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9 14:42:54 442 人看过

公益案件往往涉及面广,取证难,诉讼成本高,受侵害的单独个人往往难以去进行诉讼维权,而其他组织维权则又面临着于法无据的尴尬。针对这一情况,本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第五十五条建立了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其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对于环境侵权、食品安全事故、销售商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等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提供了救济途径与依据,但本次修改对于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至于哪些属于“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程序等问题尚需配套法律法规予以完善和细化。

一、检察院公益诉讼是什么意思

公益诉讼,就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两类。检察公益诉讼就是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益诉讼。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行政公益诉讼与一般行政诉讼的区别

1、一般行政诉讼要求起诉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法律关系的当事人,而行政公益诉讼则不要求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不要求是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2、一般行政诉讼的结果是由当事人来承担的,即由原被告双方或者第三人来承担。但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却可能不承担诉讼的结果。

3、一般行政诉讼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诉讼,而行政公益诉讼则是为了国家或者社会的公众利益。

4、一般行政诉讼中原告可以相应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不能处分诉讼权利,在其提起诉讼后,只能退出诉讼,而不能申请撤回起诉。

5、一般行政诉讼中诉讼是行政行为已经对原告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行政公益诉讼具有明显的预防性质,即对公益的损害不需要实际发生,公众利益虽没有受到现实侵害,但只要根据一般理性人的判断,某行政行为在经过一定时间或某条件成就后,就将给社会公益造成实际损害的,公民就可对该不法行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8日 23: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公益诉讼相关文章
  • 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时限制度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6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而《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第三十五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从以上法律规定看,两者规定不一
    2023-02-18
    314人看过
  •  诉讼第三人权益保障制度
    非被告方因非自身原因未参与诉讼,但证据表明判决、裁定或调解书部分或全部内容错误导致其民事权益受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若经审理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则应改变或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若诉讼请求不成立,则应驳回诉讼请求。如果第三人因为一些非他自身的原因没有参与诉讼,但是证据表明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是错误的,从而导致该第三人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那么该第三人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审理,人民法院成立诉讼请求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什么是第三人撤销诉讼?第三人撤销诉讼是指第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法院请求撤销原先已经发生过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等法律文书的诉讼程序。第三人在撤销诉讼中所主张的权益应当是与原先的诉讼没有关联的,且该权益已经在原先的诉
    2023-11-12
    276人看过
  • 公益金制度
    公司利润
    公益金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一项权益,亦称集体福利基金。中国企业长期以来要为企业职工的生活福利直接承担一部分责任,考虑到这个因素,中国公司法特别规定了公司法定公益金制度。根据《公司法》第177条第1款的规定,公司利润缴纳当年所得税后,提取法定公积金的同时,应提取利润的5%至10%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同时,公司法对法定公益金的用途也作了具体规定,《公司法》第180条规定:公司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本公司职工的集体福利。一般来说,主要用于兴建职工宿舍、托儿所、食堂等公共福利设施,但其所有权仍归属企业的所有者。
    2023-06-05
    391人看过
  •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构建
    近年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可以说是行政公益诉讼最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实现对我国环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我国行政法治的健全和环境法治的建设。如今,对环境行政诉讼存在的价值学界已没有分歧,但在具体的制度构建方面仍是莫衷一是,故笔者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一)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启动模式选择目前,对行政公益诉讼的启动模式,学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第一,一元启动模式。即将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权仅授予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行政机关侵害社会公益的行为进行起诉。第二,二元启动模式。行政公益起诉权除了赋予检察机关外,还应扩展至自然人、组织(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如社会公益组织等)。笔者认为,我国应该采用二元的启动模式。首先,采用二元的启动模式是由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特点决定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保护对象———环境具有广泛性特点,由某一具体的主体承担诉讼义务,保护力度肯定是有限的,采用二
    2023-06-07
    343人看过
  • 公益诉讼制度破解大规模侵权难题
    针对消费者维权举证难的现实问题,新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为新消法)第23条第3款规定: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此即由被告经营者自证清白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也是撬动消费者维权难问题的杠杆支点。按照上述制度设计,当消费者就技术含量较高、举证能力较弱的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的质量提出异议时,消费者仅需提供所购商品或服务存在质量瑕疵的初步证据,而无需深入研究该产品或服务的专业知识,也无需自费委托专业鉴定机构予以鉴定。但经营者有义务提供具有真实性、合法性与关联性的证据,以自证清白;否则,就要对原告消费者承担民事责任。因此,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消费者举证难的问题,大幅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追回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的维权窘境有望发
    2023-06-07
    278人看过
  •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含义是如何的
    一、什么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行政公益诉讼,是指检察院、公民及社会组织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虞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公益,而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形式在中国目前还未被立法者所承认,但通过对西方法治国家行政公诉制度的考察和法理思考可知,在中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有理论之基础,现实之需要,也是国际上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特点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虞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或者向特定机关提出请求,由特定机关依法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指被诉行为侵害了或危及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一般并不直接损害原告私
    2023-04-28
    126人看过
  • 法治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考察
    研究行政公益诉讼生成的历史,可发现“行政上的原告资格概念与司法上的原告资格概念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注:王名扬:《法、美、英、日行政法简明教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公益诉讼正是原告资格不断放宽、公民提起行政诉讼的管道越发畅通的产物。关于原告资格的标准,原来英美国家遵循的是“法律权利标准”,意指只有当事人能积极证明其法律权利受到侵害时,才有起诉资格,否则,即使由于行政机关的行为遭受重大损害,这种损害也被认为是没有法律错误的损害,当事人的原告资格不被承认。但到了现代,随着公益遭受侵害的问题越发凸显,“法律权利标准”逐步让位于“利益范围标准”。后一标准的涵义是,当事人针对某项行政决定提起诉讼时,并不要求其利益属法律特别规定的利益,只要申诉人有可能主张受损害的利益处于法律规定或调整的利益范围之内,就可请求司法审查。“利益范围”一语使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和诉讼请求的范围得以拓宽
    2023-06-13
    440人看过
  • 诉权理论与公益诉讼制度如何进行区别
    一是诉权不同于实体权利。诉权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实体权利,具有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的人,未必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之人。二是诉权分为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前者为形式诉权,即当事人提起诉讼或应诉的权利;后者是实体诉权,表现为当事人胜诉的权利。形式诉权是实体诉权得以实现的手段,实体诉权则是形式诉权的目的。从权利的角度看,一般情况下,诉权主体即为民事实体争议主体,此种主体拥有的诉权必然具有完整的双重涵义。但随着商品经济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诉权理论也进一步发展,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相分离,可以由非实体权利主体行使,有学者将其称为诉讼担当,即民事权利或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以外的第三人,对他人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具有管理权,以当事人的身份就该法律关系所产生的纠纷行使诉权,判决的效力及于原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三是司法实践中,客观上存在着诉权行使受阻的情况,如无人
    2023-06-13
    102人看过
  • 论我国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食品安全关涉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幸福生活,也是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前提与保障。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甚至恐慌。2008年三聚氰胺三鹿奶粉事件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公布实施),其实施条例和相关配套制度也很快得到出台。虽然这些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增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责任,但从这些法律法规实施对改变食品安全的现状见效甚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因为《食品安全法》的颁布而得到根本解决。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染色馒头、地沟油、瘦肉精、牛肉膏等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频频亮相,极大地威胁到了人们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从近几年发生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来看,建立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全实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对公益诉讼问题展开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尝试。2011年10月,十一届全国
    2023-06-06
    305人看过
  • 浅析公益行政诉讼制度之司法权的实现
    从现行法律上讲,我国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至今尚未确定公益行政诉讼这一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有关公益行政诉讼的案件却层出不穷,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一条:原告提起诉讼应当符合的首要条件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若干解释》)第十二条: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将相对人原告资格论改为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论,加强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纠正实践中被理解为只有行政行为特定针对的相对人才能成为适格的原告这一想法,并赋予相关受害人的原告资格,扩大了诉权范围。但在司法实践中,公益行政诉讼因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所以胜诉的甚少。一、公益行政诉讼的概念
    2023-06-06
    147人看过
  •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要注意哪些事项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与传统诉讼具有质的差别的新型诉讼制度,它在我国的确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深入细致的理论准备和一定时期的实践探索,且该制度创设本身即包括原告资格范围、被诉对象范围、举证责任、诉讼时效、诉讼费用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和整体架构。(1)起诉资格的拓宽和诉讼请求范围的扩大。为使公益保护获得可诉性,不应苛求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而应将原告范围扩及于任何组织和个人。诉讼请求的范围不应限于对个人损失的弥补和其权利状态的回复,还应要求对社会公益的弥补和保护。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界定为三类:一是民众之诉,指申诉人与本案无直接利害关系,但其利益因为公益致损而最终会受到间接侵害,故法律授权这些个人或组织代表公众提起公益性诉讼。二是受害人之诉,指一方面原告是本案中的直接受害人,另一方面被诉行政行为同时损害或威胁到社会公益,这时法律允许原告提起含有私益内容的公益诉讼,其诉讼请求包括保护
    2023-04-22
    159人看过
  • 周末在法院起诉是否会增加诉讼难度?
    不能。每周双休日以及节假日,人民法院包括立案大厅的工作人员都正常放假。放假期间,法院有人在岗值班,处理紧急情况,但不处理正常的业务。自然,要是在周末去法院起诉的话,虽然可以,但实际因为法院并不办公,最终也无法受理案件。刑事法院周末开庭吗?刑事法院周末不开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即星期六和星期天属于国家规定的休息日,法院不开庭。刑事案件会在审理期限内开庭,适用普通出现的,两个月内会开庭,适用简易程序的,一个月内会开庭。《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七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2023-07-04
    173人看过
  • 《民法典》增加了什么样的“居留权”制度
    1、什么是《民法典》增加的“居住权”制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在《民法典》中增加住房居住权制度,是对居住权的进一步明确,包括居住权的设立、登记和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66条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和使用他人住宅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需要。第三百六十七条设立居留权,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居留权合同。居留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1)当事人的姓名和住所;(2)居住地;(3)居住条件和要求;(4)居留权期限;(5)争议解决办法。第三百六十八条居留权无偿设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设立居留权的,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居留权登记。居留权在登记时确立。第三百六十九条居留权不得转让或者继承。设立居留权的住所不得出租,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三百七十条居留权期满或者居留权人死亡的,居留权消灭。居留权消灭的,应当及时注销登记。第二,居留权持有人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居住权人的权利
    2023-05-08
    377人看过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性是什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公众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态恶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引起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党中央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当前的重大改革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制度的实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司法工作,关键在于更新和培育环境资源司法观念,以推进环境公益诉讼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资源司法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推动和保障环境资源法的全面正确实施。第二,行政监管对于遏制环境污染非常重要。环境资源审判对于追究环境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弥补受害人的损失,促进生态环境
    2023-05-31
    233人看过
换一批
#反垄断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益诉讼是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 更多>

    #公益诉讼
    相关咨询
    • 公益诉讼的制度是怎样的?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25
      美国公民诉讼制度与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差不多。关于公益诉讼。推荐您阅读下面的文章,以获取更多这方面的知识。论文摘要: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对谁有资格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和民事诉讼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本文对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依据及意义作了分析,阐述了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对该制度的建立提出了若干构想。公益诉讼;特征;意义;构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
    • 少数股东权益增加大幅度增加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07
      一家上市公司有三家子公司,其中一家控股50%的子公司效益很好,净利润为3亿元,那么这家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为1.5亿元;另外二家子公司都是全资子公司,合计净亏损2亿元,这样的话这家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净利润就只有1亿元,但少数股东权益有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就是负五千万。
    • 公益诉讼制度与经济法有何关系?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6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具有社会性的经济关系,即直接涉及或影响社会或公众重大利益的经济关系。”这样一种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的出现决定了必然会有新型法律关系主体的出现,经济法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一定为新型法律关系主体所分配和承担。 1、经济法法律关系客体呈现出社会性的特点。社会性的财产(即国有资产或公有财产)以及社会性的行为是经济法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因为经济法法律关系客体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经济法主体
    • 以前年度损益是借方增加还是贷方增加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31
      以前年度损益是借方增加还是贷方增加-----是借方增加.发生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相关科目结转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障碍有哪些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9-29
      1、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规定只把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与组织列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排除了个人,范围过于狭窄且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因而在实践中很难起到环境公益诉讼的应有的效果。 2、现行环境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应进一步明确。在环境民事诉讼中,污染者和侵害公益的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