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保险的诱惑与危害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9 15:00:48 259 人看过

保险欺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

(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

(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4)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5)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投保人的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

保险欺诈的情况有哪些

保险欺诈的情况有哪些

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

这种情形是指投保人为获取保险金,故意使用虚假的证明材料或虚构事实编造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后非法获取保险金的行为。所谓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或者人的寿命和身体。

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

所渭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

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保险事故,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能向保险人提出索赔以及保险人依合同约定的责任进行赔偿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就不能借此索赔,否则以谎称保险事故发生而取得赔偿的,即属违反诚实信用、最大善意原则的保险欺诈行为。

4、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根据《民法典》第153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01: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保险金相关文章
  • “保险侦探”与保险欺诈较量
    保险欺诈并非新鲜事务,从保险业诞生之日起,欺诈事件就如影随形。我国的保险业在90年代才逐渐走向发展,目前国民的法律意思比较淡薄,很多人对保险存在有诸多误解和偏见。特别是车险市场上的欺诈行为尤为突出,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因欺诈行为导致保险公司损失15亿左右,随着科学的进步,保险欺诈的手段和方式越来越专业化,震惊我国保险界的广东胡氏兄弟骗保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短短两年的时间,胡氏兄弟在多家保险公司投保,制造事故34次,非法获得保险赔偿200余万。形成保险欺诈的原因很多,有社会的、人性的,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内部原因和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因素,所以,魔道之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风平浪静的。近年来,省内多家保险公司都成立专门的反欺诈部门,部门成员由保险公司精英、公检法部门人员驻点、聘请反保险欺诈专业人士联合组成保险独立调查人队伍,对有疑点的车险案件独立进行调查。精明干练的保险
    2023-06-08
    215人看过
  • 集资诈骗的危害与风险评估
    集资诈骗的危害:不仅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同时更干扰了金融机构储蓄、贷款等业务的正常进行,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广大投资者对集资活动的过分谨慎,甚至对金融机构进行集资也可能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集资诈骗犯罪的危害是什么?集资诈骗犯罪行为是以集资的面目挤入合法资金市场的,侵犯的是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因而,集资诈骗罪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被骗人数的广泛性,也是集资诈骗罪的重要特点之一。而普通诈骗罪的行为人也可能一次行为诈骗多个被害人。如果行为人以借款为名多次诈骗了众多受害人,但每次诈骗的却是特定个人或单位的钱款,即使受骗人数众多,也不能认定为集资诈骗罪。因此,要认定行为人的行为属于集资诈骗,必须能够证实行为人实施了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的行为;对未实施此行为的诈骗行为,应认定为普通诈骗行为。由此可见,在主观方面,集资诈骗和合同诈骗,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是
    2023-07-06
    316人看过
  • 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中,被诱惑行为应区别对待
    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本身是否合法就存在争议,因为该侦查措施往往和公安机关的诱人犯罪相联系,即侦查人员是否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问题。因为从外观上看,该措施符合教唆犯的构造,而且充分肯定该侦查措施,可能会带来侵犯人权的风险。因此,肯定陷害教唆行为(包括机会提供型的诱惑侦查)中教唆者成立教唆犯,有利于遏制国家警察权对于公民隐私的侵犯。但是,结合目前我国的禁毒形势,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该侦查措施在一定条件下的合理性,而且,事实也表明,严格限定该侦查措施的程序设定,是完全可以减少侵害人权事件的发生的。诱惑侦查作为一种侦查措施,只能说是一种不得已的恶,这是出于毒品犯罪本身的特殊性及国家打击毒品犯罪的重大决心所必须采用的方式,也可以说是刑事政策的一种必然结果。但是,刑事政策必须以刑法为其基本界限,对于诱惑侦查的方式,实务中必须严格掌握,现在,机会提供型的诱惑侦查在世界范围内还是被普遍采用的。同时,在我国目前
    2023-06-11
    500人看过
  • 珐琅彩瓷器的诱惑
    法律综合知识
    清代著名的盛世三朝,康熙的智、雍正的苛、乾隆的倜傥,在历史长卷中挥下绚丽的一笔。这里的传说最多,宝贝最美,世人的至宠---珐琅彩瓷器的故事自此开始。珐琅彩瓷器是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品,它诞生于康熙朝。由于它始源于仿制铜胎珐琅器,故在清宫内被称为\"瓷胎画珐琅\"。身份地位尊崇的珐琅彩瓷器,制造过程非常的复杂,通常先在景德镇御厂烧成白瓷,然后送抵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烧制成品。虽然它出身自景德镇,但是由于彩绘及烧成工艺均在宫内进行,故不属于景德镇窑的制品。早在康熙年间,开明的康熙大帝拓宽与外界的联系,积极地接受许多新兴事物,各国传教士们携着风尘应天命而来,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艺术的异域灵感。红极一时的郎世宁等西方画家不仅在中国画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间接地影响了珐琅彩瓷器的成长。中国的传统彩瓷,施彩一直是用胶水或者清水,但自康熙开始的珐琅彩瓷器则使用油来施彩。除此之外,康熙年间的珐琅彩
    2023-06-08
    425人看过
  • “高科技”诱惑的背后
    骗术揭秘---“高科技”诱惑的背后(上)导视:鸡蛋里能砸出黄金来同期:“每个月你生产5公斤你就能挣一万多块钱”高科技能迅速使你致富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同期:“按照它写的方法,谁都做不出来的。”敬请收看本期聚焦三农《高科技诱惑的背后》。导语:溶菌酶是一种可以杀死对人体中部分有害病菌的生化物质,它是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在非常复杂和严格的条件下提取出来的。可是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任何人在一般的条件下都能够生产出来,而且还能获得高额利润,你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存在吗?解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在一些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看到不少这样的广告。这些广告都声称,只要你加盟了他们公司,不仅能够学会像从鸡蛋中提取溶菌酶的生产技术,而且公司还负责高价回收生产出来的产品,保证每一位加盟者能够获得十分丰厚的利润。那么这样的好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河南省开封市农民徐松岭一家子的遭遇。一
    2023-06-09
    118人看过
  • 物流业之诱惑
    基金投资
    2009年8月26日,日本雅玛多4.8亿元购巴士物流65%股份,从而打入上海快递市场。据了解,雅玛多看中的是上海快递市场每年20%的增速,以及2010年世博会带来的商机。而半月后的9月17日和18日,国内创业板首批7家企业过会审核以及创业板第二批上会审核的公司的出炉,使物流业入围创业板的企业达7家,成为创业板当中名副其实的“丰收大户”,已凸显物流业的巨大投资吸引力和财富效应。其实,作为中国政府推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之一,物流行业早就迈入了投资人的视线:2007-2008年,深圳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深创投)曾经三次出手投资物流行业,先后投资了海格物流、二十一世纪物流和递四方等公司。“我们一直看好物流行业,未来物流行业还将与快速消费品一起获得快速发展”,深创投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纲告诉本刊记者。而看好物流行业的投资机构并非只有深创投一家,包括今日资本、寰慧投资、汇发基金、浙商创投、东方富海等机
    2023-08-17
    125人看过
  • 保险欺诈与合同欺诈的区别:从法律角度分析
    1、两者的最简单区分就是利用普通罪名和特殊罪名的关系,在既属于保险诈骗罪又属于合同诈骗罪的情况之下,以特殊罪名论。即保险诈骗罪。2、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只仅限于是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或关系人,而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则没有这个限制。3、保险诈骗罪虽然事实上也是利用合同的形式进行诈骗,但它利用的仅仅只是保险合同,保险合同作为一种金融合同有本身的特殊性,故其事先犯罪目标的手段即行为方式有其独特之处,这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有什么区别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区别是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除了财产的所有权还包括经济秩序。合同诈骗罪的成立要求必须通过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诈骗罪是采用欺骗行为非法取得财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98条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
    2023-07-20
    185人看过
  • 担保理财,提防高息诱惑
    眼下市场上的担保公司很多,各家担保公司也都推出了理财产品,各个公司的收益率也有一定的差别。那么担保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是否有一个风险临界点?担保理财产品进行理财首先还是要稳字第一,不要以为有担保就可以获得暴利,谨记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所以,在选择担保眼下市场上的担保公司很多,各家担保公司也都推出了理财产品,各个公司的收益率也有一定的差别。那么担保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是否有一个风险临界点?担保理财产品进行理财首先还是要稳字第一,不要以为有担保就可以获得暴利,谨记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所以,在选择担保理财产品时,要关注收益率风险。首先,要看其是否合法,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若其利息超过了此范围,就形成了高利贷,就违反了
    2023-04-23
    203人看过
  • 高利贷的诱惑与风险:如何避免陷入高利贷泥潭?
    高利贷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1、借贷利率超过“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包括利率本数)”的,就构成高利贷。2、计算复利是一种高利贷常见表现形式,不过并非所有计算复利的都属于高利贷,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分为两种:(1)当其利率小于或等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时,不属于高利贷;(2)当其利率大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时,超出部分法律不予支持。3、在借款时将利息扣除的,出借人等于减少了借款人实际得到的借款,变相地提高了利率,所以在借款时将利息先行扣除的,应当按实际出借款数计息。4、以他人资金转手高利出借。《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规定“民间个人借贷中,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属于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货币资金,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款。”如果出借人已经收取了部分高利贷利息,在法院认定利率超过法定标准后,先收取的高利息可抵充未偿付的合法部分的本息。借高利贷要注意以下问题:1、
    2023-07-17
    138人看过
  • 保险欺诈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认定保险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1、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犯以已骗取较大数额的公私财物为既遂标准。2、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保险诈骗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获得保险赔偿的,是诈骗罪未遂。保险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正确区分保险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着一些保险诈骗案件能否构成犯罪。对此问题,理论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我国刑法中的保险诈骗罪实质上仅存在既遂形态,只存在罪之是否成立的问题,而不存在既遂与未遂的问题。有的认为,在认定该行为时,主要把握以下特征:第三,行为人已实际取得了保险金,或者保险公司也支付了保险金,且达到一定的数额。因此,这种犯罪是一种既遂犯罪。有的认为,从犯罪构成来看,行为人必须出于故意对保险公司实施了欺诈行为并非法获取了保险赔偿金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实际损失的情况下才构成保险欺诈犯罪因此,是否取得保险金只是保险欺诈罪与非罪的界限,而不是保
    2023-07-09
    497人看过
  • 婚姻忠诚与背叛:没有结婚证的诱惑
    不算出轨。男女双方没有领结婚证,在法律上是没有婚姻关系存在的。一方和第三者产生暧昧关系或者同居的是出轨行为,但是该出轨行为不能算做法律上的过错行为。但是在道德层面可以看作出轨行为。一方出轨的,另一方可以选择结束恋爱关系。嫖娼算出轨吗当然算,发生性关系就是出轨,除非是双方认可的方式,结婚,双方之间就有了契约,如果对方觉得,嫖娼换妻或者换夫都是可以接受的,那就不叫出轨,如果隐瞒对方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就是出轨。算不算出轨,取决于伴侣的底线,如果她觉得受到侮辱,那就是出轨,如果她觉得人之常情,就不算出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
    2023-07-12
    446人看过
  • 警惕传销诱惑:了解诱骗与胁迫参加的处罚规定
    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发展人员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非法获得财富的行为。诱骗投资者买卖期货合约罪处罚标准细分是什么1、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2、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3、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
    2023-07-17
    107人看过
  • 人身保险欺诈手段与方式
    人身保险诈骗常见的方式:一、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虚报年龄投保。二、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残疾,编造虚假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手段: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常见的电话诈骗的手段1、刷卡消费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XX百货、XX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XXXX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
    2023-07-20
    213人看过
  • 吸毒诱惑与强迫如何定罪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强迫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犯了引诱他人吸毒罪既遂要如何惩罚交通事故全责,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自己承担。交通事故全责属于民事诉讼,没有钱赔一般不会坐牢。如果对方申请强制执行,在限定的期限里仍然不能履行义务的,法院会冻结、划拨你的财产以赔偿对方,发现你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公民受伤可要求赔偿项目: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租床被费用、后续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残疾赔偿金、鉴定费、被扶养人生活
    2023-08-13
    350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险金
    词条

    保险金是指质物所有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当保险事故发生导致质物毁损或灭失时,投保人有权请求保险人支付的一定数量的金钱保险金的赔偿给付保险金的赔偿给付是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方法。 原则上保险补偿以现金履行赔偿给付责任。但是,对于财产保险,也... 更多>

    #保险金
    相关咨询
    • 欺骗诱惑消费如何处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15
      欺诈消费者行为法律责任是指经营者要为欺诈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
    • 劳动合同欺诈的危害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09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合同欺诈,任意一方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
    • 诱惑教唆欺骗他人吸毒判几年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6
      根据刑法第353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3款规定,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 诱导接受欺诈合同的
      江苏在线咨询 2023-10-04
      诱导签订欺诈合同,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管辖。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毒品犯意诱惑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29
      根据《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行为人本没有实施毒品犯罪的主观意图,而是在特情诱惑和促成下形成犯意,进而实施毒品犯罪的,属于犯意引诱对因犯意引诱实施毒品犯罪的被告人,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当依法从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