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认定为肇事逃逸的规定: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有哪些情形不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不被认定肇事逃逸的情形如下:
1、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肇事逃逸逃逸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
151人看过
-
探究交通肇事逃逸责任的分配
266人看过
-
探究交通肇事逃逸的发生原因
399人看过
-
探究肇事逃逸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199人看过
-
探究哪些情况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238人看过
-
醉驾肇事逃逸:违法必究
225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肇事逃逸逃逸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广东在线咨询 2021-09-29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以后,事故车辆的驾驶人逃离现场,脱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有效控制范围,达到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如果驾驶人离开现场,其目的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其他目的,例如执行任务的特殊车辆事故后必须离开现场,履行法定职责;事故车辆驾驶人为了躲避死者亲属的殴打,驾车离开现场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等等,就不能认定为逃逸。只有其离开现场的目的是逃避可能的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责任,即使是其假想
-
肇事逃逸后会被什么样的法律追究云南在线咨询 2023-11-16肇事逃逸当天一般是不会被查到的,因为对于肇事逃逸的,需要对案件进行侦查,而案件的侦查是需要时间的,通常会花费几天的时间,但是如果快的话,当天查到也是有可能的。
-
按照法律规定肇事逃逸怎么追究?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27面对肇事逃逸时间当事人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即可。在交通事故当中,肇事逃逸的当事人按照相关法律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对于造成人员伤亡的案件,当事人还需要被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并且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当事人也需要缴纳一定的罚款。
-
肇事逃逸构成轻伤的追究法律责任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30肇事逃逸致人轻伤的可能会被拘留。法律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所以是否被拘留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处理事故的交警觉得予以拘留,则肇事者会被拘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