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生性骚扰会进监狱吗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针对性犯罪的规定,性骚扰并不构成犯罪,所以并不会被判刑,但是如果性骚扰的程度构成了强制猥亵,则构成强制猥亵罪,应当按照强制猥亵罪来定罪量刑。因为性骚扰的定义较为广泛,为了保持刑法的谦抑制性,不适合将所有的性骚扰都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可以诉诸侵权。
二、性骚扰判刑标准是什么?
性骚扰判刑标准,是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 【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罪】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根据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猥亵儿童的行为往往不仅给被害儿童造成了身心伤害,同时也对被害儿童的近亲属带来较大痛苦,因此在对猥亵儿童行为进行处理时,也要将此现实状况一并考虑。凡具有以下猥亵儿童的情形之一的,应当以猥亵儿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一年内猥亵儿童两次以上或一次猥亵儿童两名以上的; (二)采取暴力、胁迫或以之相威胁等方法强制猥亵儿童的; (三)猥亵儿童致使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损伤的; (四)猥亵儿童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如严重损害儿童心理健康,造成被害儿童近亲属精神错乱或自杀的等等。
三、性骚扰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儿童的隐私权和精神纯正权。所谓精神纯正权,是指善良操行和作风的养成权。易言之,是在操行作风养成中不受不正当教唆的人格权。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儿童,即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包括男女孩。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满足性为目的,用性以外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猥亵的手段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性骚扰的行为,显然是严重侵犯了他人人身权益的行为,相关事项的认定上,一方面是需要严格基于实际的犯罪事实后果来进行认定,另外还需要区分不同的情节来认定是否达到立案标准,未达到立案标准的可以行政处罚。
-
被男生摸私处算性骚扰吗
138人看过
-
告男朋友性骚扰犯法吗
230人看过
-
民法保护男性不受性骚扰吗
83人看过
-
女生骚扰男生算违法吗
364人看过
-
女生在硬卧下铺遭陌生男子骚扰,碰到性骚扰如何处理
107人看过
-
男的抱下女的腰,算性骚扰吗
451人看过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是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以剥夺或限制罪犯的人身自由来发挥法律赋予的职能作用。 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科学、文明、有效的教育管理,矫正罪犯行为恶习,引导罪犯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基本职业技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为... 更多>
-
醉酒后进入男性房间骚扰属于性侵害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3-10-041、定罪。法律上对于醉酒是不能免除刑事处罚的,该醉酒人的行为构成了侮辱、猥亵妇女罪,可以按照法律定罪,因后果并不严重,一般应在三年以下处罚。 2、同时醉酒虽然不是法定量刑情节,但是实际中的话法官往往会综合予以判断,进行考量,可能会适当从轻判处。
-
被已婚男人性骚扰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5您所咨询的问题,正是我曾经所办理过的事情,本人A律师,系XX会员,XXX日生,原籍枣阳市XX人,祖籍河南唐河县人.执业20年来,受当事人委托,办理了大量的疑难复杂案件,共计600余件,其中办理民事行政案件35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追索赔偿6000余万元。A律师刑事案件250余件,所办理的刑事案件中,二审改判死刑为死缓、无期徒刑的案件30余件,被宣告无罪的12件,被判处缓刑的90余件,
-
男医生性骚扰可以要求女医生赔偿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29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人身损害中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如下两个方面场合:1.侵害生命权对其近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的救济。2.侵害健康权对其本人或其亲属所造成精神痛苦的救济。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上,由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规定明确的赔偿标准、最高和最低限额,因此如何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的数额,是审判实践遇到的一个十分复杂而且是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以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的问题。精神损害不同于财
-
性骚扰如何进行诉讼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14在面临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性侵指控时,当事人有权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警方是否对此类案件展开调查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任何犯罪行为都需要有力的证据来还原事件真相。虽然部分案件中可以通过现场勘查获取重要线索,但对大部分案件来说,案件相关的证据仍然主要依赖于举报者的陈述和提供。若缺乏充分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达到立案标准,那么案件将难以进入后续侦查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