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两岁离婚男方怎么争夺抚养权
首先啊,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得根据“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原则来判断。
下面我就给你详细说说:
第一种情况呢,就是当你家的宝贝还没满两周岁的话,通常是跟妈妈一起过日子哦。
不过如果妈妈出现了下面这些状况的话,那宝宝也可以跟着爸爸啦:
(1)妈妈得了那种长期治不好的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的病,宝宝和她在一起会受到影响的;
(2)妈妈虽然有能力养育宝宝,但是却没有尽到责任,这时候爸爸提出让宝宝跟着他生活也是可以的;
(3)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宝宝确实不能跟着妈妈生活。
然后呢,如果你和你的另一半商量好了,觉得让不满两周岁的宝宝跟着爸爸生活,而且这样做不会给宝宝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那么法律上也是允许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二、离婚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
首先呢,你可以出示一些能够证明你们两个的经济状况的资料,比如说工资条啊,纳税证明什么的,还有就是银行存款单和房子的房产证等等这些东西,这不仅是为了让法官知道你有足够的财力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是为了让你更容易拿到孩子的抚养权哦。
接下来呐,你还得准备一些能够证明你和你配偶的综合素质的文件,比如你的学历学位证书啦,或者是你曾经获得过的那些荣誉奖状之类的,甚至是参加过义工或者献血这样的公益活动的证明也行。
这些都是为了让法官看到你的个人素质,从而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家长,对你争取孩子的抚养权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然后呢,你还要准备一些关于孩子的抚养环境的资料,比如说你家的房子是不是离学校近呀,周围的社区设施是不是齐全呀,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所以说如果你能提供出这些有利的条件的话,那你赢得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了。
最后呢,你还需要考虑到孩子自己的想法。
其实法官在决定谁来抚养孩子的时候,他们还是很看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的。
所以你要尽量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争取到孩子的支持。
而且你也要注意,离婚这件事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如果你在争夺抚养权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激动或者情绪化的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总的来说,想要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你需要做的就是客观、理智地向法官陈述你的理由,并且提供相关的证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
孩子抚养权争夺中离婚男方抚养孩子如何办
149人看过
-
抚养权争夺男方孩子怎么判
457人看过
-
男方有两岁以下孩子怎么争取抚养权
186人看过
-
孩子抚养权争议:男方与女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369人看过
-
女方提出离婚,男方出轨,孩子抚养权争夺
204人看过
-
男方争夺到孩子抚养权女方抚养费怎么算
323人看过
-
孩子抚养权争夺中离婚男方抚养孩子如何处理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28孩子抚养权争夺中离婚男方抚养孩子,女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按照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
离婚女方有两个孩子, 能争夺孩子抚养权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6-27是可以的;在双方不能协商解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主要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具有以下情况,女方会在争取抚养权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一)、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如果孩子年龄在两周岁以内,双方都争取孩子抚养权,且达不成一致意见的,除非女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从而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般法院会将抚养权判
-
男方争夺子女抚养权, 两周岁以内的孩子抚养权, 男方应该出多少费用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20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解析如下: 1、对方始终在争取抚养权的问题,首先非婚生子的待遇以及裁判方法与婚生子女的权利义务是一样的,作为两周岁以内的孩子属于还在哺乳期,原则上随母亲生活,男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标准:如果有固定收入的话应当为每月固定收入的20%——30%,法院一般以25%进行裁判,如果无固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话,一般法院会按照当地生活水平以及你是否有工作等实际情况予以裁判; 2、对于你所说对方的
-
双方,争夺孩子权孩子两岁,男方有机会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23法院将按有利于孩子成长原则确定孩子抚养权归属。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探视并支付抚养费。抚养费标准,有固定收入的,一般按其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无固定收入的,由法院根据孩子实际支出、当地的生活水平及双方经济状况综合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