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开劳动合同证明怎么写?
劳动关系证明
兹证明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于本公司工作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特此证明
联系电话:XXXXXXX有限公司(公章)
二、劳动者如何证明与单位有劳动关系
1、入职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利义务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劳动合同的签订,可以在劳动争议过程中有效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故而在入职时劳动者务必要求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2、在公司规章允许情况下,尽量保留能证明提供劳动的材料原件。
在用人单位否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类似加盖公司公章的业务授权委托书、代签的业务合同、申办贷款、信用卡的工资证明、暂住证以及单位评定员工等级的证明等,都可能被作为确认劳动关系的依据,所以劳动者应尽量保存这些资料原件。
3、为保护劳动者的诉讼权益,法律赋予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权利。在目前情况下,有些社会单位是不接待公民个人调查取证的,比如各大商业银行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等。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费或者委托银行向劳动者代发工资,那么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向这些部门调取相关的文件。社会保险缴费证明以及代发工资协议都可以视为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有力证据。
4、请在职期间的同事提供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的提供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证人要能够证明其本身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其次,证人和用人单位之间不能存在劳动争议,否则会被视为和案件有利害关系;再次,证人开庭时一定要出庭作证,单纯的书面证言一般不为法院采信。
5、申请服务客户出具证明。
在用人单位既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工资也是现金发放,而且劳动者也没有保留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尝试让接受过服务的公司客户为自己出具证明。如果客户是公民,则需作为证人出庭;如果是法人单位,则需要加盖单位公章的书面证明。
-
员工要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有什么用,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什么时候开
372人看过
-
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怎么开(单位辞退员工赔偿明细)
234人看过
-
没有写劳动合同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证明
110人看过
-
劳动合同单位不给员工怎么证明
306人看过
-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员工被开除了吗
217人看过
-
开除员工怎么写离职证明
498人看过
-
开具工作证明和劳动合同怎么开?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06办一份劳动合同和工作证明的方法: 1、和单位协议上一致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劳动合同就是员工最好的工作证明。如果要证明合同的有效性,需要单位开据一份员工在职证明。 2、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
公务员录用证明劳动合同怎么写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17参加公务员考试,基层工作经验只要单位开证明即可,合同、社保都不需要。 2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指:截止到20XX年XX月XX日前须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生产一线、农村、县级(含)以下党政机关工作,或曾在军队团(含)以下单位服役、自谋职业、个体经营累计2年及以上的经历。在全日制学校就读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兼职等不能作为基层工作经历。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服务基层的时间
-
员工劳动合同要写明工资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2一、如果劳动合同没有写明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工作时长就是不合法的,该合同就是无效的,劳动者而已向当地的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申请认定该劳动合同无效。 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保障。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必备条款是: 1、劳动合同的期限。
-
员工怎么写劳动合同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9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
我单位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开证明?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27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用人单位已经辞退劳动者,却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求助,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纠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