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分夸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容易导致制度失效
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惩罚、遏制不法行为的功能,但它仅仅是一般损害赔偿的一种补充,不是损害赔偿的核心。损害赔偿的威慑目标是使威慑既不太弱,也不太强--一方面避免生产缺陷产品,另一方面又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我们在看到惩罚性赔偿的惩罚遏制功能的同时,也应当考虑,不法行为人在面临巨额的赔偿时,总会千方百计减少损失。那么此时,或降低生产成本,或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或服务费用,或通过责任保险等方法转嫁风险,把赔偿费用转嫁到用户和消费者身上,达不到制裁和遏制的目的。因此它的适用范围必须要严格限制,不能一味适用惩罚性赔偿追求其惩罚和遏制的功能。
2、惩罚性赔偿数额过高对经济发展不利
惩罚性赔偿数额过高,会加重一些企业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导致这些企业破产(对中小企业而言,过高的赔偿额等于宣告这些企业死刑);过高的赔偿数额会束缚企业的行为,影响企业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出速度。
3、惩罚性赔偿制度可能导致滥讼现象发生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实践中会被滥用。比如王海这类知假买假索赔者,利用不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牟取利益,并以此作为营利的方式。尽管知假买假索赔者的打假行为客观可能会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但利用别人违法行为来作为生财之道,有违诚实信用原则。
惩罚性赔偿的特点有哪些?
1、该责任是由于加害人的恶意行为所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加害人存在主观故意是主张该责任的一个前提条件,主要适用过错主义原则。
2、该责任的构成及赔偿金的标准确定,必须以能够遏制加害人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为目的。要坚持法定主义原则,但同时要求赔偿的权利由受害人自主决定是否主张,即受害人享有要求赔偿的权利,也可放弃该权利。
3、虽然惩罚性赔偿金具有补偿和惩罚的功能,但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金不包括补偿性赔偿金在内,仅指法院判决的超出实际损失的具有惩罚性的部分。例如我国《消法》第49条的规定,虽然俗称“双倍赔偿”,但其数额上包含了补偿性赔偿在内,就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承担份额来说其实质上仍然是“一倍”赔偿。
-
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
312人看过
-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否存在争议?
69人看过
-
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484人看过
-
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遏制食品违法行为
129人看过
-
关于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程序上的完善
494人看过
-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原则
262人看过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
代位追偿制度有哪些不足之处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081. 代位追偿的难度较大:由于涉及方众多,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核查,以了解对方的资产状况、信用评级以及责任承担情况。然而,在实践运作环节中,信息不对称、异地取证和证据保全等问题都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是,作为追偿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资源,才能有效地追回欠款。 2. 代位追偿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作为一项法律救济措施,代位追偿的法律适用范围和条件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较为严格。在寻求代位
-
惩罚性解雇制度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4-09-08视为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规则制度或劳动纪律者的解雇手段,此类解雇常含惩戒意味。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须遵循法定程序及条款,严禁随意或滥用此权利。仅在劳动者有重大过失时,用人单位方可解除劳动合同,且需恪守相关法规。
-
什么是惩罚性解雇制度?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06用人单位解雇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劳动纪律的员工时,常常会采取惩戒性的措施。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条款,不得随意或滥用此权利。仅在员工有重大过失时,用人单位方可解除劳动合同,并需遵守相关法规。
-
判处惩罚性赔偿的前提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6(1)主观要件。须侵害人主观上具有恶意、在道德上可非难,也即当行为人的行为是故意的,或明显不考虑他人权益,具有严重疏忽行为和重大过失行为时,行为人才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适用惩罚性赔偿有利于督促不法行为人在将来慎重行事,以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2)客观方面。不法行为人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实施了损害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作为的行为,就是行为人积极地实施了某些行为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不作为的行为
-
侵犯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审批制度是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7现行《专利法》关于侵权赔偿的规定为: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