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者应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应当采取以下四种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1.协商: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生产者、销售者应当与用户、消费者首先通过协商,达成和解。
2.调解:包括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法院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仲裁或者诉讼。注意,申请仲裁以有明确的仲裁协议为前提。
二、消费者权益内容
消费者权益包含以下内容:
1.安全保障权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权,二是财产安全权。
2.知悉真情权
是消费者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
是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获得质量保障和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的权利
5.依法求偿权
是指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享有的要求获得赔偿的权利。
6.求教获知权
是从知悉真情权中引申出来的一种消费者的权利。是指消费者所享有的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7.维护尊严权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三、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组织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组织主要是指消费者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是中国广大消费者的组织,是一个具有半官方性质的群众性社会团体。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地方各级消费协会,是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经过民政部门核准登记而设立的,因而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
3.15消费者权益日看各国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51人看过
-
消费者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301人看过
-
卖家虚假发货: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203人看过
-
房屋适用消费者权益法吗,维护消费者权
479人看过
-
维护消费者权益是王道
82人看过
-
消费者财产损害如何维护权益
486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工作与实施强制措施,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江西在线咨询 2022-02-08该案例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部门进行举报维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七条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 (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二)参与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三)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四)就有关消费者合法
-
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如何让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18一、消费者监督权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22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的权利,并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应当负责处理。此外,《产品质量法》第23条规定,消费者协会及质量管理协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就消费者反映的产品质量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处理,支持消费者对因产品质量造成的损害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销售者质量责任 《产品质量法》
-
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时应该如何收集证据?澳门在线咨询 2023-06-12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规定,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的诉讼时,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既要提出当事人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同时还要有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例如在一产品质量损害赔偿案中,原告提出自己曾在被告某百货公司购买一瓶F牌美容霜,使用后面部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经医院诊断系涂搽F牌美容霜所致
-
如何进行消费者维权,收集消费者与自身权益的证据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11消费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应收集以下证据: 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购买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等。 2、反映损害事实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 3、能够证明经济损失的材料,如损失清单、文件、现场调查记录等。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侧重保护消费者,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义务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141994年1月1日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那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侧重保护消费者,对经营者给以一定的限制,也就是所谓的向消费者倾斜的特点。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是分散无序的自然人个体,他们面对有组织、有经济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经营者,虽然所处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在经济实力和经营知识上却处于弱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立法上还要坚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