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审理阶段与最终裁决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7 08:44:48 193 人看过

行政诉讼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所谓两审终审制是指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才能终结的审判制度。一个行政案件,经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后,如果当事人提起上诉,该行政案件还要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一次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才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行政诉讼二审终审不服怎么办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法院终审裁判认为有错误不服的,可以申请再审,相关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九十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第九十一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五)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六)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七)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八)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二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或终审程序,是指上级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其下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而提起的上诉案件进行审判的程序。人民法院对第二审行政案件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行上诉。

第二审程序不是每个行政案件的必经程序。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当事人认为其裁判正确,或者在法定上诉期限内没有提起上诉,便不会引起第二审程序的发生。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联系:

1)当事人在第一审、第二审中提出的诉讼主张,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第二审程序中的诉讼法律关系是第一审诉讼法律关系的继续和发展,诉讼当事人没有改变。

3)第二审程序和第一审程序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正确、及时地处理行政案件,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一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继续和发展。如果第一审程序中审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则第二审程序的工作就容易做,只要驳回当事人的上诉、维持原判即可。否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就需要改判或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区别:

1)审级不同。第二审程序和第一审程序是两个不同审级的审判程序。第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的起诉并对其进行审判的程序;第二审程序则是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的上诉并对其上诉的案件进行审判的程序。上诉必须是向作出第一审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如果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当事人可以依法行使上诉权;但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第二审程序即为终审程序,当事人对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不得再行上诉。

2)审判对象不同。第一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审判的对象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第二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审判的对象不仅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且包括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裁判。

3)审判程序引发的缘由不同。第一审程序是由于行政管理相对一方不服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行使起诉权而引起;第二审程序则是由于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裁判行使上诉权而引起。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一方当事人只能是行政管理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提起上诉的当事人可以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也可以是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还可以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4)审结期限不同。第一审判决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二审判决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

5)审理方式不同。人民法院对第一审行政案件不能进行书面审理,而对第二审行政案件,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事实清楚,则可以进行书面审理。

6)审判结果不同。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审理终结的行政案件,只能以判决的方式结案;而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审理的上诉案件,则可作出判决,也可作出裁定。第一审判决的形式包括判决维持、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第二审判决的形式包括维持原判和依法改判,并可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第二审程序在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保障行政诉讼当事人享有上诉权,上诉是法律赋予诉讼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的第一审裁判,有权依法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通过第二审程序审查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判的正确性,合法性,以上诉权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和合法权益。同时,第二审程序还可以使诉讼当事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未作的陈述或未提供的证据得到陈述和提供的机会。

2)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通过第二审程序,纠正第一审裁判中的错误。由于我国人民法院在第二审程序中,既审查下级人民法院的行政裁判在适用法律上有无错误,也审查下级人民法院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是事实审也是法律审。所以,上级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第二审程序,对上诉行政案件进行事实和法律两方面的全面审查、使有错误的第一审裁判得以纠正。

3)有利于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使诉讼当事人的意见和要求能够得到更全面、更慎重的考虑,从而尽量避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人民法院的错误裁判而蒙受损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监督和检查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加强审判监督,总结工作经验,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行政审判权,上级人民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可以发现和纠正下级人民法院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法规和审判作风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行政审判工作水平和办案质量。

5)有助于行政诉讼当事人服判息诉,减少纠纷和缠讼,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因此,行政诉讼的上诉是指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尚未生效的行政裁判,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状,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诉讼制度。

上诉是基于上诉权而提起的,无论第一审人民法院的行政裁判是否正确,诉讼当事人都有权提起上诉。只要依法提起上诉,就必然引起第二审程序的发生。上诉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这是由我国的审级制度决定的。当事人有权自己决定是否上诉,任何人不得限制和剥夺。保证当事人自由行使这项权利,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严格依法办案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理好上诉案件,也是保护办案质量的重要环节。

按照我国的审级制度的规定,诉讼当事人对于地方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诉讼当事人不服,不得提起上诉。

上诉行政案件的当事人一般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所谓上诉人,是指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当事人。所谓被上诉人是指提起上诉一方的对方当事人,即上诉人的对称。上诉人是第一审案件的原告时,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是被上诉人;上诉人是第一审案件的被告时,作为原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被上诉人;上诉人仅仅是第一审案件的第三人时,应将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和原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均作为被上诉人;如果第一审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都提起上诉的,他们既是上诉人,又互为被上诉人,实践中一般均称之为上诉人,而不再称其为被上诉人,法律文书也不必再列他们为被上诉人。因为只要将双方均列为上诉人,他们的法律地位就已经明确了。

诉讼当事人提起上诉是第二审程序发生的必要前提,但不是所有的上诉都能够引起第二审程序的发生。只有合法的上诉才能引起第二审程序的发生,也就是说,上诉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则上诉不能成立。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当事人的上诉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当事人行使上诉权提起上诉,依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法定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服第一审判决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也是有权提起上诉的人,委托代理人必须经被代理人的特别授权,才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可以提起上诉的有“起诉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两种裁定。这两种裁定只影响原告的诉讼权利,因此,不服第一审裁定有权提起上诉的当事人只能是原告,不能是其他人。原告是公民的,包括其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原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包括其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被上诉人必须是提起上诉的对方当事人,他可能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也可能是第一审程序中的被告或第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19: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诉讼当事人相关文章
  • 审理判决阶段刑事诉讼流程怎样?
    人犯罪被抓了,就会被法院依法判刑,只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法院究竟是怎样判刑的,要经过哪些流程,对很多人而言,仍是一个谜。那么当法院审判公诉案件时,究竟走了哪些流程呢?法院审判公诉案件的流程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抓捕后,经过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和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后,确有犯罪嫌疑的,就会检察院告到法院,而法院在立案后,就会依照程序审理案件。通常情况下,法院审理案件都需要经过以下程序:1、法院对公诉案件进行庭前审查。对于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法院并非必须立案审判的,而是要审查是否需要立案,因为某些情况下,法院也可以不受理案件。如对于不属于本院管辖或者被告人不在案的,应当决定退回人民检察院。2、审判人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当出现案件影响大、案情复杂、证据材料繁多等情况时,法院的审判人员(法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2023-05-01
    214人看过
  • 析行政复议终局裁决与司法最终裁判的关系
    行政复议终局裁决,是指法律规定由行政复议机关最终裁决行政争议,从而排除司法审查。司法最终裁判是指任何行政案件(不论是否经过行政复议)都能进入诉讼程序,司法裁决才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在我国,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复议终局裁决分为两种:一种是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能申请复议,不能向法院起诉,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另一种是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但只要申请了复议,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以及《行政复议法》中均有相关规定。我国法律赋予了行政复议机关一定的终局裁决权,其理由在于:1.一些行政争议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有专门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由他们解决此类行政争议要比法官更具优势。2.避免司法权对行
    2023-04-24
    296人看过
  • 审理阶段的两种处理方式:终止审理与中止审理
    终止审理与中止审理不同。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原因不同。终止审理缘于审理中出现不应当或者不需要继续进行的情形,而中止审理则是因为出现了使得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不可抗拒的情况;(2)法律后果不伺。终止审理后,诉讼即告终结,不再恢复,而中止审理只是暂停诉讼活动,一旦中止原因消失,即应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处理办法如果上文中的第1、3、4种情况都是没有办法的,你只能等。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因为犯罪嫌疑人在法院没有判决之前不能认为其犯罪,因此不能要求公安机关进行缉拿。我国法律对于刑事案件没有缺席判决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发现当事人下落不明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刑法》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察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察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
    2023-07-16
    68人看过
  • 民事诉讼终审阶段申诉期限为多久?
    民事诉讼终审后申诉的期限是:当事人一般需要在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再审申请;如果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当事人需要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再审申请。查起诉阶段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移送到检察院,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起诉后,应当通知被害人,告知被被害人有权利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检察院应当将附带民事诉讼的诉状与公诉书一起移送人民法院。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单位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检察院应当在公诉书中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而不需要另行提出附带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第二百零七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2023-08-13
    439人看过
  • 行政诉讼第一审庭审程序包括哪些阶段
    1、起诉阶段。在该阶段,原告要写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2、受理阶段。在该阶段,法院要对起诉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案件决定受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3、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各种诉讼文书的提交和发送,有以下几个环节:(1)、法院要组成合议庭,要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2)、被告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和有关材料,法院再向原告发送答辩状副本;(3)、法院为诉讼进行其他准备工作。4、开庭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重点是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法庭的审理形式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不需要当事人到场)。5、判决阶段。经过审理,法庭查明了事实,依法作出判决。6、执行阶段。判决后,当事人在法定的期限内不上诉的,判决生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
    2024-04-17
    112人看过
  • 行政诉讼要经过哪些阶段
    1、起诉阶段。在该阶段,原告要写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2、受理阶段。在该阶段,法院要对起诉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案件决定受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3、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各种诉讼文书的提交和发送,有以下几个环节:(1)、法院要组成合议庭,要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2)、被告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和有关材料,法院再向原告发送答辩状副本;(3)、法院为诉讼进行其他准备工作。4、开庭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重点是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法庭的审理形式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不需要当事人到场)。5、判决阶段。经过审理,法庭查明了事实,依法作出判决。6、执行阶段。判决后,当事人在法定的期限内不上诉的,判决生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经过行政诉讼是否还按非诉执行经过行政诉讼后,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生效后,被执行人要按判决书的判决结果执行,所以不能按非诉执
    2023-07-25
    323人看过
  • 行政诉讼阶段如何列被告
    行政诉讼中列被告的办法:如果当事人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则将作出该行为的行政机关列为被告;如果该行为经复议,而复议机关作出维持的决定的,则将作出该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列为共同被告;如果复议机关作出改变的决定,则仅将复议机关列为被告。行政诉讼阶段一审审限是多长行政诉讼一审一般为6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
    2023-07-27
    486人看过
  • 债权人诉讼阶段能否申请参与执行阶段的分配
    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尹某因经营肉鸡养殖厂,向郑宏赊购饲料,共欠货款183240元。尹某在支付了部分货款后,尚欠53000元货款未付,并于2010年11月20日向郑宏出具欠条一张,约定于2012年12月30日前支付剩余货款。经郑宏多次催促未付而成讼,经法院调解尹某同意于2014年6月30日前支付货款53000元并按年利率6.15%计付利息,计算时间自2013年1月1日起至货款清偿日止。逾期仍未付,郑宏无奈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经法院调查发现,尹某系某中学退休老师,每月工资3700多元。2014年9月法院遂依法裁定每月提取其工资2500元用以偿还所欠货款。此时处于诉讼阶段,尚未取得裁判文书的温方得知法院正在执行被执行人尹某的工资,遂向法院提出参与分配的申请,请求保留其享有的债权比例。【分歧】已由法院扣划、提取的被执行人的工资收入,尚未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温方能否参与分配?对此,出现了三
    2023-06-08
    101人看过
  • 离婚流程:单方向法院起诉分为三个阶段:起诉阶段、审理阶段、判决阶段。
    1、法院起诉离婚程序的起诉阶段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离婚案件起诉时,起诉者应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和副本。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案件,诉讼离婚程序也随即开始。2、法院起诉离婚程序的审理阶段审理,是指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程序,到做出判决前所作的一切调查工作的总和。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分为审理前的准备、调解、开庭审理三个阶段:1)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在收到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的5日内将诉讼状副本送达给被告,被告在收到诉讼状副本的15日内应提出答辩状;审判人员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更换不符合起诉或应诉条件的当事人,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依法进行诉讼保全或先行给付。2)调解。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后,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使当事人消除分歧,互相谅解,从而
    2023-08-17
    152人看过
  • 民事诉讼审判的审理阶段是几级?
    民事诉讼审判一般实行两审。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一般都是采用两审终审制。但是也存在特殊情形,就是在二审过后,如果案情中仍然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那么就可以申请对案情进行再审。除此之外,也有部分特殊案件实行的是一审终审。民事审判具体采用哪种审判,还是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判断。《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了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规范审判监督程序,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2007年10月28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结合审判实践,对审判监督程序中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解释:第一条当事人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内,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所列明的再审事由,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第二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的申请再审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
    2023-07-20
    185人看过
  • 对行政诉讼起诉条件的审查分为哪两个阶段
    一、对行政诉讼起诉条件的审查分为哪两个阶段1、我国人民法院对于行政诉讼起诉条件的审查一般分为初步审查以及全面审查两个阶段。《行政诉讼法》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的条件包括: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且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二、行政诉讼中,受案范围与受理范围之间的区别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行政案件的范围,主要是解决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哪些行为拥有司法审查权力。行政案件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行政相对人的起诉,经审查后认为符合起诉条件而决定予以立
    2023-05-22
    165人看过
  • 一审判决后上诉二审是否终审?了解诉讼程序的最终裁决要点?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如果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是否进行再审由人民法院决定。【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审判决后上诉二审是否终审?了解诉讼程序的最终裁决要点?点击#找律师#,可以选择同城、领域、是否在线以及电话咨询服务!!私密咨询个人法律问题。快速解决你的困扰!找到合适且靠谱的律师,一定要用对方法:一、看律师事务所。二、看律师的名气和律师以往的成绩。三、当你确定要找哪位律师后,不妨与律师直接接触。四、在与律师办理委托手续前,应看律师有无持司法局颁发的执业证书,避免受骗上当。五、当你确定要委托哪位律师,律师也愿意接受委托时商谈律师费用。六、办理委托手续,经律师与当事人协商一致后,就应办理委托手续,明确委托事项及代理权限
    2023-12-14
    269人看过
  • 调解,裁决阶段
    仲裁调解
    (首席)仲裁员:对本案进行小结,就双方争议焦点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必要时可休庭合议)(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本着自愿,合法的原则先行调解。请问各方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申诉人:被诉人:第三人:(2)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员当庭宣布调解书,并制做调解书当庭送达各方当事人,同时宣布闭庭。(3)如果当事人均不愿意调解或调解不成,首席仲裁员直接宣布休庭进行评议。(4)继续开庭,然后宣布裁决,如不服本裁决,当事人有权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第****法院起诉。询问各方当事人是否听清。(今天是口头裁决,本委将在五日内将仲裁裁决书送达各方当事人。当庭不宣布裁决的,告知当事人等候通知)(5)各方当事人及代理人阅读,补正仲裁庭笔录并签字盖章。(6)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庭现在闭庭。如没有当庭裁决的,应为“休庭”。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有哪些异
    2023-08-18
    210人看过
  • 诉讼阶段和执行阶段的区别有哪些
    诉讼阶段和执行阶段的区别具体如下:1、范围不同,可以诉讼的案件范围大于仲裁案件的范围;2、效力不同,仲裁具有契约性、自治性;3、程序不同,仲裁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得基础上订立的在纠纷发生时按照协议的约定向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处理案件的专门法律活动。刑事诉讼阶段有哪些1、刑事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侦查指由特定的司法机关(检察院)或者行政机关(公安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起诉有两种,包括公诉和自诉;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于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
    2023-08-02
    139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参加人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行政行为而与国家行政机关发生法律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诉讼,并受法院判决约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原告是指因行政行为受到侵害,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更多>

    • 诉讼阶段,诉讼终审判决不服,怎么办
      甘肃在线咨询 2021-11-04
      民事终审判决后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双方为公民的,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得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
    • 法院行政诉讼审理阶段过程如何走?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29
      法庭审理后的工作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审理完毕,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应当仔细阅读法庭笔录,经确认无误后在笔录上签名,代理人同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有关证据材料和书面代理意见。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后,如果不服一审判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上诉期间为从判决书送达后的第二日起15日内。
    • 仲裁裁决执行阶段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03
      仲裁裁决执行是争议双方当事人对已送达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书,在规定的期限内应自动履行。按照中国法律,国内的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被执行人户籍所在地(或被执行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方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被执行人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涉外仲裁机关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
    • 行政诉讼受理阶段受理期限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2-15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之规定,行政 诉讼时效应当分为以下两种: 1、一般 诉讼时效。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
    • 如何进行仲裁的阶段审理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1-29
      一、受理阶段。 二、组庭阶段。 三、开庭审理阶段。 四、仲裁程序的阶段:裁决阶段仲裁庭在将争议事实调查清楚、宣布闭庭后,应进行仲裁庭评议,并按照评议中的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