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掌握孩子的思想状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无孔不入地腐蚀着孩子们的心灵,如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中学时期便开始早恋等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的言行,及时掌握这些属于孩子“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以便于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正确的导向。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逐步形成,孩子的“保密性”需求越来越强,如自己的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与谈话的内容等,孩子往往都不愿主动向父母披露。但家长却不能采取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间谍”手段来了解孩子,而应转换一下角色,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融洽相处,在充分新生孩子人格的基础上,与孩子平等地进行对话情感交流,让孩子敞开心扉,主动地把隐私告知自己。
其三要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尽管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人生观却尚未最终形成,由于是非观念不强、自控的能力都有比较差,孩子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时,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度,家长在细心观察孩子思想动态的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和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检查、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内心隐私的正确程度,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要注意区分个人隐私与隐私权
1、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而不是公民个人在工作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例如,公民个人的私人存款数额属于个人隐私,其隐私权在法律保护;而公民个人在工作中的劳动所得数额则就不是个人隐私了。
2、隐私权的法律概念对个人隐私进行了逻辑限制,一是个人所有的,二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既自然人仅对其本人所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享有支配权。而对于不是其本人所有的、不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则个人没有支配权。
3、不是其本人所有的、不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属于个人隐私,任何个人对其没有支配权。例如,公开工资分配表中记录的个人在工作中的劳动所得数额,就不需任何个人的同意。这是因为:一是工资分配表反映的是分配劳动所得的情况(是否存在领导多分多得、克扣职工工资等问题)和记录,不归个人所有,二是劳动分配与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利益息息相关,三是国家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实现职工个人收入公开化、透明化。
-
家长窥探孩子隐私犯法么
410人看过
-
家长是否应该知道孩子的隐私?
191人看过
-
家长可以侵犯孩子隐私权吗
235人看过
-
家长侵犯孩子压岁钱隐私权案件
386人看过
-
家长暴力对待孩子是否违法?
435人看过
-
家长偷看孩子隐私的道德和法律边界
277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家长怎样看孩子的隐私问题?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09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不想让孩子受到一丁点的委屈。但是孩子的成长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小打小闹不可避免。在孩子们打架的问题上,家长必须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把握好处理的度,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1、遇到孩子打架,不能心急气躁,必须冷静处理。孩子们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小摩擦,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喜欢的话可能就会去争抢,打闹。作为父母,遇到孩子打架,你必须冷静处理,不能急躁,不
-
家长侵犯孩子的隐私犯法吗&Q4&安徽在线咨询 2024-05-13家长侵犯孩子的隐私犯法,算侵犯隐私权。侵犯隐私权范畴如下: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个人信息;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4、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以及将他们公开;6、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10、收集公民的情况;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
孩子隐私权是否侵犯家长的权利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09是的,侵犯隐私权判侵犯隐私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隐私权是为众多法律系统所支持的一种人身基本权利,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
-
-
对于家长暴力要如何打孩子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31、在家暴尚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可向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求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人民调解组织可具体负责此类暴力行为的劝阻和调解工作。也可向安机关报警。 2、法律依据:《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