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的具体行为规定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7 17:54:51 228 人看过

通关走私。是指通过设立海关的进出口口岸,以隐蔽的方式逃避海关监管,偷运应税、禁止或限制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依照海关法律的规定,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必须接受海关监管,因此,要想在通关环节逃避海关监管,达到走私进境的目的,必须采用伪报、藏匿、蒙混和闯关等隐蔽而不被海关察觉的方法进行。

伪报是指表面上接受海关监管,向海关进行申报。但不如实申报,是一种隐瞒真实情况的申报,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常见的伪报内容有:货物和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原产地、贸易性质等。

藏匿是将携运的进出境货物或物品隐藏在一个允许进出境物件的某一个部位,随该物件一同进出境,逃避海关监管。由于藏匿的部位和特点不同,它又分为四种形式:一是挖空藏匿。它是利用物件某个部位的一定的厚度,经过加工挖出一个适当的空位,藏私货并弥合切口。二是夹藏。它是指利用物件结构的自然空隙藏入物品的方法,可能出现自然空隙的情况有物件结构形成的自然空隙,还有拆除物件结构中某些配件而形成的人为空间。

蒙混包括变形蒙混和伪装蒙混两种方式。前者是指利用走私物品的可塑性和延展性,改变物品的原来形象,如把黄金加工变形镀色制成日用器皿。后者是指运用同走私物品体形、色泽相似的物品包装、形状或颜色掩护走私物品进行蒙混。

现实生活当中如果违反我们国家海关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监管制度的话,存在着偷税漏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或者是贵重金属等相关物品,都是属于一种犯罪行为,具体的处罚的力度的话,也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的。比如说按照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惩罚。

一、进出境运输工具的人员携带物品要申报吗

进出境的运输工具随车人员进出我国境内的,对于携带的物品要向海关申报,并接受海关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第十七条运输工具装卸进出境货物、物品或者上下进出境旅客,应当接受海关监管。

货物、物品装卸完毕,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向海关递交反映实际装卸情况的交接单据和记录。

上下进出境运输工具的人员携带物品的,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并接受海关检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4日 20: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隐私权是什么时候具体规定的
    (一)《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三)《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第一百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第一百五十六条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一、隐私权包含的基本权利隐私权包括以下四项权利:(一)隐私隐瞒权:隐私隐瞒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人所知的权利。(二)隐私利用权:隐私利用权是
    2023-03-27
    144人看过
  • 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具体是什么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一、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如何认定?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
    2023-03-01
    462人看过
  • 走私缓刑的法律规定具体有哪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走私是一个犯罪的黄金时期,随着国家对于法律的逐步完善,近几年走私犯罪越来越少,但是面对利益有的人还是会铤而走险,走私的判罚会依据案件的性质,如果不大,则判罚的结果较轻,缓刑的可能性就会较大,但是一旦案件较性质较为恶劣,后果就会较难处理。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上诉的,改判走私缓刑的可能性很小。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只有“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最低刑也在三年以上。二、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
    2023-04-28
    125人看过
  • 什么行为被视为走私?
    走私行为的认定:1、未经国务院及其授权机关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限制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2、在设立海关的地点藏匿、伪装、隐瞒、伪造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逃避海关管制,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3、使用伪造、变造的说明书、文件、印章、帐簿、电子数据或者其他方法逃避海关监管,擅自在境内销售货物、物品和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的。走私行为具体有哪些如何判定走私行为,走私的行为表现有哪些走私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的行为。走私行为包括走私武器、弹药,走私核材料,走私假币,走私文物,走私贵重金属,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走私淫秽物品,走私废物,走私普通
    2023-06-30
    172人看过
  • 恶意抢注商标规定的具体行为是什么?
    一、恶意抢注商标规定的具体行为是什么?“恶意抢注”指的是:以获利等为目的、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中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域名或商号等权利的行为。“恶意抢注”多发生在以“申请在先”为授权原则、能带来一定经济利益或精神利益的权利领域,故多发生于商标、域名及商号。关于“恶意抢注商标”,《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因此,“恶意抢注”就是申请人利用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将他人已经使用但尚未注册的商标以自己的名义向商标局申请注册的行为。二、详细解释从域名管理角度来看,各个顶级域名管理机构在域名管理上采用不同的政策,因此对恶意抢注域名有不同的定义,在域名争议上也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从法律角度来看,各个顶级域名管理机构的所在国采用不同的法律或政策来处理恶意抢注域名案件,恶意抢注域名是一种违法行为。恶意抢注国际域名通用顶级域
    2023-04-29
    402人看过
  • 哪些走私行为会认定为走私罪
    走私有以下的四种行为表现:1、通关走私。通关走私指,行为人通过海关进出境,通过伪报、瞒报、低报、伪装、藏匿等手段走私;2、绕关走私。不通过海关监管区而非法绕关走私;3、后续走私;4、间接走私。间接走私又叫作准走私或牵连走私,并不直接进出国边境进行走私,而是因为和走私行为联系密切而被规定以走私罪论处。一、走私罪与逃汇罪的区别走私罪与逃汇罪的区别:1、逃汇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而走私罪的客体则是对外贸易管制;2、逃汇罪的对象仅限于外汇;走私罪的对象包括外汇在内的一切禁止或限制进出境的货物与物品;3、逃汇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而走私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主体。二、走私假币罪处罚假币,通常包含行为人伪造除中国的货币之外,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尤以可进行自由兑换币为伪造的对象。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走私假币罪的认定,主要是看行为人是否实施了非法携带、运输、或者非法邮寄的货币的行为,该行为是不是
    2023-02-23
    403人看过
  • 海关处罚走私和违章行为的具体程序
    海关对走私、违章行为的处理决定由海关长作出。海关扣留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应当发给扣留凭单。对于无法扣留或者不便扣留的货物、物品或者运输工具,海关可以向当事人或者运输工具负责人收取等值的保证金或抵押物。对依法扣留的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在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海关处罚决定主效前,海关不能予以处理。但是对于鲜活、易腐或者易失效的货物、物品,可以先行变卖,价款由海关保存,并通知当事人。对已查明确属来源于走私行为非法所得的存款、汇款,海关可以书面通知银行或邮局暂停支付,同时通知存款人或者汇款人,海关可以书面通知银行或邮局暂停支付,同时通知存款人或者汇款人。暂停支付的期限不得超三个月。海关作出的处罚决定生效后,有关款项由海关依照《海关法》等法规的规定处理。对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违反海关法规、除处罚该单位外,海关还可以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以人民币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海关对违反海关法规
    2023-06-11
    58人看过
  • 走私淫秽物品罪的量刑标准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走私淫秽物品罪的量刑标准的规定: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淫秽物品罪是指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淫秽的影片、录像带或者其他淫秽物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走私淫秽物品罪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152条的规定,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规定处罚。尽管走私淫秽物品罪的成立不要求数量限制,但如果行为人走私淫秽物品的数量微不足道,且从整个案情来看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一般不宜以走私淫秽物品罪定罪处罚。《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走私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
    2023-08-12
    424人看过
  • 规划认定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对城乡规划部门作出的责令停止建设、罚款、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等处罚决定无疑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但问题是,早在1997年,国务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在全国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2002年,国务院为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国发〔2002〕17号文件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城市管理领域就是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那么,城乡规划部门作出的认定是否是具
    2023-06-06
    189人看过
  • 刑九规定虚假诉讼行为具体是什么
    一、刑九规定虚假诉讼行为具体是什么准确理解和把握刑法第307条之一虚假诉讼罪中“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罪状表述,是《解释》的重点问题之一。根据《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实践中需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一是虚假诉讼罪限于“无中生有型”虚假诉讼行为。《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刑法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是指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其中,“捏造”是指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和虚构;“事实”是指行为人据以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据以立案受理、构成民事案由的事实。“捏造事实”行为的本质是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两者应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对于“部分篡改型”虚假诉讼行为,即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纠纷客观存在,行为人只是对具体的诉讼标的额、履行方式等部分事实作夸大或者隐瞒的行为
    2023-04-29
    65人看过
  • 如何判定走私行为,走私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如何判定走私行为(一)直接属于走私的行为下列行为之一属于走私行为:1、未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2、经过设立海关的地点,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手法逃避海关临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口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3、伪报、瞒报进出口货物价格偷逃关税的;4、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出售特准进口的保税货物、其他海关监管货物或者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的;5、未经海关许可并补缴关税,擅自出售特定减税或者免税进口用于特定企业、特定用途的货物,或者将特定减免税进口用于特定地区的货物擅自运往境内其他地区的。(二)以走私论处的行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走私行为论处:1、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货物、物品的;2、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
    2023-06-03
    171人看过
  • 什么行为构成走私
    一、什么行为构成走私在法学理论上解释走私,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的行为。走私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它不仅破坏的是国家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也直接危及国家税收,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因此,为打击走私活动,我国《刑法》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罪、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对于走私这样的严重经济犯罪,立法者通过大篇幅的刑事立法来遏制走私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
    2023-04-14
    133人看过
  • 走私文物罪在走私行为犯罪是什么标准
    根据《刑法》第151条第2项的规定,如果有以下情况之一,应立案追诉:(1)走私国禁止出口的三级文物二件以下(2)走私国禁止出口的二级文物二件以下或三级文物三件以上八件以下的;(3)走私国禁止出口的文物达到本条第一项规定的数量标准,有严重损坏或无法回收的恶劣情况。(4)走私国禁止出口的一级文物一件以上或二级文物三件以上或三级文物九件以上(5)走私国禁止出口的文物达到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数量标准,该文物严重破损或无法回收的走私国禁止出口的文物达到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数量标准。走私文物罪既遂应该怎么量刑走私文物罪既遂的量刑:一般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内量刑。根据当事人实际走私的文物种类及其价值为标准。法律规定,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
    2023-08-06
    253人看过
  • 常见的走私毒品罪的具体行为方式有哪些?
    走私毒品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下列行为应当属于走私毒品的行为:(1)从境外购买毒品后非法入境,或者与境外贩毒分子相勾结,将毒品偷运入境;(2)将非法入境的毒品偷运出境,或者把在境内购买的毒品偷运出境;(3)为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和集团购买、运输毒品,或者在边境地区与境外走私毒品分子相勾结,买卖、运输毒品;(4)与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通谋,为其提供货款、资金、实物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藏匿以及其他方便;(5)与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相勾结,在内地直接向走私毒品分子购买毒品;(6)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或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走私毒品犯罪分子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并偷运出境的。
    2023-06-03
    13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走私毒品罪行为具体是怎样的呢?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28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和人民的生命健康。由于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既有医用价值,又能使人形成瘾癖,使人体产生依赖性。
    • 什么行为叫侵犯别人隐私,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8-23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等等。
    • 怎样判定走私行为走私有什么行为表现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29
      法律分析 走私行为是指违反有关海关的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境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和其他进口环节代征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
    • 走私假币罪具体有哪些行为?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9
      走私假币罪行为的形式有:(1)直接向走私伪造货币的犯罪分子收购伪造的货币的; (2)在内海、领海收购、运输、贩卖伪造的货币的; (3)与走私伪造的货币的犯罪分子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若其他方便条件的。
    • 假报警具体是什么违法行为,具体的规定是什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11
      假报警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假报警是指故意报假警、报假案,扰乱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或者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