,到公司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相关案例刘某,男,1949年3月21日出生,2000年5月被某事业单位聘任为临时工作人员,担任门卫工作,当时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参加各类社会保险。2008年1月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单位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刘某曾向单位提出过参加社会保险,但单位答复因其本人年龄太大,且所在省份尚未出台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的养老保险有关规定,故未能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手续。2009年3月22日凌晨3时,刘某因追击进入该单位盗窃的小偷,天黑道路不平摔倒,造成左腿股骨头严重骨折。单位送刘某去医院治疗,支付了医疗费用,待病情稳定后,提出与其解除聘用关系,并支付了相当于10个月本人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之后,刘某提出自己受伤应当视作工伤,应由用人单位支付后续更换股骨头所需的所有费用。在遭到单位拒绝后,刘某提出工伤认定,劳动行政部门以其受伤时已
    2023-06-14
    363人看过
  • "劳动争议发生时间的确定方法"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1)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曰。(2)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3)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曰。什么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85条对《劳动法》第82条中的“劳动争议之日
    2023-07-23
    291人看过
  • 从立法变迁看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按正常的民事法理理解,就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劳动侵权发生之时。但是,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劳动争议案件的时效认定等都是必须遵守相关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的。由于对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还得首先研究立法精神和立法本意。《劳动法》关于何时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没有明确规定,于是劳动部于1995年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5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这个规定是与民事法理关于诉讼时效方面的原则性规定相一致的,没有受到什么非议。及至到了二OO六年,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弱势群体劳动者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矫枉过正,颁布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于何时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开始起了争论,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也开始成倍
    2023-04-22
    492人看过
  • 新劳动法后退休再工作劳动争议
    张女士达到退休年龄后,又到济南某清洁公司工作,后张女士无故离开单位,单位未对其作任何处理,她诉至法院要求单位支付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终因不符合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而未获支持。2007年1月,张女士与清洁公司签订了一份承包协议书,期限为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协议约定:清洁公司将外环南路7000平方米的环境卫生承包给张女士,全年费用为5400元,每月20日前支付其450元。2007年3月,清洁公司将张女士的月收入调整为520元。协议期满后,张女士虽继续负责协议书所载明路段的路面清扫工作,但双方未再签订任何协议。2008年7月23日,张女士因故与交接班的同事发生争执,之后未再到清洁公司上班,清洁公司也未对张女士作任何处理。2008年11月10日,张女士向济南市市中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清洁公司支付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仲裁委以张女士的申诉请求不符合劳动争议仲
    2023-04-25
    297人看过
  • 如何认定双倍工资争议发生之日
    周某于2010年3月到某电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月工资2000元,双方一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012年5月,公司以周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了与周某的劳动关系。2012年6月,周某以公司未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为由,向人事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人事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以该案已超过仲裁申请时效为由不予受理。2012年7月,周某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公司支付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22000元。【分歧】对周某的双倍工资仲裁请求是否超过仲裁申请时效存在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周某的双倍工资仲裁请求已经超过仲裁申请时效。双倍工资属于法律对用人单位的惩罚性规定,并不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并不能适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仲裁时效的特别规定。劳动者对双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是明知的,也就是说,用工关系建立一个月之后即应当知道权利已遭侵害,超过一年即超过
    2023-06-08
    328人看过
  • 什么情况可以视为劳动争议发生的日期?
    “劳动争议发生日期”一般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日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争议案件,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日期”:(一)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工资支付争议,用人单位可以证明书面通知劳动者拒绝支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如果雇主无法证明,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二)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发生争议而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书面通知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三)因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发生的工资支付、经济补偿、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的时间是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的日期为劳动争议发生的日期。劳动者不能证明的,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的日期为劳动争议发生
    2023-05-07
    395人看过
  • 对“劳动争议发生日期”的理解
    劳动仲裁期限是劳动争议案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问题,因为中国对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前程序,必须进行劳动争议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维护其合法权益。中国劳动仲裁时效(或上诉时效)是10年前颁布的《劳动法》确定的一项法律制度。然而,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发展,劳动前置程序和劳动仲裁时效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实际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仲裁时效制度甚至成为劳动者维权的法律障碍。除了60天的短时间外,这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仲裁时效的开始日期。在分析劳动仲裁时效时,应了解我国劳动仲裁时效制度的发展变化,这更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劳动仲裁时效。1995年颁布的《劳动法》第82条规定,要求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换言之,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天。事实上,1987年8月15日实施的《国有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确认了
    2023-05-07
    178人看过
换一批
#办事程序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退休
    词条

    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对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职工,所在单位应在其符合退休条件时即时将职工人事档案,退休审批表,及其它相关资料报当地社保部门进行审批。... 更多>

    #退休
    相关咨询
    •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2-03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二)》对关于支付工资的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做出了对劳动者特别保护并加重用人单位义务的特别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
    • 如何理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什么意思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26
      对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确定,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八十二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就是劳动关系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这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是一致的。同时劳动部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十五条也做了相同的规定。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时,不论仲裁机构还是审判机关,对于仲裁时效的理解和把握都是依据此规定。但由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
    •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与承诺支付之日的异同,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如何确定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06
      方案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三)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
    • 劳动争议如何确定发生之日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23
      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发生的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论,劳动者可以证明使用者约定支付的时间是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使用者约定支付的日期是劳动争议发生的日期,因为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而发生的争论,使用者无法证明使用者接受通知的时间,劳动者主张权利的日期是劳动争议发生的日期,其他。
    •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解释是怎样的?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5
      《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所谓“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1994]28号、劳动部劳部发[1995]309号文解释,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这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的规定完全一致。那么,又怎样理解“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呢?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