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未通过,该怎么办才好?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2 09:45:32 375 人看过

会被收监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监狱应当立即赴羁押地将罪犯收监执行。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社区矫正怎么缩短缓刑期

根据规定,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减刑;有考验期的可以依法缩短相应考验期:

1、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管理规定,接受教育改造的;

2、在接受矫正期间确有悔改表现、重树人生、转好致富、积极回报社会、表现突出的;

3、爱过行政记功奖励的。

缓刑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其执行形式为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不是一种刑罚,而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批准、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决定:(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6日 00: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缓刑社区矫正时不接收应该怎么办?
    一、缓刑社区矫正时不接收应该怎么办?判缓刑后司法局不接收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投诉。缓刑的执行程序是:由法院宣告缓刑后交有关机关执行。由于各国司法机关的体制和缓刑的内容不同,执行的机关也有区别。主要有二类。一类是原审法院或其委托的其他法院负责缓刑的执行。法院内设专门的执行法官或缓刑监督官,罪犯应定期与缓刑监督法官联系,报告情况,这一类占绝大多数。另一类是由特设的保护观察机关执行,由原审法院指导。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设有这样的机关。此外,我国的缓刑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7条第1款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宣告缓刑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人民法院应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送交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由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缓刑考验期间的时间起算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由于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期,所以判决之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缓期考验期。法律依据:《
    2023-04-28
    231人看过
  • 社区矫正无担保人怎么办
    矫正对象一般都是罪行比较轻微的,放在社会上服刑不会有社会危害性的罪犯。除非某个对象非常不服从管理,经过教育警告之后仍旧不改正的,其如果外出就可以要求其提供担保人。一、缓刑社区矫正什么意思缓刑社区矫正就是暂不收监,在社区进行改造,要定期向司法部门汇报,接受思想教育,如果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或者没有按时汇报和接受教育的,会被再次收监,按原刑期执行。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称为社区服刑人员,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
    2023-03-22
    126人看过
  •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奖惩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奖惩规定《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六)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第二十四条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
    2023-08-12
    140人看过
  • 社会调查评估未通过,如何解决社区矫正的问题?
    社区矫正社会调查评估不通过可以要求重新评估。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监狱应当立即赴羁押地将罪犯收监执行。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缓刑社区矫正如何办(一)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对于社区矫正期满的缓刑人员,按《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程序办理:(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了,社区矫正期满前,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个人总结,司法所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提出建议。(三)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中华人民共
    2023-07-03
    456人看过
  • 社区矫正期间社区矫正对象的义务
    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履行判决、裁定、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遵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包含哪些又包括哪些工作内容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为: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五种罪犯。工作内容:对矫正对象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包括帮助他们寻找工作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在获得工作后努力保持,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个人与家庭、邻里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正确认识社会正确面对自己,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与主观能力之间的矛盾,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四条社区矫正对象应当依法接受社区矫正,服从监督管理。社区矫正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在就业、就学和享受社会保障等
    2023-07-06
    238人看过
  • 减刑是否可以通过社区矫正实现?
    判处缓刑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减刑。缓刑、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予以减刑。中国现行刑法,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等犯罪分子的减刑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并未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减刑作出明确规定。所以被判处缓刑的社区矫正对象减刑规定,可以参照有期徒刑对象减刑相关法律规定。判五年可以减刑吗判五年可以减刑。判刑五年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的可以申请减刑,减刑后服刑的期限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所以最多可减刑二年半。减刑需要符合的条件如下:1、对象条件。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要是被判处上述四种刑罚之一的犯罪分子,无论其犯罪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是重罪还是轻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还是其他刑事犯罪,如果具备了法定的减刑条件都可以减刑;2、实质条件。减刑的实质条件,因减刑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可以”减刑的实质条件,是犯罪分子在刑罚
    2023-07-12
    493人看过
  • 标记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标志就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完善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虽然社区矫正有一定的刑法惩罚性,但毕竟和一般的刑罚不一样,而是一种恢复性司法指导下的刑罚理念,注重的是罪犯的再社会化。社区矫正对象奖励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行政奖励包括表扬和记功。接受社区矫正满三个月,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可给予表扬:1、承认犯罪事实,服从法院判决;2、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社区矫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3、积极参加思想教育,完成规定的教育课时;4、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完成或超额完成规定的任务;5、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6、综合评议情况居本街道(乡镇)社区矫正对象的前列。社区矫正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予以记功:1、检举、揭发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
    2023-07-03
    105人看过
  • 社区矫正监管
    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和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缓刑社区矫正的流程具体是什么缓刑社区矫正的流程如下:1、服刑人员先在规定时间内到县级司法局进行报到;2、县级司法局及时为社区服刑人员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同时告知3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对象有: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
    2023-07-11
    415人看过
  • 社区矫正人员假释矫正方案
    缓刑接受社区矫正流程:缓刑社区矫正期满的,由司法所宣告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并予通知相关利害关系人到场,宣告结束后,由县级司法局将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抄送县级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不需要被社区矫正的人去派出所办理手续。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一、缓刑司法所不同意缓刑还能判处缓刑吗司法所不接受肯定判不了缓刑1、被判处缓刑的,应当到所在地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2、社区矫正是法定的缓刑考察程序,不能违反规定不报到。如违反报到规定,司法所会向县级司法局汇报,并建议法院撤销缓刑,收监执行。二、监外执行怎么告知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主要是实施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人员除了遵守相关刑法规定,还应当遵守如下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
    2023-03-05
    218人看过
  • 简述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不同于监狱矫正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并促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一、基本性质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是刑罚执行活动。它与对刑满释放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安置帮教、人民调解以及社区社会工作本质上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刑事执法活动中包含了对犯罪人的惩罚功能。作为一项刑事执法活动,社区矫正工作是对特定罪犯的刑事执法活动,而且是在社区中实施的刑事执法活动。二、工作对象主要适用于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被暂予监外执行的5种罪犯。其中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是重点对象。三、工作定位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一个目标就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两个方面就是在非
    2023-04-25
    212人看过
  • 社区矫正怎么计算期限?
    一、社区矫正怎么计算期限(1)管制的矫正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矫正期至管制期满为止。(2)缓刑的矫正期限与缓刑考验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至缓刑考验期满为止。(3)假释的矫正期限与假释考验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至假释考验期满为止。(4)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期限与暂予监外执行期限相等。人民法院决定的,矫正期从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批准的,矫正期从出监所之日起计算,矫正期至暂予监外执行期满为止。(5)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期限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判决执行日起计算;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期限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起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矫正期至剥夺政治权利期满为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
    2024-01-21
    228人看过
  • 社区矫正的概念是什么,社区矫正时间如何计算?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是什么社区矫正(Commnitycorrection)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中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二、社区矫正时间如何计算(1)管制的矫正期限与管制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矫正期至管制期满为止。(2)缓刑的矫正期限与缓刑考验期限相等,矫正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至缓刑考验期满为止
    2024-01-18
    159人看过
  • 社区矫正期间又犯刑事怎么办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犯罪的,相关的措施会撤销,对新罪进行判决后,与原刑期合并执行。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2024-05-07
    459人看过
  • 社区矫正法介绍
    社区矫正法释义:社区矫正法是为推进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制订的法律。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由监狱或者看守所自收到批准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将社区矫正对象移送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法什么时候出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社区矫正写入刑法有以下五方面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一条为了推进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023-07-06
    23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社区矫正不通过能判缓刑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1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综上,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的第四款,可以得到犯罪嫌疑人所在社区的意见对于判决缓刑是有绝对影响的
    • 社区矫正接收后怎么申请矫正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2-13
      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称为社区服刑人员,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 社区矫正期满后怎么办
      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29
      一、监外执行定义 监外执行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指罪犯由于具有法律规定的某种情况而暂时变更刑罚执行场所和方式,在监狱外执行刑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如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可由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在监外来执行刑罚。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死缓未减刑的罪犯,一律收监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罪犯具有特殊情况,执行机关需提出书面意见并报请主管司法机关审查批准。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计算
    •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注意事项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2
      第一,法院通知你在哪里矫正?不一定是回老家第二,请记住你自己的身份——罪犯!不要对法律讨价还价!第三,醉驾缓刑最多就是六个月,六个月都无法克服“困难”,服从规定?!第四,社区矫正人员要每月接受教育、参加劳动,定期电话或者当面汇报近期情况!而且必须在居住地县级行政区域工作生活,不得擅自外出!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
    • 在社区矫正期间怀孕了,该怎么办?
      湖北在线咨询 2024-11-16
      如果被判刑的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怀孕,则可以继续执行监外执行。 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由于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由于妇女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而无法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刑罚,因此可以暂由罪犯原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执行。这种特殊刑罚执行方法由罪犯原属的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协助监督。