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21日电(记者高-鑫)从今年7月至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两年的集中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这是记者今天从最高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副厅长陈*云表示,此次集中惩治和预防工作,优先查办三种情形的职务犯罪案件:犯罪金额巨大、损失严重的职务犯罪案件;犯罪金额虽不大,但情节恶劣、涉及面广、危害利益众多,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职务犯罪案件;惠农扶贫资金审核管理发放或项目审批过程中发生的优亲厚友、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严重不作为、玩忽职守,导致资金被挪用、骗取、套取、挥霍等渎职犯罪案件。
在重点案件方面,最高检要求把支农惠农财政补贴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农村社会事业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农村“两委”和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贿选、破坏选举等职务犯罪案件作为重点。在重点人员上,要求坚决查办涉农和扶贫职能部门、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级“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会计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
据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有力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保障新时期“三农”和扶贫工作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最高检作出上述决定。通过该项工作,将集中查办一批影响惠农和扶贫政策落实,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同时大力开展涉农职务犯罪预防,促进农村基层法治建设,促进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最高检近期将下发工作方案,作出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
-
两部门联合防治扶贫领域职务犯罪
106人看过
-
严厉打击农村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行为
342人看过
-
山西集中整治扶贫职务犯罪
479人看过
-
河南严查扶贫领域职务犯罪
294人看过
-
城市拆迁领域中职务犯罪的预防
490人看过
-
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相关内容是什么?
111人看过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
如何整治和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具体内容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0要突出重点、盯住基层。与其他领域相比,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多发生在乡镇站所和农村基层组织。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村“两委”人员利用财经制度不健全、资金监管不到位、扶贫信息不对称等漏洞,通过巧立名目、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方式瞒天过海,逃避监管、欺骗群众。各级检察机关要始终把重点放在基层,对于农民群众的举报、控告,要通过实地走访、查验账目等方式开展精细化初查,确保案件线索“件件核实、件件落地”。
-
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危害多大?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8查办和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检察机关作为反腐败职能部门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近年来,检察机关始终高度重视依法惩治和积极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保障和促进扶贫开发工作。最高检先后部署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等专项工作,都将扶贫领域作为重点。2015年,最高检进一步聚焦涉农扶贫领域,专门部署了集中惩
-
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系列(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81.谭益善滥用职权、受贿案。广西壮族自治区XX原工作人员谭益善在履行核查、验收危房改造户房屋是否达标职责中,明知其中26户不符合申报、验收标准,故意给予通过,致使国家损失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款45.30万元。谭益善利用对危房改造申请户进行核查、验收的职权,先后多次收受危房改造户所送的好处费共计2.51万元。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判处谭益善有期徒刑二年。2.符方敏受贿案海南省东方市扶贫办原
-
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调查报告如何写?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31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调查,掌握材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 入调查研究是写好报告的基础。深入调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明确的问题,这样才好选择调查的对象。调查切忌先入为主,要牢记“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们的先头”。为 搞好调查,应事先拟好调查提纲,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开座谈会、调查会,个别访问,民意测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
-
如何惩治重点领域职务犯罪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91.《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