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标人拒绝提交履约保证金,可以视为放弃中标项目(参见《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五条的有关规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招标人可以从仍然有效的其余投标中选择排序最前的投标为中选的投标,但招标人也有权拒绝其余的所有投标,并重新组织招标。
履约保证金什么时候退
履约保证的有效期限从提交履约保证起,到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为止。履约保证金是承包人通过担保公司或银行向发包人开具的保证,在合同执行期间按合同规定履行其义务的经济担保书,来限制承包人的,使其按合同规定完成自己的义务。
承包人应保证其履约担保在发包人颁发工程接受证书(即竣工证书)前一直有效。发包人应在工程接受证书颁发后28天内把履约担保退还给承包人。”这条规定说明的是:发包人颁发工程接受证书后28天内将履约担保退还承包人。
1999年版《施工合同条件》中4.2条规定:“业主应在收到履约证书副本后21天内,将履约担保退还承包商。”这里应说明的是:履约证书是指工程竣工后进入缺陷通知期限(或称缺陷责任期),该期限期满(缺陷修补完毕)工程师颁发履约证书(正本)给业主呈报副本。业主得到副本后21天内将履约担保退还承包商。
履约保证金
履约担保是工程发包人为防止承包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违反合同规定或违约,并弥补给发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其形式有履约担保金(又叫履约保证金)、履约银行保函和履约担保书三种。履约保证金可用保兑支票、银行汇票或现金支票,履约保证金是合同价格的10%。
收取标准
履约保证金收取标准应该遵循几个原则:
一是履约保证金的数目要大于合同预付款数目,以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是履约保证金的数目要与投标保证金持平或稍高,技术含量高、不能准时履约将会给采购人带来巨大损失的项目,要适当提高履约保证金数额;
三是履约保证金数额的确定要与合同付款条件联系起来,初步设想两者之间应该成反比关系,即分阶段付款条件对供应商有利时,履约保证金应该多收,反之则少收。
-
中标后的履约保证金何时缴纳
191人看过
-
履约保证金缴纳时间规定
473人看过
-
中标后拒绝履行合约判赔10万元违约金
315人看过
-
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金缴纳期限
253人看过
-
工程履约保证金一定要缴纳吗
251人看过
-
中标后拒绝履行承诺
337人看过
履约保证金是在商业交易中,由买方或承包方提供给卖方或发包方的一笔钱,以证明其履约的诚意和能力。这笔钱通常作为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的一种担保。履约保证金的具体金额和形式可能因行业和交易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更多>
-
中标人不缴纳履约保证金,候选人可以补位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1建设工程履约保函应在工程验收合格之后就应该退还,但是可以到保函到期时,才予以退还。履约保函有期限,有期限到期时,到撤消就可以了。履约保函PerformceGrtee,履约保函是指:应劳务方和承包方(申请人)的请求,银行金融机构向工程的业主方(受益人)做出的一种履约保证承诺。如果劳务方和承包方日后未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其所承建的工程,则银行将向业主方支付一笔约占合约金额5%~10%的款项。履约保函
-
约定的履约保证金缴纳时间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311、一般来说,履约保证金交纳的时间一般会在工程招标文件中体现,投标并认可中标,就按照招标约定需要执行招标文件中的规定,也可以在后期签订的具体的合同做明确约定缴纳的时间。一般会在中标通知后30天内交纳履约保证金。同时,履约保证经的特点一、招标人必须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出中标单位提交履约保证金时,此项条款方为有效,如果在招标书中没有明确规定,在中标后不得追加。这就维护了招标中要约的真实性和投标人的权益
-
合同履行中拒绝支付违约金怎么办甘肃在线咨询 2023-09-041、拒不支付合同违约金可以起诉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 2、对于迟延履行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守约方仍可以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其他违约行为,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不需要再继续履行合同。
-
没缴纳部分履约保证金合同生效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6履约保证金不同于定金,履约保证金的目的是担保承包人完全履行合同,主要担保工期和质量符合合同的约定。承包人顺利履行完毕自己的义务,发包人必须全额返还承包人。履约保证金的功能,在于承包人违约时,赔偿发包人的损失,且并不以交纳履约保证金为限。 如果约定了双倍返还或具有定金独特属性的内容,符合定金法则,则是定金;如果没有出现“定金”字样,也没有明确约定适用定金性质的处罚之类的约定,已经交纳的履约保证金,就
-
未缴纳履约保证金合同效力如何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15看情况: 一、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以交付保证金为合同生效条件的,则该合同生效; 二、如果合同中约定以交付保证金为合同生效条件的,则未缴纳保证金,该合同不生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合同有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作为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民法典》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作为合同主体的自然人,应该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