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在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新的犯罪、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构成现实危害、伪造或干扰证据、串供、对被害人、举报人或控告人实施报复、企图自杀或逃跑的情况下,应当考虑逮捕。同时,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身份不明的人也应该被逮捕。对于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可以被逮捕。
对于那些已经被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以下社会危险性,就应当考虑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构成现实危害的;(三)可能伪造或干扰证据,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或控告人实施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逃跑的。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社 会 危 险 性 评 估 : 决 定 逮 捕 的 关 键 因 素
社会危险性评估是决定逮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刑事诉讼中,警方需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以确定是否对其进行逮捕。这一评估通常由警方向法医寻求帮助,通过鉴定犯罪嫌疑人的过去犯罪记录、家族史、社交网络、工作经历等来综合评估。
社会危险性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记录。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过去犯罪记录中包括暴力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等严重罪行,那么警方可以认为其具有较高的社会危险性,从而决定对其进行逮捕。
2. 犯罪嫌疑人的家族史和社交网络。如果犯罪嫌疑人的家族中有成员曾经犯罪,或者其社交网络中包括了犯罪分子,那么警方可以认为其具有较高的社会危险性,从而决定对其进行逮捕。
3. 犯罪嫌疑人的工作经历。如果犯罪嫌疑人的工作经历与犯罪行为相关,例如在监狱、精神病院、医疗机构等机构工作,那么警方可以认为其具有较高的社会危险性,从而决定对其进行逮捕。
4. 其他相关信息。根据具体情况,警方还可以考虑其他相关信息,例如犯罪嫌疑人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等。
社会危险性评估是确保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警方需要认真考虑各种因素,以确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如果犯罪嫌疑人被逮捕,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也将依据这些评估结果进行审判。
总结:社会危险性评估是确保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警方需要认真考虑各种因素,以确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如果犯罪嫌疑人被逮捕,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也将依据这些评估结果进行审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
刑诉法规定逮捕及不予逮捕的条件
447人看过
-
刑法对于逮捕程序有哪些法律规定
283人看过
-
我国刑诉法关于逮捕和拘留的规定有哪些
97人看过
-
逮捕刑事诉讼法条款有哪些?
211人看过
-
法律规定的逮捕程序有哪些?
171人看过
-
新刑诉法中有关逮捕的法律规定
164人看过
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格的一种,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拘留嫌疑犯、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逮捕不仅剥夺了嫌疑犯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拘留时间也很长,一般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之前。... 更多>
-
刑事诉讼法逮捕条文中逮捕符合哪些规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20《刑事诉讼法》第81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应当予以逮捕
-
刑事诉讼法不予逮捕法律规定中,哪些情况可以不逮捕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10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 (1)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2)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3)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4)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
-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哪些人员批捕后不能逮捕?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51.应当不予逮捕。 根据《规则》第143条,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①不符合上述应当或可以逮捕条件的;②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2.可以不予逮捕。 根据《规则》第144条,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或者不予逮捕: (1)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
-
刑诉法对转押逮捕的规定主要是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9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
法院批捕哪个执行逮捕,有哪些规定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4法院批捕决定后由公安机关具体执行逮捕。目前在我国只有检察院和法院享有批捕权,但是没有逮捕权,逮捕权是公安机关所有的。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由法院院长签发决定逮捕通知书,通知公安机关执行。如果是公诉案件,还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