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文物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5 09:40:50 294 人看过

一、什么是走私文物罪

走私文物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入国(边)境的行为。

二、走私文物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具体是其中的禁止出口制度。犯罪对象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所谓文物,是指遗存于社会、埋藏于地下、水下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人类的历史文化遗物。根据《文物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文物具体包括: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6)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等。

作为走私对象的文物并非包括上述所有文物,而只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所谓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是指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出口和个人携带文物出境,都必须事先向海关申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定并发给出口许可证才能出境,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除经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外,一律禁止出境。

根据1991年修改的文物保护法第31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以走私论处,但本法第325条已将此行为单独立罪,本法实行后,此行为不再构成走私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督,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国(边)境的行为。其行为方式与走私武器、弹药罪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具体可参见有关介绍。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亦可以是个人。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为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仍决意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出国(边)境。过失不能构成本罪。至于其动机可多种多样、如卖给国外、赠送给国外之人等,但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成立。

三、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走私文物罪?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分走私文物罪与非罪,应当从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两方面把握。在主观方面,如果行为人没有犯罪故意,即行为人不知其携带的是文物,或者不知其携带的文物是国家禁止出口的,即使其客观上具有运输、携带或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过境的行为,也不能认为其构成本罪。从客观方面看,主要看行为人走私的文物是否属于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出口或个人携带文物出境、都必须先向海关申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定并发给出口许可凭证才能出境,可见并非所有的文物都禁止出境。如果行为人违反海关、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或邮寄的文物并非国家禁止出口的,只能认为其行为是一般走私行为,而不能认为是走私文物罪。

2、本罪与倒卖文物罪的界限

倒卖文物罪是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文物,情节严重的行为。走私文物罪与倒卖文物罪在犯罪对象上有一致之处,而且在客观方面,走私文物罪的行为人一般也有倒卖的行为表现,所以两罪存在某些相似。但两罪侵犯的客体不同,走私文物罪客体是国家的对外贸易管制,而倒卖文物罪侵犯的则是国家的文物管理制度。另外,两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不同,倒卖文物罪的成立必须要以牟利为目的,而走私文物罪的成立对犯罪目的没有要求。在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往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根据本法第155条规定,应以走私罪论处,不定倒卖文物罪。

四、犯走私文物罪应该如何处罚?

1、根据本条第2款、第4款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7年11月27日《关于办理盗窃、盗掘、非法经营和走私文物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曾经规定,盗运珍贵文物出口属三级文物的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盗运二级珍贵文物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盗运一级珍贵文物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其中盗运多件或者盗运稀世国宝的,可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一案中盗运各级珍贵文物或者盗运同级珍贵文物多件的,量刑时可以参照本《解释》第1条第(3)项的有关规定,即一案中盗窃三级以上各级文物的,可以按照盗窃高级别文物的量刑幅度处罚。一案中盗窃同级文物数量较多,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盗窃高一级文物的量刑幅度(即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处罚。个人走私不属于珍贵文物的一般文物,其走私数额在5000元以上,或者非法获利数额在1000元以上的,应以走私罪追究刑事责任。单位走私一般文物,其走私数额在10万元以上,或者非法获利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以走私罪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文物、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其走私数额不足10万元,戒者非法获利不足5万元,情节严重的,也应以走私罪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文物、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对与境外犯罪分子相勾结,盗运珍贵文物出口或者走私一般文物的、应依法从重惩处。这一解释的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重新作出解释之前,量刑时仍可以参考。

2、根据本条第5款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第2款、第4款的规定,即按自然人犯本罪处罚。

3、根据本法第157条第1款规定,武装掩护走私的,应以本罪依照本条第1款、第4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4、根据本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以走私文物罪和本法第277条规定妨害公务罪进行数罪并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11: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目的相关文章
  • 走私废物罪如何认定怎么认定走私废物罪
    一、如何认定走私废物罪认定走私废物罪,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海关监管制度和国家禁止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进境的制度。犯罪对象是“废物”。这里讲的废物不是一般废物,而是特指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二)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运输进境的行为。(三)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的主体。(四)主观方面。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即明知是境外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却逃避海关监管,将其偷运入境。如果受外方欺骗,将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误认为是普通货物、物品偷运入境的,则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如果没有逃避海关监管将固体废物运入国境的,构成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二、走私废物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认定走私废物罪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
    2023-03-30
    492人看过
  •  分析走私珍稀濒危动物罪的认定原则
    走私稀有珍贵动物罪是一种针对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的故意犯罪,其主观方面为故意,客观方面涉及走私稀有珍贵动物的行为。该罪行主要涉及非法进口、出口珍贵动物制品,对动物资源的保护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该罪行主要针对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同样可以作为该罪的主体;2.该罪所涉及的对象为国家对珍贵动物进出口的管理制度;3.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4.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走私稀有珍贵动物的行为。走私珍贵动物罪的主观方面是什么?走私珍贵动物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或者走私珍贵动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走私珍贵动物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仍然故意实施该行为。走私珍贵动物罪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其犯罪对象是珍贵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等。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而且对珍贵动物的
    2023-11-18
    459人看过
  • 走私文物罪中对文物的定义
    1、国有文物,但是国家允许的除外;2、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3、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但是依法拆除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不属于本法第二十条第四款规定的应由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除外;4、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1)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2)从文物商店购买;(3)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4)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5)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藏的前款文物可以依法流通。一、非法向外国人出售珍贵文物罪构成要件是什么?(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珍贵文物的管理活动,犯罪对象是珍贵文物。国家对珍贵文物的管理活动,是指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各项珍贵文物的保护、管理活动,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珍贵文物具体包括:具有历史、
    2023-03-08
    188人看过
  • 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一、什么是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是指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行为。二、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珍贵文物的管理活动,犯罪对象是珍贵文物。国家对珍贵文物的管理活动,是指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各项珍贵文物的保护、管理活动,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珍贵文物具体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与实物等等。在具体案件中,行为人所出售或赠送的文物是否属于珍费文物、价值如何,必要时,应当请有关专家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进行科学鉴定。出售或赠送一般历史文物出口的,应按走私行为或走私犯罪处理,不构成本罪。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以及《文物出境鉴定管理办法》的规定,
    2023-06-11
    349人看过
  • 走私普货物物品罪怎样认定,该罪怎样量刑?
    一、走私普货物物品罪怎样认定1、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二者除看行为人是否具有走私故意外,主要应根据其走私行为是否达到偷逃应缴税额数额来认定。情节特别严重,只是作为在更高量刑档次量刑的条件。所谓情节特别严重,其认定标准,除看其偷逃应缴税额的数额外,兼顾其他的走私手段、方式、后果等情节,即区分二者的关键就在于看行为人走私行为的偷逃应缴税额是否已达到5万元以上,如果偷逃应缴税额在5万元以上,就应认定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如果未到5万元,只能认定为走私行为。若其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与妨害公务罪进行数罪并罚。2、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犯提供便利条件行为的认定。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方便的。根据刑法第156条的规定,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共犯论处。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怎样量刑根据
    2023-03-01
    338人看过
  • 认定走私文物罪有什么要注意
    1、本罪走私的对象限于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具体指国家评定为一、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中的珍贵文物,以及虽未定级但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如果走私非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不构成本罪。2、本罪的走私行为包括三种:一是违反海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二是直接向走私人非法陵购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三是在我国的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尤其须注意的是,上述第一种行为只限于走私出境,而不包括走私进境。3、只要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原则上都要定罪处罚,除非属于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如走私国家三级文物之外的少量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又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就可予以行政处罚,而不以犯罪处理。4、本罪与倒卖文物罪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将文物倒卖出境或者是否直接向走私人收购文物。以及是否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收购、
    2023-02-17
    404人看过
  •  走私油品罪量刑标准分析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至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了走私罪的相关规定。走私行为包括未经海关许可擅自将保税货物销售牟利和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等行为。单位犯走私罪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情节轻重,走私行为可被处以不同的刑罚。同时,第一百五十四条至第一百五十六条还规定了与走私罪犯通谋的走私罪共犯行为。《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四款的规定处罚。(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十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2023-11-11
    401人看过
  • 走私货物罪怎么认定如何认定走私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认定,此罪的犯罪对象是除毒品、武器、弹药、核材料、伪造的货币、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淫秽物品以外的其他货物和物品,并且偷逃应缴纳关税额5万元以上的。一、犯了走私贵重金属罪既遂怎么量刑犯了走私贵重金属罪既遂的量刑:1、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等珍贵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情节轻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犯第一款、第二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二、走私货币罪如何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
    2023-06-23
    477人看过
  •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一)什么是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持有、私藏枪支弹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二)司法如何正确认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1、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中,非法持有,是指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弹药条件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私藏,是指依法配备、配置枪支、弹药的人员,在配备、配置枪支、弹药的条件消除后,违反枪支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私自藏匿所配备、配置的枪支、弹药且拒不交出的行为。2、注意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一些情形(1)本罪与窝赃罪的区别,对象不同。并且本罪不包括爆炸物,即仅仅私藏爆炸物不构成犯罪。这可能是由于爆炸物的范围较为广泛,不易界定或者民用爆炸物在实践中大量存在的缘故,也可能是立法上的一个缺陷。(2)非法持有与私藏的区别:非法持有,是指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弹药条件
    2023-04-25
    97人看过
  • 走私文物罪处罚的标准,走私文物罪怎么判刑?
    走私文物罪的判决规则:1、触犯本罪的,一般判处5-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属于特别严重犯罪情节的,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属于较轻犯罪情节的,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文物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具体是其中的禁止出口制度。犯罪对象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所谓文物,是指遗存于社会、埋藏于地下、水下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人类的历史文化遗物。(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督,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国(边)境的行为。其行为方式与走私武器、弹药罪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具体可参见有关介绍。(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亦可以是个人。(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为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仍决意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出国(边)境。过失不能构成本罪。至于
    2023-08-06
    397人看过
  •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一、什么是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是指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二、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属于国家绝密级和机密级的秘密的物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展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非法持有秘密级国家秘密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当予以法律制裁,但从其社会危害性的程度来看,尚不到犯罪的程度,不应以犯罪论。(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
    2023-04-25
    166人看过
  • 对走私文物罪的认定该如何操作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具体是其中的禁止出口制度。犯罪对象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所谓文物,是指遗存于社会、埋藏于地下、水下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人类的历史文化遗物。根据《文物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文物具体包括:(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6)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等。作为走私对象的文物并非包括上述所有文物,而只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所谓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是指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根据我国《文物
    2023-04-06
    53人看过
  • 走私文物罪量刑具体细分成哪些标准?
    一、走私文物罪量刑具体细分成哪些标准?走私文物罪量刑具体细分成以下标准:1、构成走私文物罪的,一般应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如果存在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3、如果属于较轻犯罪情节的,依法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各款的规定处罚。二、走私淫秽物品罪应当以哪些标准量刑走私淫秽物品罪量刑幅度有以下规定: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走私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书刊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上十
    2024-01-09
    398人看过
  •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一、什么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指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毁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的制裁的行为。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同毒品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正常活动。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社会危害性就在于不仅妨碍了司法机关对毒品犯罪分子的及时惩办,而且这种行为帮助毒品犯罪分子逍遥法外,逃避法律的制裁、继续作恶,危害社会,因此,对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犯罪予以惩处是十分必要的。(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分子给予保护,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这些犯罪分子既包括尚未被抓获而潜逃在外的犯罪分子,也包括已被抓获的已决犯和未决犯,所谓包庇是指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罪行,或者帮助其毁灭罪证,以使
    2023-02-23
    450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目的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可以是违法的结果,也可以是不法状态本身。犯罪目的对犯罪动机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它支配着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和对危害结果的追求。... 更多>

    #犯罪目的
    相关咨询
    • 走私文物罪的具体案件分析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03
      根据相关法律,关于走私文物罪司法解释如下 所谓走私文物罪,是指单位或个人违反海关法规和文物保护法规,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为。其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犯罪对象为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国边境的行为是其客观表现。 2011年5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走私文物罪的死刑
    • 走私文物罪走私文物罪走私文物罪处罚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2-06
      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金银等贵重金属或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产品,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金的情况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处罚没收财产的情况较轻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金。
    • 文物走私罪如何量刑
      香港在线咨询 2023-12-14
      构成走私文物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一、走私文物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走私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三、走私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走私文物罪量刑标准走私文物最高判多少年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7
      走私文物罪一般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走私文物罪,是指单位或个人违反海关法规和文物保护法规,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为。
    • 走私文物罪如何认定, 走私文物罪与文物出境罪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09
      一、如何认定走私文物罪1、与非罪的界限区别分走私文物罪与非罪,应当从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两方面把握。在主观方面,如果行为人没有犯罪故意,即行为人不知其携带的是文物,或者不知其携带的文物是国家禁止出口的,即使其客观上具有运输、携带或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过境的行为,也不能认为其构成本罪。从客观方面看,主要看行为人走私的文物是否属于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出口或个人携带文物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