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肇事的成立条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7-08 16:20:37 121 人看过

交通运输肇事罪的成立条件应有:犯罪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大损失的行为;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交通运输肇事的成立条件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5日 02: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要如何处罚的
    一、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要如何处罚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是什么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是: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2、行为人有逃跑行为;3、逃跑的时间是在发生交通肇事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是:1、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2、已
    2024-01-21
    90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中非交通运输人员罪是否有罪
    在交通肇事罪中,不属于交通运输的人员一般无罪。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不能理解为在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一切人员,也不能理解为仅指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驾车人员,而应理解为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交通肇事罪的概念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所以,用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说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
    2023-07-28
    230人看过
  • 非交通运输工作者是否也有交通肇事的可能性?
    非交通运输人员构成交通肇事。非交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非司机违章驾驶,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构成交通事故罪的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在偷车中因过失撞死、撞伤他人或者车辆,构成其他罪的,按照交通事故罪与其他罪并罚。这表明,非交通运输人员构成交通事故罪,不以交通过程中发生事故为要件。怎么认定交通肇事罪是否构成自首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肇事者在事发后没有逃逸,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应依法认定为自首;肇事者逃逸后,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又主动到公安机关报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也应认定为自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
    2023-07-05
    344人看过
  • 交通运输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4-05-05
    154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和运输毒品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交通肇事罪和运输毒品罪的区别是什么交通肇事罪的核心问题在于行为人在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违反了相关的交通法规,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给他人带来了重伤乃至死亡的后果,亦或是使得公共或私人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这种犯罪行为的性质属于过失,通常情况下并没有事先的预谋策划。与之相对应的,运输毒品罪则是指行为人明明知道所运输的物品为毒品,却仍然故意为之的犯罪行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故意犯罪,往往涉及到庞大的贩毒网络,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
    2024-07-14
    461人看过
  • 关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是怎样的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1997年刑法关于交通肇事罪增加规定的加重处罚的情节。实践中,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往往导致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损失无法得到赔偿、案件查处难度增大等,必须依法予以严惩。《解释》(《解释》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这一解释,将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界定为“逃避法律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想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逃跑的目的是怕受害方或者其他围观群众对其进行殴打等。同样是逃跑,但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能够通过报告单位领导或者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因此,对逃跑行为作上述区分是必要的,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不枉不纵。另外,《解
    2023-04-30
    116人看过
  • 成立汽车运输公司条件有哪些?
    无车辆数量限制。《道路货物运输和站场管理条例》第六条申请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适合其经营业务并通过检验的运输车辆:1。车辆技术要求:(1)车辆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要求;(2)车辆外廓尺寸、轴荷载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载及质量限值》(GB1589)的要求。2、车辆的其他要求:(1)从事大型物品运输经营的,应当有适合运输大型物品的超重型车组;(2)从事冷藏保鲜、罐式容器等专用运输的,应当有适合运输货物的专用容器、设备、设施,并固定在专用车辆上;(3)从事集装箱运输的,车辆还应当有固定集装箱的锁定装置。(二)有符合规定条件的驾驶员:1。取得与驾驶车辆相对应的机动车驾驶证;2、年龄不超过60周岁;3、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通过相关道路货物运输法规、机动车维修、货物装载保管基础知识考试,取得资格
    2023-08-08
    155人看过
  • 如何认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及自首
    关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之认定:首先,从主观方面来讲,无论肇事者的心理状态是否为过失所致,但其对于所发生的事故应该是明确知晓的,同时也有意积极逃避的情形必须存在;其次,在客观层面上,肇事者必须实际地实施了逃逸的实际行动。而关于交通运输肇事后的自首问题,首先要求肇事者能够主动地向司法机关或公安部门投案自首,并且要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如实地供述本人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事实,符合以上所有条件方能定义为有效自首。《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2024-08-18
    171人看过
  • 交通肇事判拘役驾驶证吊销吗,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条件
    一、交通肇事判拘役驾驶证吊销吗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交通管理部门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条件1、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这是交通肇事罪的特定时空条件。如果事故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以外
    2023-04-18
    465人看过
  • 如何成立运输合同,运输合同怎样成立
    一、如何成立运输合同1、要约。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特定相对方当事人所作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取得法律效力:(1)必须表明一经对方承诺即受拘束的意旨;(2)内容必须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件;(3)必须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所为的意思表示;(4)必须具有缔结合同的主观目的;(5)必须向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相对人发出。2、承诺。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的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的条件包括:(1)必须向要约人作出;(2)承诺的内容与要约内容一致;(3)必须由受约人作出;(4)应在要约有效期内作出。二、运输合同的生效要件有哪些民法理论将合同成立的要件与合同生效的要件相区别,认为合同生效是指合同成立后,还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才可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些条件是法律规定的合同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者说是法律规定的合同发生法律效力的条件,换言之,成立后的合同分为合法
    2024-01-25
    249人看过
  • 怎么才算交通肇事,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一、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其中,本罪的主体可分为两大类:1.交通运输人员:交通运输人员不仅仅包括在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上的驾驶人员,而且还应当包括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比如(1)交通设备的操纵人员,如扳道员、巡道员、道口看守员等;(2)交通运输活动的直接领导、指挥人员,如船长、机长、领航员、调度员等;(3)交通运输安全的管理人员,如交通监理员、交通警察等,他们担负的职责同交通运输有直接关系,一旦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都可能会造成重大交通事故。2.非交通运输人员,如非司机违章开车在交通运输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此外,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上述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也
    2024-01-19
    397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条件是?
    《解释》中“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指的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情节轻微,或负次要责任、同等责任、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等,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若主观上认为后果严重,自己已构成犯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因为刑法仅处罚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对于客观上未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或威胁的行为,不宜以刑法的方法定罪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
    2023-08-15
    305人看过
  • 交通运输重大交通事故的责任处理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交通肇事罪上的。加重情节: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解释》第4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2023-06-03
    117人看过
  • 运输毒品的立案需要什么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2023-04-14
    24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交通肇事罪交通运输肇事罪算不算公诉案件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23
      交通肇事罪属于公诉案件。我国规定,一般情况下,交通肇事致人重伤的,通常要负全部或主要责任,会被按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会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交通肇事就属于一般的公诉案件,所以如果要对交通肇事的案件提起诉讼是由检察院来进行的。
    • 超载运输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1
      超载运输违反行政法规,不会直接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在违反交通法规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及肇事逃逸行为成立的条件?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09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
    • 非交通运输肇事罪可能是交通肇事罪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06
      1、非交通运输人员也可以构成交通肇事罪。 2、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符合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条件的,也能够构成该罪。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
    •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 ? ?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01
      第一,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释》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