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责任构成条件有哪些规定
1.客体
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中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任何犯罪都必然要侵犯某一客体,不侵犯客体的犯罪是不存在的。例如,销售假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公民的健康权利。如果侵犯的不是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如合同关系,就不构成犯罪。
2.客观方面
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不当为而为的积极行为,即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如杀人。不作为是指当为而不为的消极行为,是指行为人有条件、有义务实施某些行为而不实施,以至于使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受到严重危害的行为,如玩忽职守。
3.主体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4.主观方面
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二、刑事责任包含哪些
刑事责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犯罪的外国人,也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刑法》第三十二条,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的种类如下:
1.管制;
2.拘役;
3.有期徒刑;
4.无期徒刑;
5.死刑。
《刑法》第三十四条,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
3.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三、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他们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应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在接受教育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必然受到一定的局限,其辨认是非的能力比正常人要差,所以,法律规定对他们的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一节 刑罚的种类 第三十四条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n(一)罚金;\n(二)剥夺政治权利;\n(三)没收财产。\n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
交通事故责任人逃逸构成条件,处罚规定有哪些
94人看过
-
刑事责任免责有哪些条件
101人看过
-
哪些条件会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
101人看过
-
构成主犯有哪些构成主犯的刑事责任的认定
448人看过
-
哪些条件构成了侵权责任
381人看过
-
构成侵权民事责任的条件有哪些,侵权民事责任的分类
147人看过
-
哪些法律规定构成刑事责任能力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3所谓刑事责任能力,是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指的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社会性质以及其意义,并对自己这些行为进行控制和支配的能力。事实上,从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刑事责任能力就是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那么,辨认能力是指什么呢?所谓辨认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作的行为的社会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出一个举动和行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和想法的。如果完全没办法意识到,那么也就没有辨认能
-
交通事故责任人逃逸构成条件,处罚规定有哪些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201.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2.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
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1-04-21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损害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民事主体的权利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权利主体只有在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够请求法律上的救济;2、行为的违法性。指对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之外,行为人只应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构成民事责任要件的因果关系指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所存在的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4、行为人的过
-
构成医疗事故有哪些刑事责任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25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构成犯罪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刑事责任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责任,它不仅可以剥夺犯罪人的财产权和政治权,而且还可以限制和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甚至于剥夺其生命。犯罪必须具备的四个构成要件之一是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对自己罪行负刑事责任的人。 犯罪主体分自然人主体和法人主体两种。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是一个脑力与体力、知识与经验、情感于意志等诸因素相统一的有机体。法人是
-
物件损害责任有哪些构成要件,法律有哪些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28物件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1、侵权人存在主观故意的侵权行为; 2、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使他人受到侵害; 3、侵害事实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侵权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主观上有侵权的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