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更好地解决土地争议问题
如下更好地解决土地争议问题:
1.协商。因土地使用权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2.调解。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3.仲裁。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辖区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根据纠纷内容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纠纷的分类
土地纠纷按其争议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四类:
1.土地确权纠纷。此类纠纷是指因不同主体间就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归属或界限等问题产生异议而引发的争议纠纷。
2.土地侵权纠纷。此类纠纷是指因对他人已依法取得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构成侵害,侵权人与被侵权人之间引发的争议纠纷。
3.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此类纠纷是指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的纠纷。包括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不同成员(承包户)之间,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与外村承包户之间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的各类纠纷。
4.土地行政争议。此类纠纷是指因相对人对土地行政主管机关或人民政府作出的土地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引起的争议纠纷。
三、土地纠纷的诉讼时效
土地纠纷的行政诉讼期限是六个月、民事诉讼期限是三年。该时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或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如何更好地解决路修与房屋维修的问题?
269人看过
-
土地确权争议的问题
321人看过
-
土地确权如何解决人数问题?
184人看过
-
土地征收补偿中如何解决土地权属争议
194人看过
-
如何应对土地承包合同的争议问题?
453人看过
-
如何处理土地确权方面的争议问题?
436人看过
-
被告不出庭,如何更好地解决法律问题?辽宁在线咨询 2024-12-29被告不出庭肯定不利于案件的审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被告将失去为自己辩护的机会,无法对自己的涉案情况提出答辩状,陈述自己的诉讼主张。因此,被告应当出庭参加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遇到类似问题,请不要犹豫,咨询专业律师,以便快速找到适合您的解决方案。
-
-
消费争议的问题如何解决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25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的质量不合格;或在接受服务时,对服务质量、态度不满意,这时,可以先当场或事后找商店进行交涉,说明情况,提供证据,表明态度,并在商店承认事实的前提下,提出具体合理要求,促使纠纷能及时解决。二、请求消费者委员会调解解决。消费者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门的社会团体。省设有省、市、区(县)三级消费者委员会,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消费
-
遇到征地补偿问题,如何解决土地交换?山东在线咨询 2024-12-15土地互换及征地补偿处理办法 土地互换是指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范围内,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相互交换的情况。当一方需要将土地互换给另一方时,双方可以协商处理。根据该条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公式对抗主义和登记对抗善意第三人,即双方对互换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相应互换,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手续。不登记,不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 然而,在遇到征地后,没有到村委会办理变更
-
双方争议土地确权问题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22如果事实非常清楚,明显有一方不能取得土地,那么就可以确权,即法律不允许随便故意滋事、无事生非、胡搅蛮缠。群众说争议,政府管不了,但是政府哪里出现争议的时候不多,他们的原则是没有经过批准的、没有备案的很可能涉及违法行为。《法》第五十一条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