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的刑罚刑法说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2 10:33:16 372 人看过

无论我国还是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都认为刑法意义的因果关系是两层次的因果关系--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但是理论上存在的混乱和矛盾程度也是刑法理论中少见的。而我只认同事实层次的因果关系。

实际上刑法的因果关系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把刑法的因果关系放在刑法犯罪构成体系的哪一个部分来考虑:通说认为刑法的因果关系是犯罪构成中客观方面的理论,但是我们在分析因果关系有无的时候却不得不对于行为人的主观因素进行评价。

试举例:

行为人甲与乙有仇,一日在山脚下将乙的腿打断,致乙无法自由活动,后甲离开。当日由于山洪引发山体滑坡造成乙死亡。---这个案例中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评价?

我想肯定大多数人会认为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理由也肯定是--因为甲的伤害行为和乙的死亡结果之间介入了第三者因素,导致了因果关系的中断,所以只能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但是如果我加上一个条件:甲熟悉地质学,明知因为多日降雨发生山洪从而引发该处山体滑坡的可能性,而故意选择该地点,对此可能性一般人所不能认识。其它的条件和上述案例完全相同。--恐怕大多数的人的观点又会认为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且成立了故意杀人意义上的手段和死亡结果之间的关系。

上述案例结论的明显不同仅仅是因为被告人主观对于危害的发生可能性有无认识。而被告人主观对于危害的发生可能性有无认识却是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中主观罪过的内容。

这里的问题在于---为什么于被告人的主观方面的活动会影响到对犯罪客观方面因果关系有无的评价?

我个人的理解是:上述矛盾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犯罪构成中的主观方面把犯罪故意分为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层次,认识因素是对行为造成危害发生的必然性或者可能性的认识。意志因素是在认识因素的基础上对危害发生的希望或者放任的心理态度。两者统一就是罪过。

我认为被告人的认识因素应该进一步区分为事实认识和违法性认识。事实认识是对犯罪构成事实的认识,包括对于行为性质、对象、时间、地点、手段、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但是不包括对于违法性的认识。

现在进入正题:我认为事实认识不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而是应该归入犯罪客观方面来进行评价。因为被告人对于危害发生能否认识是一种客观事实,并不以被告人的意志为转移,换句话说--就是行为当时的客观环境和被告人的辨认能力决定了被告人能否认识到上述事实。

如果把事实认识归入犯罪客观方面来进行评价,就能够解决上述因果关系评价中存在的矛盾。

补充一点:关于过失犯罪的事实认识问题更为复杂,限于篇幅不能进行论述,但是我认为过失犯罪同样可以把有关对于事实的认识归入犯罪客观方面来进行评价。

所以我认为因果关系的有无只能从事实上的层面进行评价,而不是事实及法律意义的两层次评价。

也就是说评价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意义的因果关系要从行为人行为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表现来考虑。---一方面要求行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引起危害结果的原因或者条件,另一方面要求行为人对于行为引起危害结果的可能性能够认识,只有这两方面要求同时具备,才能认定成立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这两方面都是对于行为人行为的事实层面的评价,并不涉及法律层面的评价。

具体通过以下来评价:

1、首先客观上判断行为人行为的外在表现是否是引起危害结果的原因或者条件---基于一般人的标准,以条件说为依据

这里说的行为的外在表现包括行为的对象、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因素

我上述举的---行为人甲与乙有仇,一日在山脚下将乙的腿打断,致乙无法自由活动,后甲离开。当日由于山洪引发山体滑坡造成乙死亡---例子中如果不评价甲的能否明知山体滑坡的事实,显然甲的行为至少是乙死亡的条件。

2、进一步判断行为人的行为内在表现即主观上能否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依据我上述观点,借鉴相当因果关系说

如果甲对于山体滑坡的事实不能认识,则因果关系要件欠缺,不能认定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如果甲对于山体滑坡的事实能够认识,则因果关系要件满足,可以认定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19日 20: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第三者相关文章
  • 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三个步骤
    认定刑法因果关系的三个步骤为:1.每个条件对结果发生原因力大小;2.行为人的主观上的过错;3.客观归则:行为是结果的条件、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相当关系以及结果的发生是行为制造的法律所不允许的风险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2024-05-11
    364人看过
  • 介入因素对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影响
    介入因素是否对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影响,要进行判断,主要考虑以下情形,综合判断后认定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1、行为人实行行为导致结果的危险性大小,危险性大,则该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2、介入因素异常性的大小。介入因素太异常,则表明最初的实行行为与结果可能无因果关系,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否是前行为引起的,如果介入因素是实行行为必然、经常引起的,无异常性,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与前行为无关,应从一般人社会生活上的经验,概率高者,异常性小,概率低者,异常性大;3、介入因素本身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作用大,则表明最初实行行为与结果无因果关系。介入因素异常的分类(1)自然因素即自然条件的偶发性发生而偶发性的介入,而导致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2)他人因素即犯罪行为人以外其它非自然因素的介入而致使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更多的是强制以人的行为的介入。(3)被害人自身行为指被害人在躲避犯罪行为人侵害时积极做出的一种行为,
    2023-08-12
    371人看过
  • 非法侵入住宅罪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非法侵入住宅必然影响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因而我国刑法把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刑法因果关系历来是刑法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刑法因果关系包含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其和自然科学中所说的因果关系不完全一致,而应当从规范立场出发加以判断,即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在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上,首先应当从条件关系的角度出发,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范围,然后从经验法则的立场出发,判断具体犯罪构成中所要求的因果关系。关于刑法因果关系论的研究对象,在我国刑法学理论上存在争议,主要的争议还在于必然因果关系说与偶然因果关系说。刑法上必然因果联系,是指危害社会行为同危害社会结果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形式在刑法中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危害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合乎规律、必然地引起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二是客观上已存在发生某种结果的危险的情况下,尽管危害行为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某种结果
    2023-06-11
    304人看过
  • 刑法的因果关系的形式包括什么?
    一、刑法的因果关系的形式包括什么?包括以下几种:(1)一因一果。这是最简单的因果关系形式。指一个危害行为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一个危害结果。司法实践中,这种因果关系形式较为容易认定。(2)一因多果。一因多果是指一个危害行为可以同时引起多种结果的情形。在一行为引起的多种结果中,要分析主要结果与次要结果、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这对于定罪量刑是有意义的。(3)多因一果。多因一果是指某一危害结果是由多个危害行为造成的。它最明显的表现有两种情况:一是责任事故;二是共同犯罪。(4)多因多果。多因多果是指多个危害行为同时或先后引起多个危害结果。其典型表现形式存在于集团犯罪中。二、因果关系的基本特点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因果关系作为客观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们主观为转移。2、因果关系的特定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
    2023-04-29
    382人看过
  • 刑法因果关系与罪责是什么
    罪刑相适应原则
    一、刑法因果关系与罪责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法。当危害结果发生时,要确定某人应否对该结果负责任,就必须查明他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与该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法。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法。因果关系作为客观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们主观为转移法。2﹑因果关系的特定性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法。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定性表现在它只能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法。3﹑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法。原因必定在先,结果只能在后,二者的时间顺序不能颠倒法。在刑事案件中,只能从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危害行为中去查找原因法。4﹑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刑法因果关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法。在刑事案件中,危害行为能引起
    2023-06-19
    210人看过
  • 刑法因果关系错误几种情况
    一、刑法因果关系错误几种情况所谓因果关系的错误,是指行为人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的情况。因果关系的错误又可以分为三类:1)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是指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由于故意的认定不要求行为人明确认识因果发展的具体样态,而只要求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即可。所以,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并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2)事前故意,是指行为人误认为第一个行为已经造成危害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了第二个行为,但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发生的情况。例如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打击,造成乙休克之后,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毁灭罪证,将乙扔到水里(掩埋、碎尸或者扔下悬崖等等),实际上乙是死于后一行为。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这种情况下,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注意:与事前故意相
    2023-04-12
    376人看过
  •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过失杀人案例
    一、如何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一)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二)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三)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
    2023-11-20
    58人看过
  • 进一步理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确认
    一、进一步理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确认1.刑法因果关系首先是一种联系。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和其它的事物相互联系着的。2.刑法因果关系是一种人的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因为只有人的行为才能给予法律上的评价,自然力或者动物力纵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果,也不能以刑法来处罚它们。3.人的行为是有主观罪过的行为,才能成为刑法上的原因,如果没有主观罪过,人就不能对他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自然不能认为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虽然我们在研究和司法实践中认定因果关系时,应考虑各种事实的条件,但只要被确定为刑法上的原因的人的行为,则必然有主观上的罪过。二、刑法中因果关系和条件有什么不同《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的是犯罪法子的危害行为造成了一个危害结果,而两者之间属于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通常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主观为转移;表现为人的
    2023-10-31
    224人看过
  •  刑法观点:犯罪成因与刑罚轻重关系
    本文介绍了犯罪行为中窝藏和销售赃物的刑罚规定以及我国对洗钱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进行的修改和扩大。根据修改后的法律规定,对于本罪的法定刑没有增加,但对于几类特殊犯罪的赃物犯罪规定了新的罪名,同时也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法定刑增加了一档,使刑法体系中的财物犯罪各罪名的刑罚幅度相一致。犯罪行为包括窝藏和销售赃物,如果被定罪,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也可以被处以单处罚金或者并处刑罚。修改后,对于本罪的法定刑没有增加,对于几类特殊犯罪的赃物犯罪规定了新的罪名洗钱罪,并且法定刑设定了两档,明显高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进行扩大,由三种罪名扩大为七种。也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法定刑增加了一档,使刑法体系中的财物犯罪各罪名的刑罚幅度相一致。 【 刑 法 大 修 】 洗 钱 罪 、 窝
    2023-10-11
    186人看过
  • 刑法中认定因果关系三步骤的解析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只是研究某种行为是否某种结果的原因,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而不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对危害结果的认定。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1.客观性:因果关系的有无,只能依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判断,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2.顺序性: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而不可能颠倒。3.相对性:原因可能是其他现象的结果,结果可能是其他现象的原因。4.规律性:原因与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5.复杂性:存在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等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7-04
    122人看过
  •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规定内容有哪些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是有差别的,它不是作为一种规律来指导人们实践的,而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复原追溯。所谓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为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存在于符合构成要件的危害行为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能够影响刑事责任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虽然不是构成要件的组成部分,但它联系着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对定罪量刑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有无决定着刑事责任的有无,其联系程度刑事责任的程度,它是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客观根据。虽然客观上出现了现实的危害结果或危险状态,也查明了某种危害行为,并不能由此要求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还必须明确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是怎样引起危害结果产生的,即必须考察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一种外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其有无的判断标准是存在与危害结果外部的危害行为是否通过干预特定法益内部正常的变化过程,促使法益内部存在的出
    2023-06-12
    104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刑法因果关系是什么
    一、交通肇事罪刑法因果关系是什么依据我国现行律法条文所明确规定的,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过程中,我们必须客观评估并确定各类行为对事故引发和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所占有的比重。具体而言,只有那些与事故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行为,在事故中所扮演的角色才会被视为重要的考量因素。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因果关系的界定。为了准确判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他们的行为必须与事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在进行交通事故认定这一技术性工作时,我们只需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确实成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即可。依照必要条件原则,只要某一情况满足了导致结果发生所需的所有必要条件,那么该情况便可被视为实际原因。2、其次,我们需要确定直接原因。行为人的行为如果真实且充分地引发了交通事故及其损害后果的发生,那么这种行为便构成了事实上的原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接原因。在进行交通事故认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明确记载事故发生的直
    2024-03-26
    98人看过
  • 如何区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和条件
    一、如何区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和条件根据我国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阐述,所谓的“因果关系”,其具体含义主要是由违法行为引发的实际危害导致形成了某种有害后果,并且,这两种现象之间所存在的实际上是引起者及其被引者的相互关联性。一般的来说,因果关系本身具有绝对的客观性质,无论人类的主观意愿如何改变,都无法对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人类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由于某种原因最终导致了某种不良倾向的产生,然后又由于这个原因进一步导致了相应的负面消极结果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如何区分刑事扣押与查封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常常会为了防止案件当事人处分、转移财产而将涉案财产进行扣押或对涉案人员的财务、场所
    2024-04-10
    129人看过
  •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司考真题答案解析
    甲在乙骑摩托车必经的偏僻路段精心设置路障,欲让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丁骑车经过该路段,丁果真摔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有罪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间接正犯【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只有在一般情形中,依照当时当地的社会观念,普遍认为也能发生同样结果的,才能认定有因果关系。在本案中,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因此,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同时,甲主观上有杀人故意,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选项B正确。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属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在本案
    2023-11-28
    65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第三者
    词条

    通常情况下,第三者被定义为破坏别人家庭的人和合法夫妻关系的人。 如果第三者是明知道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或者以夫妻名义与有配偶者共同生活的,构成重婚罪,会坐牢。... 更多>

    #第三者
    相关咨询
    • 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因果关系的区别是什么?如何界定刑法因果的关系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07
      对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因果关系的区别,早有学者提出,如有学者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先验范畴的因果律不同,与自然科学的必然性因果法则不同,而与历史学的个别因果关系的因果意义是相同的。刑法学的认识目的是关于个别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但是刑法因果到底是什么,应如何界定?本文从刑法本身的目的、任务以及机能出发,区分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联系以及事实因果关系,认为刑法因果关系是由立法者所评判,而表现为人的行为与其造
    • 法律问题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有何异同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08-22
      因果关系是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原因是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而被某一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在法律关系中,因果关系,可以简单地解释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的是民事行为和该民事行为引起的后果之间的关系;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的是犯罪行为和该行为引起的后果之间的关系。谢谢阅读!
    • 刑法因果关系如何认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14
      ①刑法上因果关系只是研究某种行为是否某种结果的原因,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而不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对危害结果的认定。 ②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 ③一个危害结果可能由数个危害行为造成。
    • 刑法是怎么规定的因果关系的?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08
      刑法以其自身的目的、任务和机能,而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以此为出发点,对社会中人的行为和危害结果进行评判。在现实中,一般都是先有危害结果的发生,然后根据危害结果和各种事实,查明案件,分析事实因果关系联系,从中判定什么样的行为应对此危害结果负责,这即是一个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过程。在认定因果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刑法上因果关系只是研究某种行为是否某种结果的原因,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
    • 在刑法中因果关系怎么判
      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30
      刑法以其自身的目的、任务和功能,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以此为出发点,判断社会中人民的行为和危害结果。实际上,一般是先发生危害结果,然后根据危害结果和各种事实,查明案件,分析事实因果关系,判断什么行为对危害结果负责,这是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过程。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只是研究某种行为是否有结果的原因,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行为与结果本身的研究;它不能取代对有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