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电话投保引诱消费陷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18:35:42 345 人看过

近日,消费者张小姐向记者投诉,她于日前接到招商银行某业务员的电话,对方声称由于张小姐长期以来使用招商银行信用卡且无不良记录,招商银行为了答谢优良用户,特别联合华安保险公司向客户推出一种赔偿金额高达75万元的名为绚丽人生的人身意外保险。该保险产品是华安保险公司与招商银行合作推出的,只有该银行的尊贵客户才能购买。在经过简单询问并得到张小姐的确认后,张小姐信用卡账户上就被扣掉了900元预付款。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保险公司目前正在借助银行信用卡用户信息嫁接销售保险,在电话推销保险时,未经消费者签字确认就直接在信用卡中扣除保费,由此导致的相关投诉猛增。

●电话推销保险被扣款

张小姐告诉记者,今年3月,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人打电话向她推销保险。这位业务员在声明会做电话录音后,就开始推销保险。业务员强调说,作为招商信用卡用户只需每月缴费75元,便可享受高达75万元的意外伤害理赔金额,其中还涵盖意外伤害住院医疗赔付金。张小姐询问是否有书面的条款和保单。对方回答,如果确认购买该险种后,书面保单会在一周内寄出。张小姐又问保费如何缴纳。对方回答,确认后保费会每月从信用卡中扣除。

听到张小姐语气有些犹豫,对方称仅电话问询一次,不认购便做放弃处理。张小姐又问:在确认后能否看了合同再决定是否购买?对方回答说:可以,但随即又问:你确认吗?张小姐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确认了。

电话挂了一分钟,张小姐就收到了招商银行的短信,通知说预付款扣掉了900元。

一周后,张小姐收到了一份保险合同书,信用卡还款日账单显示:华安绚丽人生保险,保费900元。张小姐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一个电话,自己又没有签字,保单就已经生效,且未经自己签字,信用卡就已经被扣款,保险公司和招行银行是否都涉嫌欺诈?

事实上,和张小姐有同样遭遇的不在少数。根据上海市保险同业工会的调查,电话销售渠道虽然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客户,但电话销售骚扰客户,投诉无门等都成为消费者的新烦恼。而仅在去年9月,上海市消保委就受理涉及银行信用卡嫁接保险销售的相关投诉8件,占到10%。

●火热促销缘于高利润

保险专家告诉记者,一听确认就扣钱,在各种各样的电话保险销售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代理公司或者保险中介来联系消费者进行销售,然后赚取中间的差价,还有一种则是由保险公司和一些机构合作(比如银行信用卡中心),向这些定向客户进行营销。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作协议,采取电话营销方式,代理保险公司对本行信用卡持卡人销售保险产品,并通过持卡人信用卡扣取保费,成为了银保的一种新型合作业务。由于电话营销成本较中介低出8%,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

这位专家指出,用电话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的模式目前在国外很流行。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保险产品,咨询与保险有关的事宜,最后购买到保险。而保险公司也达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目的。

广发银行一位负责信用卡业务的专家透露,目前一些银行信用卡中心热衷于推销保险业务,主要就源于其丰厚的利润,分成比例最高的险种可达30%,而低的也有5%或10%。

北京市律师协会保险法专业委员会主任李记华也认为,保险公司通过电话销售的主要是一些出险几率不大,赔付率低的短期人身意外险,利润空间很大。

为了赚取收益,一些业务员的推销也开始打擦边球。根据相关规定,采用电话营销保险产品时,必须进行全程录音,有客户的确认后,保单才生效。不过这根本不是问题。一位从事过电话销售的业内人士透露说:客户中有的会说表示想先看看合同细则,这个时候我们一般会告诉他只有确认后才能给合同看,也有人继续问在看到合同之后能不能不买,我们都表示可以,不过随后都会加上一句你确认保险吗?,只要客户一说确认,我们就立刻开通保险。这样就算客户最后闹起来,录音里面也明确是他自己确认保险。

●新渠道存在法律漏洞

记者了解到,对于电话销售保险,由于国内暂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所以各家公司大都是借鉴一些国外公司的做法,或是依照本公司在国外分支机构的规定来操作。2007年5月15日保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财产保险公司电话营销专用产品开发和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为电话营销定下了规矩。但作为指导性意见,并不具备肯定该行为合法性的效力。在李记华看来,这种营销方式不符合《保险法》的相关规定。保险是种复杂的合同,其中有很多责任免除条款,消费者在没有看到合同条款前,不能视为保险公司尽了如实告知义务。李记华说,根据《保险法》第18条规定:保险合同中有关保险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李记华认为,电话销售说不清楚保险条款,而有些业务员故意不说清条款的行为可以说是营销欺诈,此种模式违背了客户真实的意思表示,消费者完全可以在出现事故后要求保险公司负全责。

其次,多数公司通过电话销售的是短期人身意外险,属于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保险法》第56条明确规定: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电话里对保险进行推销只能视为一种要约邀请,并不能产生致使保险合同生效的法律后果。保险合同未书面签字生效,保险公司无权收取保费,更无权委托银行以预付款的形式变相收费。

另一方面,李记华对银行的做法也提出了质疑——信用卡消费结算一般以签名为主,银行怎么能随意扣款?对于银行方面提出的电话录音相当于电子签名的说法,李记华驳斥道:电子签名有一套系统,包括密码等,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电话。如果电话被别人接听并开通了,能说是持卡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吗?确切地说,电话投保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对消费者进行的引诱性消费行为。李记华说。

●最好直接去公司投保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上海市消保委就曾专门指出,这种保险销售模式涉嫌消费者知情权难保障、持卡人个人信息被泄露、保费扣除较为随意等三方面侵权问题。

上海银监局4月10日也就电话销售保险业务对商业银行发出风险提示,要求相关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规范操作。

上海银监局称,由于该业务与传统银行柜面代理销售保险业务在营销人员、营销渠道、客户确认购买、保费扣取、保险合同生效条件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消费者在接到销售保险的电话时,容易在不全面清晰了解合同内容的前提下,口头同意购买保险产品并同意在信用卡中扣取保费;有的在接到快递的保险合同时,也未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即轻易签字确认,直至履约扣款时,引发对合同、客户信息及银行与保险公司业务边界等方面的异议,使银行面临一定的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

为此,上海银监局已发文要求商业银行规范电话销售保险营销渠道,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在电话销售保险过程中,必须将销售人员身份、保险条款及相关风险、扣款流程、生效时间、退保流程和客户信息使用等关键信息告知持卡人。通过信用卡赠送保险产品等增值服务的,也应明确告知持卡人,要进一步规范扣取保费的操作流程,有效规避合规风险。

上海银监局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接到销售保险业务的电话时,应充分了解产品性质及扣取费用等关键信息,在随后签收保险合同时,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保险公司或银行联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李记华则建议,保险是和消费者个人健康财产情况密切相关的一种产品,消费者最好亲自到公司去咨询和投保。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4日 15: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要约相关文章
  • 警惕委托代理招投标陷阱
    时下,一些建设工程项目在进行招投标时,热衷于委托中介机构代理招投标。诚然,如果代理公司整体素质好、严格奉公守法,应该说此举不失为一剂良方。可是,有的代理公司情况却不是这样,雇几个有学历的人,收罗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办个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便开始挂牌经营。就是这样的公司,在实施招投标代理过程中,常常打着公平、公正的幌子,与少数投标人或与个别政治素质差的业主负责人相互勾结,暗箱操作,违规招标。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在制作资审及招投标文件时故意预留空间,将一些重要内容和要求有意遗漏,并将这些遗漏内容告知有关系的投标人。当规定的提交资审、投标文件时间快到时,他们突然下达资审、投标文件补遗书,要求投标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交遗漏部分内容或资料。这样由于大多数投标人没有时间和思想上的充分准备,无法满足中介机构的要求而被淘汰出局。而那些被提前告知的投标人就名正言顺地获得了投标资格或
    2023-06-07
    402人看过
  • 警惕!电视购物“馅饼”变“陷阱”
    打开电视机,各种电视购物广告铺天盖地,尤其是手机直销使人眼花缭乱:超长待机62天、光能充电不怕车轧的金钢手机、会说话的手机等噱头让人心动不已。然而打开报纸网络,电视购物所引发的质量、功能与广告宣传不一致,售后服务难保障,销售商只留电话不知公司名称、地址等问题屡屡被暴光,成为消费者投诉谴责的众矢之的。最近崇明县消保委也陆续接到消费者关于手机电视购物引起权益受到侵害的投诉和咨询。消费者陈先生咨询:通过电视购物花费近千元购买手机,但收货付款后发现货不对版,手机实际价值仅在300多元。电话询问售后,售后一再表示歉意,称工作人员工作疏忽,要整顿罚款等云云,并信誓旦旦承诺马上航空快递为消费者调换,但近一周毫无音讯。消费者从网上得知,像他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又如消费者沈先生反映:看到某看手机的电视购物,宣称买手机就免费赠送卡号和1500元话费。但使用中发现每次拨号必须加拨几位特殊号码,后查询得知该号码竟然
    2023-06-07
    86人看过
  • 请警惕免费买房的陷阱
    问题1。问:对捐赠区域进行改造是否违法?A:业主关闭开发商捐赠或半捐赠的阳台、露台、设备房的情况非常普遍。只要不在规划审批范围内,业主或开发商后期对房屋进行的变更都属于“违法建设”,今后将按规划进行拆除整治。问:自由区改造后的违法建筑如何认定?A:对于开发商参与房屋交易的部分自由区域(如阳台、天井、花园部分),是否属于业主改造后的‘违法建筑’,还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对露台进行封顶等永久性改造,超出了规划许可的范围,无疑是违法的。可以建一个葡萄架或做一些装饰假山。问:买家如何规避风险?答:开发商在出售房屋时,应明确指出部分公共部位改造中存在的“违法建设”风险。面对开发商的免费面积,还是应该仔细检查。部分捐赠区域可能改变了规划设计,也可能是违法建设的。开发商交付房屋后,买受人将附属部分改为私人区域,可能违反原规划设计方案。解决办法是向开发商索要规划方案,并请专业人士对免费部分的设计进行检查,
    2023-05-08
    298人看过
  • 警惕买房三大陷阱
    对大多数市民来说,买房是一辈子的大事。如果稍有疏漏,对以后的居住很可能带来不便。因此,在选择楼盘、签订购房合同以及与房屋中介打交道时,都要慎之又慎,尤其要注意以下三个容易疏漏的地方。小心配套虎头蛇尾配套设施虎头蛇尾是指房地产开发商提供的配套设施在房屋销售时看似正常运作,实则难以完全达到的地方,这就需要购房者仔细识别。应对绝招:购房者应冷静分析楼盘的各种配套设施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如开发商许诺可提供免费交通车,那这种免费是永久的吗?二是调查楼盘宣传中的相关教育设施,比如小区幼儿园等是否已为教育部门所认可。三是看周围是否有替换的配套设施。合同空白处猫腻多一些购房合同中可能会有空白的地方。这为开发商作弊提供了条件。应对绝招:购房者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耐心看完全文,遇到空白处应填上自己应有权益的内容。如无需填写时,也应画上横线,防止对方在空白处私自填上对其有利
    2023-06-10
    143人看过
  • 警惕移民三大“陷阱”
    警惕移民三大陷阱无论是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还是出于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抑或纯粹为了享受轻松闲适的生活,近两年,曾经只是极少数有钱人专利的投资移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但是,在求助于移民机构、移民顾问时,一些过于优厚的待遇却让他们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包办热门国家与前些年加拿大、澳洲、新西兰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同,近些年随着美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开放投资移民大门,国人在选择移民国家的问题上日益呈现多元化,而能够包办所有热门移民国家的机构竟也随之而来。无论是美澳加,还是德国、新西兰、马来西亚,只要客户有需求,移民顾问统统大包大揽。揭秘:消费者选择移民中介机构时,首先要认准有资质的公司。移民行业属于特殊行业,必须获得公安部门颁发的特许经营执照后才能够从事移民服务。而且,按规定这个执照必须悬挂在公司门口最显著的位置。对于消费者来说,一定要亲自到准备委托的这家机构做个实地考查,无论其办公环境
    2023-06-05
    284人看过
  • 警惕有奖竞猜陷阱
    阿拉善盟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有奖竞猜陷阱。该消费警示中说,目前有一种通过电话信息台和手机短信息进行有奖竞猜的活动,观众只需回答非常简单的问题,或者猜测某项比赛结果,甚至无须回答任何问题,只要发送短信息、拨打信息台,就有机会参加阿拉善盟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警惕有奖竞猜陷阱。该消费警示中说,目前有一种通过电话信息台和手机短信息进行有奖竞猜的活动,观众只需回答非常简单的问题,或者猜测某项比赛结果,甚至无须回答任何问题,只要发送短信息、拨打信息台,就有机会参加抽奖,赢取奖品。据介绍,此类有奖竞猜活动,很少有公证机构参与,完全是组织者按照自定的程序、规则抽取中奖者,真正的赢家只能是信息费的收取者,即运营商、服务商、节目制作方。参与活动的人数越多,活动组织者赚取的信息费就越多。这种有奖竞猜活动的获奖人数一般不按比例设定,而是每次竞猜固定获奖人数,一次活动大多只出
    2023-06-08
    200人看过
  • 网购警惕诈骗陷阱
    如今,网上购物已然成为一种潮流,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物美价廉。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制造了各种各样的网购陷阱,让消费者上当受骗。乐亭民警提醒消费者警惕网上购物中的五种诈骗陷阱。陷阱一:制造虚假网络链接,植入木马。消费者与卖家商定价格后,卖家会发一个付款的网络链接,此链接却有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买家应仔细区分链接是否为真正的购物网站,确认后方可付款。陷阱二: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目前,网上制假售假的现象较为常见,一些网店被各种假名牌充斥。陷阱三:大肆宣传、奖金诱惑。不法分子利用奖金或奖品诱惑消费者浏览其网站。一些网店还打出了攒积分换奖品的招牌,但其奖品最终还是要付费的。陷阱四:蓄意提升信誉值、迷惑消费者。许多消费者认为信用度高的网店,货物质量就有保障。然而,一些不良网店利用专门帮助卖家炒作信用的黑色产业链,提升信用度,人为炒高,欺骗消费者。陷阱五:利用银行卡诈骗钱财。网上交易一般为银行卡支付,不法分
    2023-06-07
    340人看过
  • 消费者购房时要警惕房产广告六大“陷阱”
    房产广告中有六大“陷阱”,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一、销售价格误导。房产商在广告上标明的价格普遍较低,实际销售价格却大大高于广告宣传中的价格。一些房产广告上标明“惊喜起步价2500元/平方米”,实际上商家根本没有按照“惊喜起步价”出售房子,在回答消费者咨询时则说:“起步价房子早已卖出,剩下的都在2500元以上。”二、地理位置误导。房产广告中通常通过绘制简单的区位示意图来表示所售房屋的地理位置,但这种示意图往往不按比例尺绘制,给购房者留下“陷阱”。比如说距知名风景区“仅一步之遥”的楼盘,事实上可能与风景区相距1000多米。三、交通条件误导。有的房产广告中宣传其开发的住宅小区交通便利,“到达市中心只需XX分钟”,只提时间,却不提交通工具的类别和时速。四、配套设施误导。有的房产商把不具备或将来才可能具备的公共配套设施也在广告中大肆宣传,欺骗购房者。五、产权性质误导。有的房产商在广告中提到了产权证,
    2023-06-10
    484人看过
  • 警惕借条的十个陷阱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借款时,都立借据作为凭证,可还是有很多人忽略了书写借条的一些细节,让人钻了空子。律师表示,如果借款人对到期借款未按约偿还,出借人只能凭借条要求对方返还,借条如何书写至关重要。要提防借条中的陷阱,当心扯皮赖账。律师还提醒,写借条时,最好注明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借款原因、借款时间、借款金额、金额大写、还款时间、签字、按指纹、盖章等基本项目,并且附带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案例1伪造证据被拘留,罚款2.5万2007年11月30日,王某向周某借款5000元并立下借条,李某作了担保,按照借条约定同年12月15日还款。王某并未按约定时间还款,2008年10月20日,周某持借条复印件向弥勒县(今弥勒市)法院起诉,要求被告王某、李某返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计5500元。弥勒县法院受理后,经调解和执行,已将5000元兑付给原告周某。随后,担保人李某在2014年离世。时隔8年后,2016
    2023-06-05
    140人看过
  • 签合同警惕“订金”陷阱
    “定金”是指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对方给付的,作为债权担保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它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目的在于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签合同时,对定金必需以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同时还应约定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期限。给付定金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无权要求另一方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需向另一方双倍返还债务。债务人履行债务后,依照约定,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相比之下,“订金”虽不是法律上的“定金”,但在签合同时,却经常使用。一字之差,意思大相径庭。合同中,如果写的是“订金”,一方违约,另一方无权要求其双倍返还,只能得到原额。有些个人和企业利用人们法律知识的欠缺,在订立合同时,故意设下陷阱,将定金写成“订金”,以逃避法律制裁。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留神合同文本中的“定金”和“订金”条款。
    2023-06-09
    294人看过
  • 警惕产权式商铺暗藏的投资陷阱
    2006-09-1819402006年5月29日,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宣布,即日起停止办理产权式商铺的预售许可证,并禁止产权式商铺的销售。政府主管部门出面叫停产权式商铺,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其实,早在5月22日,建设部就对外发布风险提示称,以售后包租的形式购房有风险,投资须慎重。据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介绍,在目前商业地产开发销售模式中,产权式商铺是主要类型之一。目前,产权商铺地产商绝大多数是从住宅地产商转变过来的,这部分地产商多数仍旧遵循住宅地产的操作手法,将套现放在首位。因此,为了把商铺卖出去,很多开发商都采取了降低置业门槛,来化解大卖场面积消化的难题。而且,大部分产权式商铺开发商采取出售后返租,并承诺高回报率、若干年后回购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投资产权式商铺,正是为所谓的高回报率所诱惑,但结果往往是纠纷频发。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均出现过因产权式商铺而引
    2023-06-10
    447人看过
  • 要警惕民间融资陷阱
    快速办理银行贷款;个人贷款,马上放款;信用卡贷款,方便快捷广告上诱人的话语,令不少急需用钱的人心动。不过,在这些方便背后,可能有陷阱。近日,湖北省银监局对武汉一些担保公司、贷款咨询公司和投资公司进行了暗访。暗访中发现,这类公司中有一部分确属合法经营,对活跃金融市场有积极补充作用,但有一部分则存在不规范经营、虚夸服务甚至欺诈行为。暗访中,有些担保、投资咨询公司无法或者拒绝出示工商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有的夸大服务,声称可以在一两天内办好房屋贷款或者车贷,明显与银行正常放贷周期不符;有的提出可用公司自有资金以大大高于同档次银行贷款的借贷利率先帮房屋业主提前归还银行放贷,再以该房屋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变相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有的只在广告上留下手机号码,联系到本人后,通常只约定在某公共处所见面,不愿意告知固定办公地址;还有的表示可以协助顾客伪造或者优化信用证明,用于申请贷款或者信用卡等等。银监局
    2023-06-05
    383人看过
  • 警惕低价装修有陷阱
    目前,上海一些家装公司为争抢客户,竞相恶性压低报价:先是“10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39900元全包”,紧接着出现了“38800元搞定”的报价。据某广告公司业务员说,还有其他装修公司在酝酿打出更低的报价。那么这样的竞争最终得益的是不是消费者呢?事实证明,大部分消费者在被这类广告吸引后,引来不少麻烦和纠纷。业内人士说,少数公司挖空心思在家装报价上大做文章,他们故意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吸引客户,明显有欺诈之嫌。有不少消费者投诉称,他们就是冲着价格便宜去的,可去了之后却发现,不是报价涨了,就是项目减了。此时家装公司的解释是,价格涨了是因为你要做的项目太多了,而减项则是因为这个项目你家里不需要。为此,bobo搜集整理了一些不法家装公司以低价吸引客户的欺诈手段,希望广大读者能引以为戒。招数一:偷换工艺概念一些家装游击队的结构非常简单,一个包工头攒聚几名瓦工、木工、油漆工,就组成了一个所谓的装修队。而这些工
    2023-06-07
    292人看过
  • 警惕“双十一”价格“陷阱”
    双十一即将到来,不少市民也做好了网购的血拼准备。对此,市物价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血拼时多长个心眼,警惕网购中的价格陷阱。陷阱网购中六种不正当价格行为虚构原价即网店经营者凭空捏造原价,诱骗消费者。市物价部门提醒,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七日内没有交易价格,以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价格作为原价。虚假优惠折价即在未标原价的情况下,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如网店内的某商品在销售时,标明打5折,现价100元,而在此次销售行为之前的七天内,商品成交价出现过等于或低于100元的情况,则涉嫌价格欺诈。虚夸标价即商品销售时所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全网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是没有依据或无从比较的。使用欺骗性语言、文字或图片等诱导消费者如某网店在商品销售价格旁边注明仅限今日字样,而实际上该价格已执行多日,并非当日才有。
    2023-06-07
    132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要约
    词条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一个意思表示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构成一个要约,一是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具备合同的必要条款;二是必须具有明确的订立合同的意图,并表明经对方... 更多>

    #要约
    相关咨询
    • 选择旅游项目需警惕哪些陷阱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13
      旅游陷阱 陷阱一:导游带去的地方不要买东西。 陷阱二:旅游纪念品千万小心。绝大多数是假的,价格虚高。应该说100%是假劣货。 陷阱三:旅游套票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买卖自愿,卖卖不成情谊在,是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而当今除了门票狂升,无耻美其名什么保护文物,还搞出个套票。就是把你喜欢不喜欢的旅游点门票捆绑卖给你,价格高得惊人,而且其中混杂不少不值一顾的伪劣产品。而那些套票,只是当天有效,实际上你根本
    • 二手房产权应该警惕哪些陷阱?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11
      1.看产权交易是否有限制 如存在被抵押、涉讼、被列入拆迁范围、土地使用权性质为集体或划拨、属于安居用房以及危房等不能上市交易的问题。如军产、院(医院)产、校()产的公房,必须经原产权单位盖章后才能出让,而大多数这样的单位都不允许其职工向外人出售房屋。 2.买之前看看是否有承租人 在同等条件下,房屋的承租人具备优先购买该房屋的权利,所以必须得到该承租人不购买房屋的书面承诺,或是等租赁关系结束后再购买
    • 买房需要警惕哪些陷阱买房须知道的六大陷阱以及应注意的陷阱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27
      对于普通购房者或刚需族而言,买房就相当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半辈子辛苦积攒的财富,因此买房的时候大家都会特别当心,但如果不注意以下6大陷阱,如果没有提防这以下买房陷阱,期待”则可能变成失望,让你多年的积蓄打了水漂。陷阱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夸大吹嘘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开发商在宣传中最爱用尊享人生”奢华园林”幼稚配套”这些词来吸引消费者。然而,可能在收房时才发现,所谓的奢华园林,还只是小树苗、小土坡,所谓的
    • 签订购房合同需警惕的陷阱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3
      签订购房合同需警惕的陷阱: 1.在认购书里没有注明因何种原因退房以及后果; 2.合同主体认定不明; 3.不要轻易在开发商提供的补充协议上签字; 4.约定提前交纳部分费用; 5.卖方解除合同应约定明确。
    • 电话录音对方不断引导说话算陷阱取证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9
      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明显诱导的对话,且没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的话,该录音不能作为有效证据。具体情况,建议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