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居住、饮食、服饰、婚丧、礼仪、禁忌等各种的独特的文化遗产。其发展、保留、改革、屏弃均由少数民族自己决定。
本罪的特点: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由权。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
3、有情节严重的后果。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属特殊主体,即只有具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资格身份的人,才能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在实施具体行为过程中,明知自己是在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而积极追求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行为。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刑法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什么是侵犯少数民俗风俗习惯罪
364人看过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区别
382人看过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一般要坐多少年牢
449人看过
-
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行为如何处罚?
98人看过
-
如何区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与煽动民族仇恨罪?
324人看过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国际比较和对策
109人看过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全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多少不一,分布地区很广,又有聚居、散居等等区别。 所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的选举,都需要按照所辖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采取统一计算人口和统一分配应选代表名额的办法。... 更多>
-
什么叫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1-10-10根据《刑法》第251条的规定,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一般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即多次或多人侵权,手段恶劣,造成民族纠纷,民族矛盾的,造成骚乱,示威游行或社会秩序严重混乱,造成不良政治影响的,应立案追究。
-
中国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数额较大的判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6我国刑法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处罚规定如下: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侵犯主体是特殊主体,及国家工作人员。对触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法院会对行为人处以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是构成此罪的前提,必须是手段恶劣,并且造成严重影响的。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能不能取保候审?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10(1)强迫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如强迫回民实行火葬,改变饮食禁忌等; (2)破坏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如扰乱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阻挠少数民族的婚丧嫁娶仪式等; (3)‘禁止少数民族改革本民族的陈规陋习。
-
侵犯少数民族民俗风惯罪判多久?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30(一)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概念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强制手段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或者强迫少数民族改变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犯罪对象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以强制手段非法干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干涉、破坏的形式表现为使用暴力、胁
-
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追诉期是多长时间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8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权行为的有效期限。犯罪行为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法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