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行为构成民事法律行为
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2.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3.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4.依据其行为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
5.诺成行为自当事人达成合意时成立,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为履行其义务;而实践性行为自当事人交付标的物时成立,交付标的物为行为成立的要件。
6.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从行为依赖于主行为。
7.根据行为人实施行为所要发生法律后果的性质,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财产行为和人身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如下:
1.意思表示和其必备要素的关系: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
(2)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2.发生效力的原因:
(1)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2)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本质不同:
(1)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
(2)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三、无效的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无效的民事行为和被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效力。因此,应当通过一方或者双方返还财产,使财产关系恢复如故。
2.赔偿损失。民事行为无效或被撤销后,如给对方造成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无效民事行为如属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百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
分析:民事法律行为构成
471人看过
-
哪些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撤销
126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中哪些行为是无效的?
52人看过
-
哪些法律适用于民事行为?
169人看过
-
哪些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哪些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
345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中的纪律处分行为
369人看过
-
哪些民事行为构成行政枉法裁判罪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081、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从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审判人员。 2、侵犯的客体是民事、行政的诉讼制度。 3、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
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哪些行为不构成逃逸新疆在线咨询 2021-06-14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
-
哪些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哪些行为构成医疗事故罪新疆在线咨询 2021-06-02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医务人员,包括在医疗机构从事对病人救治、护理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构成医疗事故罪的行为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有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形。严重不负责任,是指医务人员在对就诊人进行医疗护理或身体健康检查过程中,在履行职责的范围内,对于应当可以防止出现的危害结果由于其严重疏于职守,因而导致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
-
造成欺诈行为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301、受欺诈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人有权进行撤销,受欺诈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合同被撤销后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仍然有效,应当认可之前的履行。 3、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哪些法律行为可以撤销浙江在线咨询 2021-08-17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