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7 20:41:29 370 人看过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受权利人保护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商业秘密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使用的一个特殊的知识产权术语。实践证明,商业秘密保护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然而,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并受到司法保护,从英国开始,到20世纪初,基于商业秘密对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性,世界各国都对商业秘密保护制度进行了立法。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对商业秘密进行司法保护不仅是我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1、就商业秘密案件的主体而言,商业秘密具有权利主体,即原告。商业秘密的法律主体可以包括法人、自然人、个体工商户、个体合伙等。商业秘密的权利主体非常广泛。可以说,以法律手段取得商业秘密并对其进行合法控制的人是商业秘密的诉讼主体,原告必须证明自己是商业秘密的诉讼主体,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继承。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即被告是侵犯原告商业秘密权利的主体。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限定为经营者,经营者的规定不能涵盖商业秘密的主体,即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不限于经营者。1979年美国《统一商业秘密法》将商业秘密侵权主体的范围解释为:“人”是指自然人、公司、商业信托、房地产、信托基金、合伙企业、合资企业、合资企业、政府、政府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其他法人或商业实体。一般来说,企业很难直接从其他企业获取商业秘密。他们大多通过接收其他企业的员工来获取商业秘密。也就是说,商业秘密侵权的发生往往是由员工跳槽引起的。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会以与“跳槽”员工一起获取商业秘密的企业为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侵权责任。另一种情况是,“跳槽”员工违反保密义务,泄露所任职公司的商业秘密,而其所在公司不能向客观获取商业秘密的人主张权利。此时,商业秘密权利人将以“跳槽”员工为被告,要求其承担侵犯商业秘密的侵权责任。在上述两个案件中,人民法院是否应当支持商业秘密权利人的诉讼请求,值得商榷。应该说,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企业作为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和经营者承担侵权责任是没有问题的,但“跳槽”员工不属于“经营者”范畴,因此有必要运用民法解释学的方法来解释上述情况。从字面意义上讲,“跳槽”员工显然不属于经营者的范畴,因为员工主要是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以获取谋生的劳动报酬,这与经营者的营利活动明显不同。传统民法理念认为,不正当竞争的构成要件要求受害人与侵权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竞争关系要求受害人与侵权人之间存在横向竞争关系。如果没有横向关系,就没有竞争关系,也就不存在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因为“跳槽”员工不是经营者,他们与其他经营者没有相同的竞争关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似乎“跳槽”员工不应承担侵犯商业秘密的民事责任。笔者认为,侵犯商业秘密是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之一。侵犯商业秘密的发生,是由于“跳槽”员工泄露秘密所致。根据法律的价值,它应当承担消极的法律后果,即民事责任。运用民法解释学的方法,可以扩大《反不正当竞争法》确立的“经营者”和“横向竞争关系”的范围。“跳槽”员工应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主体范畴。值得注意的是,侵权企业通过跳槽员工获取商业秘密,进而获得竞争优势,不一定是与商业秘密权利人竞争,也可能是与商业秘密权利人以外的其他经营者竞争。这样,“经营者”的内涵就可以定义为:经营者或参与经营者竞争行为的人。此时,被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责任的“跳槽”员工,不超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主体范畴是合理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6日 01: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商业秘密相关文章
  • 开封审结首例侵犯商业秘密案
    日前,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该市首例侵犯商业秘密案,被告人刘某被判处罚金5万元。2000年1月,范某投资开办个人独资企业开封市欧帕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欧帕所?,研发制砖机械,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切条机、切坯机等实用新型专利。2002年2月,被告人刘某应聘到欧帕所从事技术工作,掌握了该所的技术资料。2005年7月,刘某从该所离职,同年8月,刘某与他人合伙,并提供生产图纸、技术,在开封市同样生产切条机、切坯机,并以低于欧帕所产品的价格对外销售。2006年9月11日,开封市鼓楼区检察院指控刘某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向鼓楼区法院提起公诉。该法院审理后认为,范某生产的切条机、切坯机的工艺技术属于商业秘密,被告人刘某的行为侵犯了范某的商业秘密权,并给范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故于2007年3月29日依法判决刘某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罚金5万元。宣判后,刘某不服,提出上诉。近日,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
    2023-06-05
    300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保密措施的合理性应如何判断
    目前,司法认定中,一般要求保密措施符合合理性标准,但是合理性一词本身具有很大的弹性,合理性应如何判断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确定是否侵犯商业秘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当确定权利人是否存在一项有效的商业秘密。不仅应当弄清楚所称的商业秘密的内容,还应当认真审查该项要求保护的信息,是否满足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即从是否具有秘密性,是否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有无合理的保密措施等方面来确定该项信息应否受到保护。人民法院一般委托鉴定部门或者鉴定人对是否存在商业秘密进行鉴定。在专业技术鉴定的基础上,由法院从法律上判断确认该项经营信息或者技术信息是否受法律保护。其次,应当查明被控侵权人所掌握的该项秘密信息的来源。被控侵犯商业秘密的人,经常辩称其商业秘密是通过合法途径得到的,因此,查明其信息的由来十分重要。在多数案件中,查明被控侵权人有关信息的由来,对于查明侵权人是否采取了不正当手段至关重要。再次,要
    2023-06-13
    268人看过
  • 商业秘密构成要件中的实用性问题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规定过严,使部分商业秘密持有人在其商业秘密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司法救济。Trips协议第三十九条中,对受保护的商业秘密构成要件均只提到不为公众知悉、有商业价值及权利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三个条件。而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则在上述三个条件之外,还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在那些尚不具备实用性,仅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的技术开发资料中,除了那些可以通过著作权保护的资料外(如图纸等),其他绝大部分的资料被人不经许可而拿走,却因该资料缺乏实用性而不构成商业秘密,难以适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应规定而得到相应保护。所谓实用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未具体规定。将国家工商局于1998年12月修改的《关于某些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11月10日公布的《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的相关
    2023-06-23
    84人看过
  • 关于劳动争议案中涉及商业秘密侵权问题的函
    发布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文号:河南省劳动厅:你厅《关于劳动争议案中商业秘密侵权问题的请示》(豫劳函(1999)20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了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时,确定侵权人的赔偿项目;第二款规定了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第五、六条关于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规定执行的含义,是指适用第一款的规定。二、劳动合同中如果明确约定了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内容,由于劳动者未履行,造成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被侵害而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并依据有关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作出裁决。
    2023-04-22
    212人看过
  • 哪些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下列行为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1、掌握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违反竞业协议或者保密协议,向他人提供单位商业秘密的;2、未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人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教唆、引诱等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3、其他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表现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盗窃,一般是指通过窃取商业秘密的载体而获取商业秘密;利诱,是指以金钱、物品或者其他利益为诱饵,使知悉商业秘密内容的人提供商业秘密;胁迫,是指对知悉商业秘密的人进行恐吓、威胁,迫使他人提供商业秘密。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除盗窃、利诱、胁迫以外的其他不正当手段,如抢夺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第一种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这是上述第一种行为的继续。披露,是指将其非法获得的商业秘密告知权利人的竞争对手或其他人,或者将商业秘密内容公布于众;使用,是指将自己非法获
    2023-08-18
    450人看过
  • 如何鉴定案件中的商业秘密是否存在侵犯
    一、如何鉴定案件中的商业秘密是否存在侵犯1.合法提取鉴定材料;2.委托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3.鉴定机构对鉴定材料进行审核;4.审核之后,确定受理的,做出是否侵犯了商业秘密的鉴定意见。《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四)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既遂的处罚方式有哪些侵犯商业秘密罪既遂的处罚方式是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
    2023-12-14
    418人看过
  • 做为侵犯商业秘密罪犯罪对象的商业秘密
    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关于商业秘密的条件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完全一致,即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和保密性。但是对其中“不为公众所知悉”(秘密性)和“采取保密措施”(保密性)在刑法上的认定还存在模糊。其一,“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认定。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所表述的“不为公众所知悉”中“公众”的含义较为含糊。通常认为,在现有公开发行的技术文献中能检索到的技术属于公知技术,如不能检索到,一般作为“不为公众所知悉”的专有技术认定。但是如果从能检索到的公知技术中通过推理、计算和简单改进的技术是否为专有技术,在认定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争有只是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公开,根据公开的技术加以改进和演变或进行进一步研究开发后得出与权利人一样的技术能否认定侵权,也是办理此类案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能检索到的公知技术中通过推理、计算和简单改进的技术不能作为专有技术,因为所谓“专有”最重要的特征是其独创性。如果一种技
    2023-04-03
    446人看过
  • 经侦案件中是否会涉及侵犯商业秘密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属于经侦案件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律概念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属于自诉案件不一定,要看案件的情况,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既可以提起公诉,也可以提起自诉。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只能提起公诉。对于证据不足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无论是否情节轻微,均既可以提起公诉,也可以提起自诉。对于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商业秘密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被害人可以提起自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3-07-06
    221人看过
  • 是否侵犯华为商业秘密的案件分析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UT斯达康公司”或“公司”)对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王志骏、刘宁、秦学军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一案的进展,发表声明如下:尽管检察机关指控王志竣等三人的涉嫌犯罪事实与UT斯达康公司没有任何关联,且指控的事实均发生在该三名当事人加入UT斯达康公司之前,但是该三名当事人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已经成为UT斯达康公司的员工,因此UT斯达康公司对该三名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能否依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UT斯达康公司已经充分注意到王志竣、刘宁、秦学军的辩护律师就本案所发表的联合声明,公司认为联合声明中提及的问题是法院认定当事人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关键和焦点,法院在依法作出判决时应当充分考虑辩护律师所提出的案件争议焦点。UT斯达康公司作为中国留学生创办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始终重视对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及保障,公司认为本案的判决不仅关系到王志竣、刘宁、秦
    2023-06-08
    326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管辖法院应该是哪个
    侵犯商业秘密一般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侵犯商业秘密涉嫌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或者致使权利人破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予追诉。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
    2023-03-23
    168人看过
  • TRIPS体系下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从辉(1963-),男,安徽宿州人,哲学硕士,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副院长。本文系公安部级公安理论研究项目《TRIPS的刑法保护研究》(2006C04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摘要】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与TRIPS协议关于未披露信息的保护规定既具有一致性,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对象、客体、主观方面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程序等方面,对我国法律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与TRIPS协议的要求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相关立法的建议【关键词】侵犯商业秘密罪;TRIPS协议;犯罪构成;刑事程序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知识产权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秘密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在利益的驱动下,商业秘密日益成为不正当竞争活动侵犯的对象,世界各国也因此日益重视对它的研究和保护。为了有效地规范市场
    2023-06-12
    238人看过
  • 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中存在的问题
    从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关于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的规定存在以下问题:在保护商业秘密中,竞业限制是一个有效的保护方式。但是我国的竞业限制的条款与商业秘密保护条款一样零零散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不宜操作。《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的竞业限制条款主要针对的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竞业限制没有作出规定。《关于企业员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通知》、《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是部门的一般规定,不具有权威性。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并不是法定的企业员工的义务,必须由企业与员工约定。但是关于保密费的支付标准却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定。更突出的问题是,企业规定员工离职后的竞业限制,实际上是限制了员工的择业自由。相关法规对员工竞业限制限制的补偿的规定过于原则,既不利于保护
    2023-06-08
    429人看过
  • 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区别问题
    (1)除国家秘密以外的,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公开扩散的事项;(2)一旦泄露会给本机关、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和损害。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工作秘密的区别在哪些方面?(1)三个“秘密”立法意图不同。“国家秘密”这一概念是1982年《宪法》中提出来的,后来在《保密法》中对其法律特征又作了规定,意在告诫公民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接触国家秘密,合法利用国家秘密,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商业秘密”第一次是在1979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中提出的,在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给它规定了法律特征。“工作秘密”是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提出的,告诉国家工作人员除了要保守国家秘密之外,还要承担保守工作中不能擅自公开的那一部分事项的义务。(2)三个“秘密”的法律特征不同。“国家秘密”的法律特征有三点:①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的事项。②依照法定程序确定。③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
    2023-06-08
    106人看过
  • 河北查获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
    本报讯(记者商雅静通讯员徐晨霞)一份复印的图纸引发了一个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而工商部门凭这份简单的图纸依法查获了石市工商机关近十年来、全省工商机关五年来唯一的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据介绍,今年7月份,石家庄市新华区工商局接到一封特殊的举报材料,举报方为一家国外公司及其上海代表处,举报材料称石家庄某工贸有限公司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非法复制其公司某产品的生产技术图纸,擅自生产、销售带有其公司标识的产品。根据举报内容,工商机关依法进行了立案调查。通过调查询问当事人、许可合同、现场检查、司法鉴定、当事人陈述等一系列环节,工商机关查明,被举报人石家庄某工贸有限公司,自2008年3月未经举报人公司授权许可,从他人手中非法购买了该公司非公知的技术信息,并利用包含技术信息的图纸,从事生产、制作及销售活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目前,工商机关已经对侵权企
    2023-04-24
    396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更多>

    #商业秘密
    相关咨询
    • 刑法侵犯商业秘密罪中,侵犯的商业秘密最高的立案标准
      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10
      侵犯商业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二)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三)致使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的;(四)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
    • 浅议侵犯商业秘密罪数额问题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26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在明知或应知前述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仍然从侵犯人那里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 商业秘密侵权案件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25
      经法院审理,认定存在商业秘密侵权行为,赔偿金额按以下方法确定: 1、受损经营者的赔偿金额根据其因侵权而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 2、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根据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确定。 3、经营者恶意侵犯商业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确定赔偿金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4、赔偿金额还应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而支付的合理费用。 5、权利人因侵权而遭受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而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
    • 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重大损失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09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如何认定的?关于损失的计算问题中国刑法规定“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才构成犯罪,如何认定“重大损失”、什么是“重大损失”便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造成重大损失”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必备要件。在刑事诉讼中,重大损失一般是指被害人由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就侵犯商业秘密而言,刑法未对“重大损失”的含义明确界定和说明。在司法实践中,商业秘密的“重大损失”的计算大致有
    •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包括单位成立后自然人就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的问题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6
      你想问的是不是侵犯商业秘密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披露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享有的合法权利。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